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金玲
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 浙江省金华市 3212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4 年1 月-2025 年1 月在我院泌尿外科接受腹腔镜手术的60 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0 名。对照组中,男性 18 名,女性 12 名,年龄 22-68 岁,平均年龄(45.6±7.8 )岁;手术类型包括肾囊肿去顶减压术 10 例、膀胱癌根治术 5 例。观察组中,男性 19 名,女性 11 名,年龄 20-69 岁,平均年龄( 46.2±8.1 )岁;手术类型包括肾囊肿去顶减压术 11 例、膀胱癌根治术 4 例。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依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相关标准,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如血尿、腰痛、排尿困难等)、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肾功能、肿瘤标志物等)、影像学检查(B 超、CT、MRI 等)明确疾病诊断,且符合腹腔镜手术适应证。例如,肾囊肿患者通过 B 超或 CT 检查显示肾脏内存在液性暗区,边界清晰;膀胱癌患者经膀胱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确诊为膀胱肿瘤,且肿瘤分期适合腹腔镜手术治疗。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同一手术团队实施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手术方式从病患实际出发,如肾囊肿去顶减压术通过腹腔镜切除囊肿顶部,使囊液引流;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在腹腔镜下完整切除肿瘤组织;输尿管结石切开取石术利用腹腔镜切开输尿管取出结石后缝合;膀胱癌根治术则切除膀胱及周围部分组织,并进行尿流改道。
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术前进行常规的健康宣教,告知患者手术相关注意事项;术前 12 小时禁食,4 小时禁水;术前晚进行清洁灌肠;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按照医嘱给予止痛、抗炎等治疗;待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后逐渐恢复饮食。
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术前护理: ① 健康宣教:采用图文资料、视频讲解、一对一沟通等多种方式,向患者详细介绍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理念、方法及优势,告知手术流程、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应对措施,缓解患者焦虑、紧张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② 饮食管理:术前 6 小时给予患者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饮品(如葡萄糖溶液) 500ml ,术前 2 小时再给予 250ml ,以减轻患者饥饿、口渴及焦虑感,同时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③ 肠道准备:不常规进行清洁灌肠,仅在患者存在便秘等特殊情况时,给予适量开塞露纳肛,减少肠道准备对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干扰[1]。
术中护理: ① 体温管理:采用加温毯、输注液体加温、冲洗液加温等措施,维持患者术中体温在 36-37∘C ,避免免疫功能下降及术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 ② 补液管理:根据患者的体重、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情况,精准控制补液量和补液速度,避免补液过多或过少对患者术后康复产生不良影响。
术后护理: ① 疼痛管理: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案,包括静脉自控镇痛、口服镇痛药、心理疏导、音乐疗法等,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及时调整镇痛措施,将患者疼痛评分控制在 3 分以下。 ② 饮食管理:术后 6 小时若无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给予患者少量温开水,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如粥、面条等)和普食,遵循少食多餐原则,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③ 活动管理:术后早期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翻身、四肢活动,术后 12-24 小时鼓励患者下床站立,术后 24-48 小时逐渐增加活动量,如在病房内行走,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加速胃肠功能恢复。 ④ 引流管管理:根据患者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及时评估病情,在保证引流通畅的前提下,尽早拔除引流管,减少患者不适及感染风险。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6.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组间比较采 x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数据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比较
术后 24 小时、48 小时、72 小时,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ρP<0.05 )。具体数据见表 2:
表 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比较

3 讨论
术前饮食管理给予患者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饮品,可减少患者术前饥饿感和应激反应,维持机体代谢平衡,有助于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避免常规清洁灌肠,减少了对肠道正常菌群的破坏,降低了术后肠道功能紊乱的风险。术后早期进食和活动,能够刺激胃肠道蠕动,促进胃肠激素分泌,加速胃肠功能恢复,缩短首次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早期活动还可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增强机体抵抗力,有利于患者身体恢复[2]。
多模式镇痛方案能够根据患者疼痛特点,提高患者舒适度。疼痛的减轻有助于患者早期活动和进食,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促进康复[3]。术中体温管理和精准补液管理,维持了患者内环境稳定,减少了因低体温和补液不当导致的并发症发生风险。术后引流管的合理管理,尽早拔除引流管,降低了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了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减少并发症方面的优势。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从患者的生理、心理等多方面出发,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通过术前详细的健康宣教,缓解了患者的焦虑情绪,增强了患者对手术和治疗的信心。术后有效的疼痛管理、合理的饮食和活动指导,使患者能够更快地恢复身体功能,减少了疾病对生活的影响。这些措施提高了患者的就医体验,从而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苏晓瑜,郭招治.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4,41(05):597-598.
[2]杜楠.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3,40(01):109-110.
[3]黄燕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21,11(06):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