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如何做一个艺术的班主任

作者

张奉杰

重庆市合川瑞山中学 401520

班主任虽为学校基层角色,却肩负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承载着这份责任,班主任光有担当精神是远远不够的,有位哲人说过,在正确的道路上以正确的方式行走叫睿智,而在正确的道路上以拙劣的方式行走叫愚蠢。班级管理,一腔热血虽不可缺,但拥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艺术性管理班级的方式与技巧,则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做一个艺术的班主任呢?

一、善于创造和谐向上的竞争氛围

在竞争激烈的时代,培育学生的竞争意识与集体精神至关重要,而班集体的蓬勃向上离不开班主任的思想教育工作。这种教育是班级建设的基础与法宝,能凝聚起争先创优、爱班好学的集体主义精神。

班主任需通过班会、辩论会、座谈会及报刊杂志等多种途径,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助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要常向学生灌输“班兴我荣,班衰我耻,以班为家,荣辱与共”的理念,增强班集体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让学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此外,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帮助他们树立合理目标—既有一定难度,需努力才能实现;又不能过难,让学生坚信努力可达成,从而让每个学生都有梦想、憧憬与追求,在学校活动中展现力量与风貌。

二、善于妙用幽默独特的谈话技巧

合格的班主任需以高尚道德与人文素养为基,善用独特谈话技巧与人格魅力,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面对班级突发事件,教师更需机智冷静,幽默处理往往收效显著 ---- 既不伤害学生自尊,又能避免抵触情绪。课间听到男同学说脏话,我调侃:“朋友,几天没漱口了?嘴太臭,快去洗洗!”该生尴尬照做,此后再没说过脏话。班上女生自习课大声喧哗,我俯身轻声道:“作为女士,这嗓门堪比张飞当阳桥断喝,得注意淑女形象呀!”她脸红收敛,后来说话始终细声细气。

针对早读时学生借上厕所去吃早餐的现象,我在班会课上调侃:“个别同学家里没做好准备,到校就上厕所,回来还抹嘴巴,这习惯可不好。”全班哄堂大笑后,次日再无人借故请假。这种幽默化解法,既维护了学生颜面,又让道理入脑入心,尽显教育智慧。

三、善于营建自主管理的新型班级

班主任要学会在“无为中大成”。而引导学生自主发展,是“无为中大成”最为核心的东西。班主任不要自己做得太多。没有前途是可以设计的,没有发展是可以替代的。前途是学生自己的前途,发展是学生自己的发展,我们不可替代。那么班主任干什么呢?我们不妨从《西游记》唐三藏身上获得一些启示。

唐三藏可谓是一个高超的管理者,他只采用了简单易行的两招:

第一是明确的奔赴目标---- 向西,向西,再向西!

唐三藏师徒四人,为了取得真经这个命定的目标,一路向西,在行进途中,就拿无所不能、上天入地的孙悟空来说,都有过些许的动摇,都曾经因为“三打白骨精”被师父冤枉而逃回花果山。猪八戒就更不必说了,一旦遇到唐三藏被妖魔鬼怪所擒,总是第一个嚷嚷着散伙。只有唐三藏以一种坚定不移的信仰在确定着这个团队的前进方向:

那就是向西,向西,再向西!只是一个向西,他就成功了。而如果方向一改变,他们就不可能取到真经。唐僧以一种执着的信仰,引导这个团队一路向西终于功德圆满。那么,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更应该让班级学生明确一个奋斗目标,如我所带的 2015 级 2 班,我们的班级口号是“二班不二”,从初一喊出来开始,如今已经进入初三了,班级所有成员(更包括班主任我)都为之不倦的奋斗,硬是成为了年级中的佼佼者。

第二是“无为”的管理策略---- 无知,无能,无用。

无知,是把自己置于倾听者位置,将学生推上前台。唐三藏西行前已熟知沿途山川文化,却总向徒弟请教,实则激发其主动性。班主任也可效仿,如班级文化建设时,我故意困惑发问:“班训怎么定?班级风采如何设计?”引得学生踊跃献策并主动承担任务,既调动积极性,又高效完成工作,这正是“难得糊涂”的智慧。

无能,是以欣赏目光放手,让学生施展才能。唐僧面对村民求助时,总强调徒弟本领高超,激发其担当。班主任不必事事亲为,应学会“示弱”。比如班级板报设计,我完全交给有能力的学生负责;网络建网站、写博客等事务,甚至由学生主动教我,既发挥学生特长,又培养其责任感。

无用,是作为指挥者的胸襟,给学生展现空间。唐僧无武器,却能让徒弟全力护持,因为他懂得“舞台属于执行者”。班主任也应如此,中秋晚会等活动无需亲自主持管理,只需做旁观者。一个好的管理者,不必事事示范,“无用”反而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这正是“无为”管理的深层智慧。

班主任什么时候做到了这三个“无”,你就成了一个高水平的管理者了。

尽管初中学生还为完全脱离稚嫩,但班主任也不可像保姆式的完全承包,我们只需抓好班干部建设,实行班级量化管理,然后大胆放手,引导学生实行自我管理,自立自强。相信他们,一定会将班级工作搞得会有声有色!

四、善于做一个难得糊涂的班级管理者

教育中,师生常因小事针锋相对,若教师懂得退让,往往能化解矛盾。孩子成长本就伴随错误,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教师不妨“难得糊涂”,给他们自我反思的空间。

曾遇班级午餐奶失窃事件,我并未当场发作或暗中监视“抓现行”,而是在朝会课上讲了个故事:一只老鼠掉进半满米缸,在安逸与诱惑中流连,终因米尽缸深无法跳出。我借此点明:“贪婪是生命的陷阱,唯有知足方能拥有美好人生,愿我们班没有这样的‘老鼠’。”

一番话后,同学们心领神会,失窃现象从此绝迹。这种“糊涂”并非纵容,而是以智慧引导自省——既保全了学生的尊严,又让道理深入人心。多年后,那个曾犯错的孩子或许仍会记得这个故事,这便是“难得糊涂”的育人力量:用包容换觉醒,以迂回达目的,实为教育者的大智慧。

总之,学生的心灵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教育的境界也是无限广阔的,班主任只有不断研究教育规律,不断丰富和完善工作的艺术性,才能享受教育的乐趣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