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党的自我革命形象建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历史经验
汪子健 康宇彤
1 怀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怀化 418000 2怀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怀化 418000
摘要:延安时期,中国革命由低潮走向高潮,中国共产党由小变大,都离不开党的自我革命形象建构。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人基于党内严峻的现状和党外复杂的环境,在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等进行了自我革命,采取了理论教育、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制度建设等一系列措施,为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充足的经验:一是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二是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敢于刀刃向内;三是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
关键词:延安时期;党自我革命形象建构;历史经验
党的自我革命形象淬炼于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伟大的自我革命实践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 “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党的自我革命形象建构,并将其渗透到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各个时期,贯穿于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伟大斗争中。延安时期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党的自我革命形象建构”的概念,但党的建设过程无不体现着党自我革命形象的建构。厘清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形象建构的时代背景和主要内容,总结当时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形象建构的历史经验,对于促进新时代党的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形象建构的时代背景
(一)党内严峻的现状需要进行自我革命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对于一个政党仍然如此。一个政党能否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决定其前途命运的关键因素。延安初期,党内首先存在着思想问题。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大量有报国之心的知识分子涌入到延安,增强了革命的力量,但是他们大部分人都没有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教育,甚至有部分叛变分子、阶级异己分子和投机分子混入党内,非无产阶级化的个人主义和主观主义等思想在党内漫延。其次,党内仍存在“左”右倾错误思想。对于北伐战争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思想、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倾盲动错误、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和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陈绍禹(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等,部分党员并没有进行彻底反思,所以在抗日战争初期,王明以退让求联合,主张把抗日领导权交给蒋介石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这说明“左”右倾错误思想在党内还没有彻底得到清除。此外,党内还存在政治分歧。1919年3月,列宁领导创建共产国际,此后各国的共产主义运动都受到了其领导,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我党在建党初期开始就接受了共产国际的领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党在政治和组织上等逐渐走向成熟,所以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分歧:革命道路的选择问题、同共产国际的关系问题,革命与政权根据地建设等问题。这些分歧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让我党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如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导致丧失了苏维埃根据地和张国焘长征时期企图南下另立“中央”造成南下红军损失过半等。
(二)党面临的复杂的外部环境需要进行自我革命
延安时期,对于中国共产来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国内外局势都比较紧张,各种矛盾交错。首先面临的党中央是能否在陕发展下去,一是蒋介石在延安初期派遣东北军的张学良和西北军的杨虎城将军带领10万余大军 “围剿”红军;二是1935年,由于中共北方代表和中共上海临时中央局的错误判断,在西北革命根据地错误地发动了一场主要针对陕甘边根据地和红26军党政军领导的肃反运动,导致西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领导人被逮捕,并遭到残酷的刑讯折磨,其中230多位领导干部被杀害,导致许多的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愤愤不平,西北革命根据地危机出现;三是红军损失惨重。毛泽东在1971年视察南方讲话中说:“长征前红军三十万。到陕北剩下二万五千人。”这说明红军刚到西北革命根据地时损失惨重,付出了很大的牺牲,如何扩大革命队伍和加强军队成为重中之重。其次,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推动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把全国各方面的力量团结在一起进行抗日,随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顽固派给予中国共产党重重压力,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虽然都被解决,但是也出现了皖南事变的惨剧。同时,面对国民党消极抗日,中国共产党该怎么做来唤起人民对抗日战争的信心和领导人民取得战争的胜利,都需要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的自我革命,壮大自身的力量。此外,民主建国的呼求和全面内战的迫切情况。抗战胜利后,中国出现了民主建国的呼声,为回应人民群众的需求,中国共产党在“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的指导下,与国民党签署了《双十协定》,但国民党统治集团之后不顾民意,破坏政协协议和停战协议,建立了独裁政府,并全面发动内战,这就需要中国共产党通过自我革命,来加强自身的力量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为建设一个崭新的中国而奋斗。
二、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形象建构的主要内容
(一)大兴学习之风,加强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延安前期,“左”倾和右倾问题一直存在的很大原因就是部分党员干部对于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了解不够深入,基于这个认识,毛泽东等领导人首先就三个问题在全党全军达成了共识:理论和理论家的内涵;理论和实际相联系的正确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原则。然后在全党大兴理论学习,专门成立马列学院编译部、干部教育部、中央高级学习组,规定每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日为学习节并建立奖励机制,引导全党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学习教育,并颁布了《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干部学习的 指示》《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办理党校的指示》和《中央宣传部关于加强干部策略教育的指示》等诸多文件保障实施。通过这种理论学习,各级党员干部的理论功底得到了极大提高,也增强了其马克思主义信仰。
(二)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提高个人素质
批评与自我批评最早出现于延安时期,毛泽东等领导人通过采用这个方法把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全部清除干净。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提倡要学习相关文件。为使党员干部能够明确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建设的方向目标和价值标,截止到1942年4月,中国共产党制定并颁布了二十二个文件供党员干部学习。其次加强自我反省。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借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等传统格言教育全党同志,希望每个同志都能够对自我有正确认知,主动发现自己的问题,积极进行自我改变。此外,强调多思多想。对于相关文件的精神,党要求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通过调阅干部反省笔记、写思想自传以及民主生活会制度等深刻领悟文件精神,推动党的相关政策及时落实下去。
(三)健全和完善各种党内机制,加强制度建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强调要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但其实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可以追溯到中国共产党早期,其中最具有代表性就是延安时期。在延安时期,首先是健全党内工作运行和议事规则。通过颁布《关于中央委员会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关于各级党部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等重要文件,使党的工作运行和议事规则朝着规范化的方向稳步前进。其次是完善了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最早是由列宁提出来的,但由于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不成熟,对于其的落实是比较粗糙的,后来中央红军长征到陕西,为了能尽快摆脱困境,毛泽东提出要依靠实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去发动全党的积极性,认为民主集中制,它是民主的,又是集中的,并且还把它作为处理国家事务的根本原则。然后是建立了党内巡视和监察制度。为了加强党的建设,更好了解党基层组织和党员的基本情况,延安时期我党在各个地方都选派了巡视员,并且设立了监察机关,加强党内监督,维护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此外还建立了人民民主监督机制。为了让人民群众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心和改善党的工作,我党积极倡导群众监督,建立了民众参与监督的各种形式和方法,并做到了该制度的常态化。
三、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形象建构的历史经验
(一)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源头,系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对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延安早期,针对党内出现以个人主义和宗派主义为代表的非无产阶级思想,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并发表了《矛盾论》《实践论》《论新阶段》《改造我们的学习》等文章为理论学习提供了方向和素材,最终提高了全党全军的理论素养,培养了一大批信仰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也十分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他曾指出:“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新时代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形象建构:一是坚持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良性互动,要通过新理论来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交流和反思,促进理论的进步;二是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统筹推进思想建设,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三是处理好思想建设与其他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要正确认识思想建设与其他建设之间的关系,做到互相促进,共同推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健康发展。
(二)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敢于刀刃向内
恩格斯说过:“批评是工人运动生命的要素。”延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延安整风”等多种途径,使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在党员和群众中间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大大打击了各种不正之风,端正了部分党员和群众的认识,促进了党内外的团结,增强了中国革命的力量。进入新时代以来,批评与自我批评也极为受到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要做好新时代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一是要凝聚思想共识,让广大党员干部明白,不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和背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不能丢;二是要坚持问题导向,批评与自我批评不能弄虚作假,不能避重就轻,不能遮遮掩掩,要学会抓住主要矛盾,找到核心问题,做到有的放矢;三是要完善制度规范,建立健全推进批评和自我批评常态化的制度体系,在领导机制、保障机制、监督机制、奖惩机制和评价机制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形成一套开展积极健康思想斗争的长效机制。
(三)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
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人积极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完善了党内工作运行和议事规则,并确立了民主集中制在我党的地位,设立并实施了党内巡视和监察制度,建立健全了人民民主监督机制等,各项制度不断健全,有效增强了我党的战斗力。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过,“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推进国家制度建设:一是要筑牢根本制度,坚持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二是要完善基本制度,根据社会、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变化,要不断完善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文化制度等;三是要创新重要制度,消除中国走向现代的思想壁垒和体制制约,推动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参考文献:
[1]张炜达,赵凯凯.延安时期党的自我革命:实践依据、制度保障、时代答案[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3(03):50-61.
[2]邵红蕊.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精神塑造的逻辑理路[J].党史博采(下),2022,(04):12-14+57.
[3]包沅鑫,刘纯明.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实践探索及现实启示[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7(04):75-79+84.
[4]耿步健,洪帆.延安时期党的自我革命精神及其时代价值[J].社会科学家,2024,(03):160-166.
[5]赵耀宏,高旻.党在延安时期推进自我革命的历史经验[J/OL].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8[2024-09-15].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评审委一般自筹项目“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形象建构研究”(XSP24YBC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