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中趣味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郭文霞
湖北省监利市玉沙小学;433300
引言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基石,尤其在低年级阶段,学生正处于语言敏感期与认知发展初期,识字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其后续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形成。然而,当前低段识字教学常面临内容枯燥、方法单一、学生被动接受等问题,导致学习兴趣不高,识字效率受限。在此背景下,探索能够激发学生内在动机的教学方法成为迫切需求。趣味教学法以其强调情境创设、游戏互动与情感体验的特点,为破解识字教学困境提供了新视角。
一、低段识字教学中趣味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路(一)游戏化识字活动的设计原则与类型构建
游戏化识字活动的设计需建立在对低段学生认知负荷与注意力持续时间的精准把握之上,其核心在于将汉字的音、形、义辨识过程转化为具有明确目标、即时反馈与适度挑战的互动任务。设计原则首先体现为任务的结构化分层,即依据汉字构形规律(如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识字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子任务,避免信息过载。其次,强调规则的简洁性与可理解性,确保学生能快速进入游戏状态,将认知资源集中于汉字本身而非游戏规则的学习。再者,注重反馈的及时性与正向激励,通过视觉、听觉或象征性奖励(如积分、徽章)强化正确识记行为,形成积极的学习强化循环。在类型构建上,应超越简单的“找朋友”或“开火车”等传统形式,发展更具认知深度的游戏形态。例如,“汉字拼图挑战”可要求学生根据部首与部件的组合规律,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汉字拼合,强化对汉字结构的认知;“语境猜字”则通过提供包含目标字的简短生活化语句或图画,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线索推断字义,提升在真实语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此类游戏不仅增加趣味性,更将识字过程嵌入问题解决与逻辑推理的框架中,实现趣味性与认知挑战的统一。
(二)生活化与情境化识字环境的创设策略
生活化与情境化策略旨在打破课堂与生活的界限,将识字活动嵌入学生熟悉的日常场景与社会文化脉络中,使汉字学习从抽象符号记忆转变为有意义的社会实践。创设策略的关键在于构建“真实-模拟”连续体环境。在“真实”层面,教师应系统引导学生关注校园内外的汉字标识,如教室物品标签、校园指示牌、商店招牌、食品包装等,设计“汉字寻宝”任务,鼓励学生主动发现、记录并分类这些环境中的汉字,建立汉字与具体事物、功能的直接关联。在“模拟”层面,则需精心设计主题式情境,如“小小超市”、“邮局一角”或“家庭厨房”,在教室内布置相应场景,投放包含大量目标汉字的道具(如自制商品标签、信件、菜单),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如售货员、顾客、厨师)进行互动交流,在模拟的社会交往中自然接触、使用并巩固所学汉字。情境的创设需遵循主题聚焦与语言输入可理解性原则,确保情境中出现的汉字与当前教学目标高度相关,且语言难度略高于学生现有水平(i+1 原则),通过情境线索(如实物、动作、表情)辅助理解。
二、趣味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资源整合与教学优化(一)教材内容与趣味元素的有机融合方法
首先可采用“主题-任务链”设计,围绕单元主题(如“四季”、“家庭”),将分散的识字目标整合为连贯的探究性任务序列。例如,在“动物”主题单元,可将生字学习嵌入“创建班级动物园”的长期项目中,学生需通过阅读课文、查找资料(含目标生字)了解动物习性,并为每种动物设计包含名称、特征描述的“身份卡”,在此过程中反复接触、运用相关汉字。其次,运用“故事化包装”策略,将孤立的汉字或词语学习置于微型叙事框架内。教师可依据生字特点创编简短、幽默的“汉字小故事”或“字族童话”,赋予汉字以角色与情节(如“氵”旁家族开派对,邀请“清”、“河”、“海”等成员),利用叙事的连贯性与情感吸引力增强记忆锚点。再者,实施“挑战-升级”机制,借鉴游戏中的进度系统,将识字任务设计为具有明确等级与成就标识的挑战。学生每掌握一类字(如一组形声字)或完成一项应用任务(如用新学字写一句完整的话),即获得相应“徽章”或“技能点”,可视化其学习进展。这种融合要求教师具备对教材的深度解读能力与创造性转化能力,确保趣味元素服务于核心识字目标,避免形式喧宾夺主,实现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趣味识字教学中的支持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为趣味教学法的精准实施与效能提升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其作用不仅在于呈现形式的多样化,更在于实现教学过程的交互性、个性化与数据化。在交互层面,交互式电子白板(IWB)与平板电脑支持触控操作,可设计拖拽归类(如按部首分组汉字)、连线配对(音与形、字与图)、虚拟书写(带笔顺提示与纠错)等高参与度活动,即时反馈强化学习。在个性化层面,自适应学习软件能依据学生答题情况(正确率、反应时)动态调整后续任务难度与内容,推送个性化练习,实现“因材施教”的趣味化。
结论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关键在于深刻理解儿童的学习规律与心理需求,将趣味性作为教学设计的核心驱动力而非表面装饰。通过系统构建游戏化、情境化与多感官参与的教学路径,并实现教材、技术与评价等多维度资源的协同优化,能够显著提升识字教学的吸引力与效能。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愿,促进汉字知识的深度理解与长期记忆,更能为其语文素养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未来教学实践应进一步深化趣味教学法的内涵,探索其与核心素养目标的深度融合路径。
参考文献:
[1] 王俊峰.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 中华活页文选( 教师版),2023,(04):100-102.
[2]陈元娜.趣味识字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07):66.
[3]蒲亚兰.趣味识字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3):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