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基于三星堆文化的幼小衔接园本课程开发实践

作者

彭清馨

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第六幼儿园 618300

幼小衔接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关系到幼儿能否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在这个关键时期,课程作为教育的核心载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星堆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艺术、科学等价值,具有独特的教育意义。将三星堆文化融入幼小衔接园本课程,不仅能够丰富课程内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幼儿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综合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开展基于三星堆文化的幼小衔接园本课程开发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文化探秘启童思,课程筑基引兴趣

幼小衔接阶段的孩子们,那份蓬勃的好奇心和几乎永不满足的求知欲,恰好为文化的启蒙铺设了绝佳路径。三星堆,这片来自古蜀大地的神秘馈赠,其诡谲的面具、那些形状匪夷所思的青铜器物——它们天然散发着一种魔力,牢牢抓住了娃娃们的眼球,点燃了他们心底那股“想弄明白”的小火苗。我们敏锐地捕捉到这个契机,决心以“探秘”作为钥匙,带着孩子们轻轻推开认识古老“三星堆”文化的第一道门扉。具体怎么带孩子们“玩转”这些几千年前的宝贝呢?老师们尝试着动手动脑。挑选引入幼儿园的材料,首要考虑必须是看得懂、摸得着、能激发兴趣。“青铜神树”上那些盘绕的小鸟和奇异花朵,在娃娃们眼中常常显得格外有趣,像童话里的物件;还有那根与众不同的“金杖”,上面刻画的图案引发无数天马行空的猜测——这些东西,因其独特且富有童趣的视觉特质,自然成了课堂上的焦点。不是在生硬地上课,而是让三星堆的元素,悄悄地浸润到孩子们每天接触的各个角落里去。故事时间,老师们会绘声绘色地讲起与三星堆相关的远古传说,那些充满想象力的情节,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间听得入迷。安静专注地听,不仅仅锻炼了耳朵,更让孩子们在故事的氛围里,模模糊糊触摸到了文化本身的温度。他们听完后的小声讨论、模仿角色的只言片语,正是语言在悄然生长的声音。艺术活动时间,更是实践的好舞台。孩子们的眼睛是最好的鉴赏器,引导他们仔细观察文物照片上奇妙的线条、感受那些沉淀千年的色彩搭配。接着,画笔、彩泥就成了小家伙们表达的小小武器。他们笔下捏出的“神树”、涂抹的“面具”,虽然稚嫩,却充满了大胆的想象和原初的创造力,这过程本身就珍贵无比。

奇崛、充满神话色彩的“奇妙的青铜神树”。在具体操作层面,我们极力追求活动形态的多样与开放。以手工创作为例,孩子们并非仅仅在模仿复制。当稚嫩的小手拿起寻常的纸板、色彩斑斓的彩纸,尝试去构建一件“青铜面具”或“青铜神树”时,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意义。他们需要观察、折叠、裁剪、拼贴、装饰,每一次尝试都不仅仅是在锻炼精细动作能力,更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去“触摸”和理解这些文物独特的外在形态与内在结构——这种具象化的体验,远胜于抽象的图片讲解。

3 家园携手传文化,共育幼苗绽华光

在早期教育体系中,家庭场域与学前教育机构的协同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本研究以古蜀文明遗存为切入点,探索家长群体在园本课程构建中的多维参与路径。通过定期举办家长讲座和专题研讨会,教育工作者系统阐释了青铜文明在幼儿认知发展中的独特价值,使监护人深刻理解传统文化资源与儿童核心素养培育的内在关联。实践层面构建了双向互动机制:一方面创设" 古物再生 " 创意工坊,家庭成员协作完成创意手工艺品。利用日常废弃物料重塑青铜面具等文化符号的过程,既强化代际情感纽带,又使参与者直观体悟华夏文明的审美特质。另一方面开展 " 古蜀故事汇 " 系列活动,监护人与学童共同改编口述史料,通过角色扮演与叙事重构,既提升儿童语言组织能力,又唤醒家长的文化传承自觉。数字化沟通渠道的搭建显著增强了教育协同效应。借助 " 微信群 " 和 "QQ 群 " 等即时通讯工具,教职人员动态更新课程进展,而家长群体则自发形成经验共享社区。这种非正式交流网络不仅促进教育理念的碰撞融合,更培育了家长作为非专业教育者的反思能力。

综上所述,基于三星堆文化的幼小衔接园本课程开发实践是一项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的工作。通过文化探秘启童思、多元活动融文化、家园携手传文化等对策的实施,我们成功地将三星堆文化融入到了幼儿园课程中,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学习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对三星堆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还在知识、能力、情感等多方面得到了发展。他们学会了观察、思考、探索和表达,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为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多元活动融文化,实践体验促成长

将深邃的三星堆文明引入幼儿教育的实践场域,关键在于如何让那些沉默千年的青铜与玉石,在孩子眼中焕发可触可感的生命力。我们摒弃了单向的知识灌输,转而设计了一套浸润式的体验路径,其核心在于依托精心架构的“走进三星堆”主题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如同一条蜿蜒的探索之河,每一段都聚焦于一个令人神往的文化符号——比如那引人遐思的“神秘的青铜面具”,或是形态

参考文献

[1] 李迎霞 . 立足儿童,深耕幸福 [J]. 河南教育 ( 教师教育 ), 2024,(10): 27-28.

[2] 韩增霞 . 三年行动计划以来我国学前教育研究热点:演变、特征与展望 [J]. 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23,43(32): 21-25.

[3] 耿薇 , 吕杰昕 . 威尔士课程指南(2022)述评——以学前教育科学与技术领域为例 [J]. 基础教育课程 , 2023,(09): 7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