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读思达”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张莎莎

河北省邯郸市建安中学 056002

引言

读后续写作为新高考英语写作的重要题型,要求学生在理解原文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表达,综合考查阅读理解、语言组织与逻辑思维能力。然而,学生在实际写作中常出现理解偏差、语言贫乏、逻辑不清等问题,提升读后续写能力成为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读思达”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阅读—思考—表达”的过程,促进深度学习,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1.“读思达”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读思达”教学模式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学生在真实语境中主动建构知识以形成语言能力。该模式主要包含三个相互衔接、层层递进的环节:阅读(Read),即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获取关键信息,理解文章主旨与结构;思考(Think),鼓励学生在阅读基础上进行批判性思考,分析人物性格、情节发展、情感变化等;表达(Express),让学生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将所思所感转化为语言输出,完成语言实践任务。这有助于学生在阅读输入与写作输出间建立有效连接,提升读后续写整体能力。

2.“读思达”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 第一阶段:深度阅读,夯实基础

在读后续写教学里,阅读是一切的基础。教师需精心挑选具有明确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的文本材料,像记叙文、短篇小说节选等,以此引导学生开展深度阅读。具体可按以下步骤操作: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快速了解故事背景、主要人物以及基本情节,从而把握文章主旨;接着,进行精读段落,重点关注描写性语言、人物心理和动作描写等,助力学生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同时,指导学生使用符号或笔记的方式标注关键信息,记录重要词汇、句式和情节转折点。例如,在讲解一篇关于“一次意外旅行”的读后续写材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识别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曲线以及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事件,为后续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支持。

2.2 第二阶段:启发思考,构建逻辑

思考是“读思达”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也是读后续写的关键所在。在“启发思考”阶段,教师应围绕文本内容设计有层次的问题链,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问题应涵盖人物动机分析、情节预测推断以及主题提炼升华等多个维度,如“主人公为什么会做出某个决定?”“接下来可能发生什么?为什么这样发展更合理?”“这篇文章想传达怎样的价值观?”等,引导学生从表层理解走向深层解读。此外,还可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鼓励学生多角度探讨人物心理和情节发展,拓展写作思路,增强逻辑构建能力。例如,在探讨“友谊破裂后如何修复”的主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设想多种可能结局,并结合文本线索分析其合理性,从而丰富续写内容,提升思维品质。

2.3 第三阶段:多元表达,落实写作

表达是最终目标,也是检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文本内容的有效手段。在这一阶段,教师应注重将阅读输入与写作输出有效衔接,落实语言实践任务。一方面,可通过提供高质量的读后续写范文,引导学生分析其结构安排、语言风格与衔接手法,培养模仿与迁移能力;另一方面,应根据学生语言水平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写作任务,如续写一段、改写结局或添加插叙,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同时,强调语言规范与创新并重,既要确保语法正确、用词准确,也要鼓励学生尝试使用高级词汇和复杂句式,提升语言表达的多样性与准确性。写作完成后,教师应组织同伴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反馈机制,引导学生在反思中修改,在修改中提升。例如,在完成“一次失败的考试”续写任务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并围绕“如何体现人物成长”展开深入评价,进一步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

3. 教学案例分析

以某高中英语课堂为例,教师选取了一篇题为“一个少年面对家庭变故后的成长历程”的读后续写材料,围绕“读思达”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并实施了完整的教学过程。

在阅读阶段,学生通过通读全文,初步把握故事背景、主要人物关系及情节走向,并在此基础上绘制出主人公情感变化图,梳理其从迷茫、挣扎到逐渐坚强的心理转变过程;同时,学生结合文本细节,识别出推动情节发展的三次关键转折点,如父亲失业、家庭经济危机以及主角主动承担责任的决定,从而建立起对文本结构和主题的深入理解。

进入思考阶段后,教师围绕文本内容设计了多层次、启发式的问题链,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维,例如:“如果你是主角,你会如何面对父亲失业这一变故?”、“你认为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传达怎样的家庭观和成长观?”等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同理心与批判性思维,也促使他们站在人物角度展开合理想象,为续写提供了情感与逻辑支撑。

最后在表达阶段,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和教师提供的写作提示,独立完成读后续写任务,呈现出多样化的语言表达和个性化的情节构思:部分学生续写了主角通过努力学习或兼职工作赢得父亲认可的过程,展现了人物的成长与责任感;另一些学生则大胆设想父子共同创业的新结局,体现了创新意识与积极的价值导向。写作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同伴互评与集体讲评,进一步强化语言规范与表达优化。

课后调查显示, 85% 的学生表示,通过这种“阅读—思考—表达”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他们不仅更加理解了人物心理和情节逻辑,而且在写作中思路更清晰、语言表达更流畅,整体读后续写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充分体现了“读思达”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价值与应用成效。

结语

“读思达”教学模式为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教学路径。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提升语言能力,更能培养其思维品质与人文素养,契合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未来,教师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合本校学情的教学策略,优化“读思达”教学流程,使其更好地服务于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熙显 . 基于六要素整合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 [J]. 英语广场 ,2020,No.138(30):119-121.

[2] 龙芸 . 基于六要素整合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探究 [J]. 英语教师 ,2018,18(09):7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