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实践研究
黄秋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宁海街道大街小学 652600
一、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传统单一学科教学模式越来越难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很重要,而跨学科学习主张打破学科界限,融合多学科知识和方法,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新活力和机会。通过跨学科学习,学生能在更广阔知识领域探索,把语文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实现多元发展。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还能为学生未来适应复杂社会打下基础,所以研究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对促进学生多元发展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跨学科学习与学生多元发展关联分析
(一)语文素养提升
跨学科学习为语文学习提供丰富语境和素材。和其他学科融合时学生能接触更广泛信息,这些信息成为语文表达的内容来源,比如学生在科学课学了植物生长过程后用语文知识写观察日记,描述植物形态变化和生长环境等,锻炼语言准确性和生动性。同时跨学科学习让学生用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解读其他学科文本资料,像数学应用题或科学实验报告等,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和信息提取能力,强化语文工具性应用以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二)思维能力拓展
不同学科有不同思维方式,跨学科学习能让学生接触并融合多种思维。语文注重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数学侧重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科学强则调实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在跨学科学习中学生要灵活转换思维方式,例如在 “传统文化与艺术” 跨学科项目里,学生既要用语文学习理解和感悟传统文化(形象思维),又要用数学知识分析艺术作品比例、构图等(逻辑思维),还要发挥创新思维设计和传统文化相关的艺术作品。这种思维碰撞和融合能够极大拓展学生思维能力,从而培养综合思维品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塑造
跨学科学习常围绕真实生活情境和问题展开,让学生更深刻理解知识应用价值并激发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在跨学科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来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比如在 “环保主题” 跨学科学习中,学生从语文、科学、道德与法治等多个学科角度了解环保知识,通过讨论或调研等活动,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关爱之情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积极塑造[1]。
三、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实践策略
(一)教学内容整合策略
教师要有敏锐洞察力,深入研究语文教材和其他学科教材。以语文教材中的经典课文《桂林山水》为例,这篇课文描绘桂林美丽山水风光,教师可结合地理学科让学生探究桂林独特地貌形成原因并了解喀斯特地貌特征。如在课堂上展示桂林山水的地理模型,引导学生对照课文描述去分析其地貌特点,这样学生既能从文学角度感受文字美,又能从地理科学角度认识自然景观形成奥秘。从其他学科切入时,在学生学了数学图形面积计算后可以引入语文描写手法,让学生描述不同形状的操场或花园等,用优美语句展现数学图形在生活场景中的样子,把抽象数学知识和生动语文表达紧密联系起来,实现知识相互对接和促进。例如学生在描述圆形操场时,写下 “圆形的操场像一个巨大的绿色餐盘,承载着我们欢乐的课间时光”,将数学图形与语文的比喻手法相结合。
(二)教学方法创新
项目式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 “校园文化节筹备” 项目中学生要用语文知识编写活动流程、宣传语,用音乐知识策划文艺表演节目,用美术知识设计活动海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为达到目标去主动在各学科知识间转换。如学生编写校园文化节宣传语 “文化之花,绽放在校园的每个角落,让我们共赴这场艺术盛宴”,运用了语文的修辞和表达技巧。另外问题驱动学习效果也很好,比如以 “城市交通拥堵解决方案” 为问题,学生从语文角度写调研报告说明现状,从科学角度分析交通工具能耗和改进方向,从道德与法治角度探讨公民交通规则意识提升。在解决问题的探索中不断激发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打破学科界限以提升综合素养,像学生在调研报告中用语文的逻辑结构阐述交通拥堵现状就可以提出 “城市交通拥堵日益严重,主要表现为……”,并结合科学数据说明交通工具能耗情况。
(三)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多元化评价很关键,在知识掌握方面可以通过笔试考查学生对跨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评价团队合作能力时观察学生在小组项目中沟通、分工情况;而思维能力方面则根据学生解决问题时思路的创新性和逻辑性来评判。在一次 “传统文化传承” 小组项目后,学生自评时可想想自己在资料收集或者创意提出等方面的表现;互评时小组成员针对他人合作态度以及贡献程度发表看法;教师从整体项目完成质量、学生能力提升等多个维度评价,给出像 “在资料整理上表现好,要是观点阐述更有逻辑性就更好了” 这样具体有针对性的反馈,进一步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学习表现。例如在 “传统文化传承” 小组项目中,学生需要完成制作传统节日宣传手册的任务,在自评中有的学生可能会意识到自己在资料收集阶段,虽然收集了大量信息但筛选整理能力不足;互评时小组成员会指出某位同学在讨论创意时,积极提出新颖想法,但在与他人意见融合方面还有待提高;教师评价时也会综合考虑宣传手册内容的丰富性或者排版设计的美观性和小组合作的协调性等,如 “宣传手册内容丰富,对传统节日的介绍详细,不过在文字排版上可以更合理些,让读者阅读起来更舒适。”
(四)学习资源整合策略
广泛整合校内和校外学习资源,为跨学科学习提供丰富素材。在校内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和实验室等资源,比如开展和自然科学相关的跨学科学习时,教师可带学生到学校实验室观察实验现象,然后引导学生用语文知识记录实验过程和心得,把实验直观体验转化为文字表达。同时要积极挖掘校外资源,像博物馆和科技馆以及文化遗址等,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后让学生写参观游记,锻炼语文写作能力,实现校外资源和语文学习深度融合。此外还可整合网络资源,利用在线课程或者教育 APP 等拓宽学生学习渠道,让学生获取更广泛跨学科学习内容[2]。
结语
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是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有效办法,通过提升语文素养、拓展思维能力、塑造积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学生全面成长打基础。实践中教师要积极探索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等策略,不断优化跨学科学习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元学习环境中更好发展,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推动小学语文教育进步。
参考文献
[1] 彭艳彬 , 曾霞 . 整合:优化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关键 [J]. 语文教学通讯 ,2025,(06):65-67.
[2] 肖婧. 浅析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策略——以《落花生》为例[J].语文世界 ,2024,(36):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