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研究

作者

杨敏

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第二小学 239200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提出与实施,小学数学教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在作业设计方面,更加注重作业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小学生的思维与认知正处于发育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特点,通过分层作业促进学生发展。形式单一、内容乏味的数学作业,很容易使学生陷入机械性学习过程,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设计多种趣味作业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数学作业设计要贴近生活,以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双减”;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课堂教学成果的检验,通过数学作业的练习,能够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巩固与提升。在传统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布置课后作业,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得作业完成效果不佳,内容枯燥、形式单一、脱离实际生活的作业,使得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无法感受到作业的乐趣,体验不到作业所带来的成就感。在全面实施“双减”的过程中,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既要注重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尊重学生差异,设计分层作业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初期,对于知识的吸收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在设计教学作业时,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具有层次性的作业。但现实却是,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通常采用统一的作业内容,这对于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会认为数学学习十分简单,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产生自满心理,进而影响数学能力的提升;而对于基础薄弱、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又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效完成作业,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被降低,进而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

例如,在《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时,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要做到因材施教,通过不同难易程度的课后作业,使每位学生的能力都能在作业中得到提升和发展。如,基础型作业,帮助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巩固基础概念;提升型作业,通过逆向思维帮助学生加深对多边形内角和概念的理解;拓展型作业,是对基础优异学生的拔高训练,以满足学生高阶思维的学习需求。

二、激发学生兴趣,设计趣味作业

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动力,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集中精力、持之以恒地进行学习。数学作业对数学教学起到辅助作用,不应该只拘泥于书面形式,也可以采用更加丰富多彩的方式进行,如,游戏式作业、绘画式作业、操作式作业,充满趣味的作业形式,不仅能够巩固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增强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创新多种作业形式,以趣味性作业吸引学生的关注,并在完成作业过程中产生愉悦感,促使学生内心自觉产生驱动力,以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学时,教师可将数学知识与美术创作结合起来,以增加作业的趣味性。经过课堂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变化方法及特征,为进一步感受对称美、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空间观念,教师要求学生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方式,充分发挥想象力自主创作一幅画。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感受图形运动的变化过程,对图形变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动手、动脑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贴近学生生活,设计生活化作业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现行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数学理论知识的传授,作业布置内容也是对课堂教学的重复,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及运用能力。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思维活跃渴望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表现出来,教师在进性作业设计时,要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找出与数学知识紧密相关的生活问题,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自主探索,不断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从而提升数学作业完成效率。因此,数学作业设计应注重实践性,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自主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价值。

例如,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教学时,通过课堂学习,为检验学生能否读懂条形图,并根据图中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说明,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场景相结合,组织学生在早晨对学校门前的车辆进行统计,通过车辆的种类和数量设计出合理的交通疏通方法。通过实践型作业,既能提升学生的参与性,又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检验课堂学习成果,延伸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途径。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结合小学生学习特点,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出发点,将课内外教学资源整合起来,以少而精的高质量作业,让学生在数学作业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价值,从而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贺雄艳.减负增效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研究[J].  2020.

[2]吴菊萍.”减负提质”背景下的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策略研究[J].东西南北:教育, 2017(12):0021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