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技术及控制措施

作者

蔡晓彤

淄博鑫荣建筑设备租赁有限公司 山东 淄博 255000

引言

在建筑工程领域,模板工程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其成本通常约占混凝土结构工程的25%-30%,施工周期约占整体工期的40%-50%,且工程质量与结构尺寸精度、外观呈现及承载能力存在着紧密关联。伴随建筑行业向高层化、大跨度方向发展,对模板体系的刚度、强度与稳定性要求逐步提高,传统依赖经验的施工方式在应对现代工程复杂需求时,已显现出一定的局限性。

本文以相关文件为依据,结合具体工程实践,对模板施工技术要点与质量控制措施展开系统探讨,期望能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1 模板体系分类及施工技术要点

1.1 木模板施工技术

木模板凭借取材便利、加工适应性强的优势,在中小型工程建设中依旧保持着较高的应用频率。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以下关键环节值得重点关注:

在模板选材方面,若能优先选用含水率处于 15%-20%区间的松木或杉木,且确保板材厚度不低于 18mm,同时采用 50mm×100mm 规格的方木作为龙骨,并在拼缝部位妥善设置海绵条进行密封处理,往往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模板安装时,柱模板可尝试采用“井”字形支撑体系,将支撑间距控制在 600mm 以内,并根据柱高变化规律,合理调整柱箍间距(底部宜为300mm,上部宜为500mm);当梁模板跨度达到或超过4m 时,建议将起拱高度设置在跨度的 1‰ ,同时在主次梁交接处预留5mm 错台,有助于减少漏浆现象的发生。

1.2 钢模板施工技术

钢模板(Q235 钢材)凭借较高的强度性能与良好的周转能力(理论周转次数可达 50 次以上),在标准化构件施工中具有显著适用性,其技术应用要点如下:

面板厚度宜选取 3-5mm 规格,边框推荐采用 65mm³5mm 角钢,拼接环节建议采用 M12 螺栓连接,接缝宽度控制在1mm 以内较为适宜。柱模可采用分片组装形式,单片高度控制在1.5-2m 区间,设置2-3 道横肋,底部200mm位置可预留清扫口;墙模板可采用"对拉螺栓+钢管背楞"的支撑体系,对拉螺栓水平间距不宜超过 600mm、垂直间距宜保持在450mm 以内,背楞采用双钢管(φ4 ×3. 5mm)时,间距控制在500mm 以内较为合理。

1.3 铝合金模板施工技术

铝合金模板(6061-T6 材质)作为近年来逐渐兴起的新型模板体系,以其相对较轻的重量(约 25kg/㎡)和较好的精度等特点,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其施工技术要点可参考以下内容:

在设计方面,“早拆体系”是一种较为常用的设计方式,立杆间距通常控制在≤1200mm,横杆步距一般不超过≤1800mm,立杆顶部可设置可调托座(调节范围约 300 m)。安装顺序一般为先安装墙柱模板,后安装梁板模板,墙模垂直度可借助斜撑进行调节(偏差建议控制在 ⩽2mm/m) ,板模接缝处可采用榫卯结构结合密封胶处理,以此保证拼缝的平整性。

以某33 层住宅楼项目为例,该项目采用铝合金模板施工,通过标准化设计实现了“一模到顶”的效果,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表面平整度大多能达到3mm 以内,并且模板在周转次数达到30 次时,整体状态仍较为良好。与传统木模板相比,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成本,节约比例约为20%。不过需要留意的是,铝合金模板对混凝土坍落度可能较为敏感,坍落度宜控制在 180±20mm 左右,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建议分层振捣(每层厚度≤500mm),这样有助于减少气泡聚集,降低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的可能性。

1.4 特殊部位模板施工技术

1.4.1 后浇带模板

后浇带模板需独立设置支撑系统,与相邻模板断开,立杆间距≤800mm,顶部设防滑托座。某商业综合体工程因后浇带模板与主体共用支撑,导致浇筑后沉降差达15mm,后期采用碳纤维加固花费12 万元。因此,后浇带模板应标注明确标识,严禁提前拆除,保留时间不少于42 天。

1.4.2 弧形构件模板

弧形梁、楼梯模板采用计算机放样,木模板可通过多层板弯曲加工(最小曲率半径 ⩾2m) ),钢模板采用定制弧形背楞,间距≤400mm。某体育馆弧形看台施工中,通过 BIM 预拼装技术控制模板弧度偏差≤5mm,混凝土成型效果良好。

2 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控制措施

2.1 安装精度控制

采用“三线控制法”(轴线、边线、标高线),相关操作可参考以下建议:

柱模板:轴线位移建议控制在5mm 以内,垂直度偏差宜不超过3mm,截面尺寸误差可保持在±5mm 范围;墙模板:表面平整度控制在3mm 以内,阴阳角方正度偏差宜≤3mm,预埋件位置偏差建议不超过3mm;梁模板:起拱高度偏差宜控制在 ±2nm ,支座处标高偏差可保持在3mm 以内。

在某住宅项目实践中,通过激光投线仪对墙模垂直度进行控制,施工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合格率由 78%提至 96%。

2.2 接缝处理控制

平缝:可选用粘贴30mm 宽海绵条(压缩率50%),或涂刷专用密封胶进行处理;错缝:可考虑设置5mm 宽企口,或采用专用连接件(如铝合金模板的“楔型销”);梁柱节点:推荐使用定制节点模板,与墙、梁模板搭接长度建议≥100mm。

以某酒店工程为例,由于梁柱节点漏浆,导致蜂窝面积达 0.5m ,后期修补成本超过 2 万元。因此,接缝处理完成后,可进行水压试验(0.2MPa,保压30min 无渗漏),以确保施工质量。

2.3 支撑系统安全控制

立杆基础:可考虑进行硬化处理,建议采用 C15 混凝土,厚度宜控制在 100mm 及以上,并合理设置排水坡度;立杆底部可铺垫50mm 厚木板,以增强稳定性。

连接节点:立杆与横杆的连接方式可选用碗扣或盘扣,同时需注意节点抗剪承载力宜达到6kN 及以上标准。剪刀撑:满堂架四周及中间部位,可每隔5-6 排立杆设置纵向剪刀撑,其角度宜保持在45° -60 区间;剪刀撑搭接长度建议不小于1m,并采用3 个旋转扣件进行固定。

在实际工程案例中,某厂房高支模(搭设高度达 8.5m)由于未设置水平剪刀撑,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了结构失稳现象,致使 3 人受伤,产生了 50 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由此可见,对于搭设高度达到 8m 及以上的高支模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是十分必要的举措。

2.4 高空作业安全控制

操作平台:建议将脚手板搭设宽度控制在1.2m 及以上,板间距宜不超过300mm,临边区域可设置1.2m 高度的防护栏杆以增强安全性。

垂直运输:在进行模板吊装作业时,推荐使用专用吊具(如“U 型环”),起吊前需仔细检查钢丝绳状态,确保其安全系数达到10 及以上标准。

个人防护:作业人员应规范佩戴安全帽与安全带,并遵循“高挂低用”的原则。同时,为保障施工安全,建议避免酒后作业或进行违规操作。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领域,模板工程施工技术与控制措施的合理运用,对保障建筑结构质量与施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实际工程案例显示,若能依据工程特点选择适宜的模板体系, 严谨开展设计验算工作,并在施工全过程中加强质量管控,同时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将有助于提升模板工程的施工成效。工程技术人员可通过不断积累实践经验,融合新型材料与信息技术,对模板施工技术与控制体系进行优化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啸林,朱林静.房屋建筑模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方法优化研究[J].江西建材,2025,(01):301-302+306.

[2]孙明海,李治山,杨启航.建筑工程高大模板施工技术运用的相关研究与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4,(19):217-219.

[3]李庆,周超,王海峰,等.建筑模板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居业,2024,(07):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