打造老百姓向往的“八地”校园
张宝月
重庆市南川中学校
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教育,这是每所学校的价值追求。县域头部高中如何恢复昔日县中荣耀,如何扛起区域教育的大旗成为当地百姓首选?学校有底蕴、教育有规律、师生有潜能、政府有支持,全力打造“八地”校园,让老百姓情感认同、内心向往。
一、追求理想之地
理想是领航学校接续前行的不竭动力,目标是凝聚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强力粘合剂。学校的目标是高质量发展,教师的目标是专业成长、学生的目标是成长成才。方向正确,目标明确,共同追求,定能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办学目标是办学哲学的具象化,蕴含深远的办学价值追求。它既是历史的传承,也是对未来的期许;既要体现有家国情怀,也要有彰显国际视野。办学目标要深入骨髓,成为自觉,每个人都能孜孜以求。坚持结果导向,以三年为周期,教师要设计完整的教学计划,学生要设计科学的生涯规划,设定日、周、月、学期等具体目标,心无旁骛、脚踏实地,方能水到渠成。为理想追求者提供动能,为他们赋能,把他们点燃,正向激励他们不断前行,评职晋级、绩效分配、评优评先等制度设计要公平公开透明,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多劳多得、优劳多得的良好氛围。
二、彰显风骨之地
教育是用人格去塑造人格,校园是净土,孩子是未来,教师要不断加强修为、厚重内涵,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始终保持教育教学定力,敢于去社会化、去行政化,爱生如子,守望教育,心无旁骛、深耕厚植,努力用品质教育去成就幸福家庭。始终保持对教育事业的敬畏,坚持实事求是,全力通晓所有教学内容中的知识,兢兢业业对待每一堂课,一丝不苟地对待教学的每一环节,在提升专业水平上从不停息,在研磨课堂有效性上从不止步,能够较真过硬,教学艺术精湛,形成独到的教学风格。严格遵守师德师风各项禁令,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光明磊落,举止文雅,穿着得体,作息规律,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和人格力量引领校园风尚。
三、精耕细作之地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这是农夫耕作的规律。教育似农业,育人有规律,不可揠苗助长,也不能放任自流,要顺其自然、循序渐进,下足每道功夫,就能水到渠成、静待花开。教育引领教学,两者不可分割,相互交融。就教学本身而言,教师似农夫,学生似禾苗,尊重作物生长规律,精耕细作才能硕果累累。教学要形成闭环,进行任务驱动,组、复、新、巩、布样样不能少,该什么时候完成就必须什么时候完成,不能贻误促进生长最佳时机。过程决定结果,每个环节应做到极致,落地落细。注重预习,教研落实,课堂教学精心设计,不要观赏性,只要针对性和实惠,课后作业试卷化,题后反思复习巩固。
四、改革创新之地
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撬动学校发展的重要方式,紧紧把握互联网+ 教育发展潮流,积极推进教共体建设,深化招生录取改革、课堂教学改革、育人评价改革,打通学校发展痛点、堵点,有效激发各方活力,学校呈现生机勃勃良好态势。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加强与名校合作,轮流派教师团队跟班学习,强化教师团队执教能力。主动与名校招生办沟通联系,对接名校“强基计划”“专项计划”“定向计划”“特长生”等招生政策,用好名校升学政策。加强初高中教学衔接,开展科创培训,提高学习深度,拓展学习宽度,有力培养学生思维和学习能力。建立拔尖创新学档案,根植名校理想,消除学科短板,做大学科优势,不断提高拔尖创新人才综合实力。
五、深度阅读之地
阅读为王时代,加大手机无效使用管控力度,科学合理安排睡眠时间,避免碎片化阅读,把有限时间、有限精力用于深度阅读,切实增强师生阅读能力水平,用阅读浓厚校园学术氛围、托举教学质量。针对师生需求,扩大图书馆资源总量,坚持为书找人、为人找书理念,提高书籍使用率。开展系列读书活动,每周一次无网日,每期开展师生“阅读之星”评选活动,注重结合融合,依托备课组、教研组平台,拉出阅读书目,分配阅读任务,留出读书微分享时间,每个备课组、教研组每期阅读两本专业书籍,让专业阅读更好支撑教学研讨。
六、强健体魄之地
体育运动可以促使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分泌,还可降低皮质醇含量,是坏情绪最好的“解药”,能够促进身体,可以催人奋进,无体育无高中。浓厚运动氛围,广泛修建各类运动场馆,办好体育节暨田径运动会、激情跑操、大课间活动、专项精品赛事等活动,让体育之花开满校园,体育精神引领风尚。上好体育课程,体育教师多示范、严要求、不打折,教会学生 1-2 项运动项目,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办好学生食堂,精心制定每周带量食谱,荤素合理搭配,食堂所有窗口面向师生开放,最大限度满足学生营养需求,为强健体魄打下坚实基础。
七、爱心汇聚之地
教育扶贫事关促进教育公平,事关办好人民家门口满意的教育,事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落实。要坚持办有温度的教育,用爱心培育爱心,针对县域高中学生家庭实际,精准摸排学校贫困生情况,构建奖、助、贷、勤、补、减等多维资助体系,严格执行发放国家资助金,广泛开展“进百村·访千家”活动,旗帜鲜明开展捐赠仪式活动,加强受助学子感恩、立志、奋进教育,让爱的阳光真正照进心里,培育学生向善向上品质,让学生感受到有家的温暖、家的依靠,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不让一个寒门学子掉队,用扶贫铺就学子幸福成长路。
八、美丽求学之地
学校高境界谋划,特色化打造,突出特色元素,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一个绿树成荫、林木葱茏、空气清爽宜人的良好环境,让每个学生进入校园都能静下来。注重文化传承。深度挖掘校史文化资源,着力充实校史馆展厅资源,呈现学校建校以来的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情景,真实记录办学的点点滴滴,完整展现了办学历程的过去和现在,引导师生可从学校历史、学校故事、学校人物中增长见闻、汲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