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高中生物实践活动的教学策略研究
李媛媛
河北省张家口市实验中学
近年来,如何进行教育减负已经成为各级各类教育部分及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方面是因为新课程改革强调了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逐渐形成主动探究、乐于学习、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则是在素质教育观点的引领下,学生需要更多时间与精力用于自我成长,获得学习能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思想价值观的协调发展。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类以任务和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实践探究性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理解生物学知识内涵,积累实践应用经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应用知识、拓展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实现由课堂生物知识到自然生物环境知识学习的转变。
一、结合实际确定任务类型,创设真实活动情境
在高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将任务和问题置于真实情境中,突出知识的跨学科应用,从而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完整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悟生物的广泛应用价值,进而从中积累学习经验。为此,在任务实施前要创设真实的活动情境,增加任务的吸引力和意义,激发学生兴趣,促进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
例如:在学习“遗传因子的发现”这课后,组织“校园开花植物调查”的实践活动,通过课外活动让学生理解闭花授粉的优势,对比开花植物和闭花植物两种授粉方式的特征。首先确定活动类型为调查类,然后创设真实情境“三月是花开的季节,校园里现在开花的植物中有哪些是开花授粉的植物,哪些又是闭花授粉的植物呢?请大家进行为期一周的调查。”
二、小组合作模式实施任务,优化总结展示环节
新课程改革强调了要围绕“自主、合作、探究”三个关键词进行课堂教学的革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突出自主性、协作性、竞争性、综合性特征的教学策略,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以学生的探究讨论为主,既展现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够实现“以学定教”的改革目标。在高中生物实践活动的开展中,要构建小组合作模式实施任务,每个小组内的成员在任务中能够相互配合、互补能力,并优化设置总结展示环节。
例如:在学习过“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这课内容后,开展“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实践活动,结合生活话题让学生认识到转基因是一把“双刃剑”,明白事物发展的两面性,以此为主题开展模拟辩论赛的活动。活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赛前由保障组和计分组分工合作收集相关资料,设计辩论赛规则和评判标准,赛中也由小组共同收集资料、讨论分析,最后在总结展示环节,教师总结辩题,帮助学生更深入了解转基因食品。
三、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丰富活动探究领域
“跨学科”作为一个新概念已然受到广泛关注,需要教师认识到学科融合的积极作用,并积极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从多维度感知学科知识的应用。跨学科教学是完全契合了新课标原则和理念的,是指在承认学科差异的前提下,将各学科之间的边界进行模糊化处理,使得教学体系变为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在生物实践活动的开展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丰富活动探究的内容领域。
例如:在“螺旋藻改良培养基及其保健功能研究”的实践探究活动中,其中涉及细胞的结构、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微生物培养等生物知识点。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跨学科拓展,延伸关于化学、工程、数学等领域的内容,如:与化学进行跨学科融合,提出关于“掌握螺旋藻液体培养基及果蝇固体培养基的配置方法”的知识,与工程领域融合,拓展“高压蒸汽灭菌锅、分光光度计等微生物灭菌”等内容。
总而言之,“双减”政策对学校产生了许多影响,包括育人理念、教育职责、教学结构等方面,为了更好地推进“双减”的落地,应优化学校教育模式,在新的制度环境下,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优质的学习环境。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以问题为统领、以情境为载体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具有生活化、课内外结合的特点,能够使学生在知识迁移运用的同时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发展应用意识,可助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由此出发,高中生物实践活动的开展中,要注重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以小组合作模式推进活动的实施,并要融入跨学科元素丰富活动探究领域,满足“双减”背景下促进学生趣味学习、多元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刘影 , 钟鸿波 . 浅析高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策略[J].学苑教育 ,2023,(28):85-87.
[2] 张芳芸 . 综合实践活动课助力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策略 [J]. 中学课程辅导 ,2023,(21):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