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开放大学赋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多维路径探究

作者

李梅 崔准海

长春开放大学 吉林长春 130051

引言

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对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文化繁荣起着关键作用。目前,乡村地区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但受限于资源匮乏、发展机会不足等因素,乡村长期面临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用不好”的困境。开放大学作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载体,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具有独特优势,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拥有丰富的在线课程资源、智能化的学习平台以及广泛的办学网络,能够为乡村振兴培养本土人才、储蓄力量。

一、开放大学开展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现状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乡村人才培养,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开放大学作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新型高等学校,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培养方式,并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探索。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开放大学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重要举措。这一计划自2004 年实施以来,依托开放大学的系统办学优势和现代信息技术,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懂技术、会管理”的本土人才。截至2023 年年底,累计招生107.5 万人,培养毕业生74.6 万人,留在家乡的比例平均为 93% 。在专业设置上,紧密结合农村产业发展需求,开设了农业经济管理、园艺技术、畜牧兽医、农村行政管理等多个专业,涵盖了农业生产、农村经济、乡村治理等多个领域。在教学上,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的优势,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线上,通过国开学习网、云教室等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线下,组织面授辅导、实践教学、小组讨论等活动,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开放大学还积极开展各类非学历培训项目,为乡村人才提供短期的技能培训和知识更新,满足乡村人才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经过多年的努力,开放大学在培养乡村振兴人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乡村培养了大量的本土人才,有效缓解了乡村人才短缺的问题,使乡村人才在知识水平、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数字化手段应用于人才培养过程的现状

开放大学高度重视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积极整合各类优质教育资源,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在课程开发方面,紧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需求,结合乡村产业发展实际,开设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满足乡村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资源整合方面,开放大学充分发挥系统办学优势,整合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同时,积极与其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合作,引入优质的外部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在平台搭建上,开放大学构建了功能完备的数字化学习平台,为学员提供便捷的学习服务。国开学习网是开放大学学员学习的主要平台,该平台拥有海量的在线课程资源,支持多种学习终端,学员可以通过电脑、手机、平板等设备随时随地登录学习。此外,一些地方开放大学还结合本地实际,开发了特色学习平台,融通学历提升、技能培训之间学习成果认证转换等数字化应用场景,为乡村学习者提供一站式的学习环境。在学习支持服务上,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学员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学员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为学员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资源推荐。在教学场景上,通过创建虚拟学习环境,开启沉浸式教学,让学员在多类型场景中进行实践操作和学习体验,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三、数字化手段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数字化基础设施与资源问题

1.网络覆盖存在盲区。在数字化时代,网络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和在线教学的基础支撑。当前我国乡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诸多不足。部分偏远乡村地区受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制约,网络覆盖范围有限,一些山区、海岛等地区尚存在网络盲区。网络覆盖不足和稳定性差往往造成在线课程视频加载缓慢、画面模糊甚至中断等情况,直接影响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

2.教学资源适用性差。数字化教学资源是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要素,但目前仍存在资源与实际学习需求的匹配度不高,适应性差的问题。部分教学资源所体现内容理论性过强、与乡村实际生产生活脱节。资源形式也比较单一,一些课程视频画面质量差、声音不清晰,过度依赖文字说明,缺乏生动形象的动画、图片等元素,难以激发乡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者数字化素养与学习能力问题

1.数字化素养水平不高。乡村学习者数字化素养普遍较低,对计算机、互联网等数字设备和技术的接触较少,操作技能明显不足。在信息获取与甄别上,许多乡村学习者缺乏有效的信息检索技巧,从海量的网络信息中准确获取所需的学习资源有一定难度。同时,由于缺乏对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判断能力,容易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数字安全意识不强,存在安全隐患。

2.自主学习能力不足。乡村学习者长期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自主学习能力普遍不足。自主学习能力不足使得乡村学习者在数字化学习中面临诸多困难,如缺乏规划和自律能力,不能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对自身需求的清晰认识,无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缺乏主动寻求解决办法的能力,习惯于依赖教师和他人的帮助,一旦无法及时得到指导,就容易中断学习。

(三)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与支持服务问题

1.教师能力存在短板。开放大学教师在数字化教学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短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字化教学质量和效果。在技术应用上,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不够熟练,无法充分发挥数字化教学工具的优势。在教学设计上,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未能充分考虑数字化教学的特点和乡村学习者的需求,课程内容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将专业知识与乡村发展实际紧密结合,使教学内容与乡村振兴需求脱节。

2.支持服务体系不完善。开放大学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乡村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在学习辅导方面,由于乡村地区交通不便、信息沟通不畅等原因,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更加困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影响学习进度和学习积极性。在学习反馈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作业、考试成绩等评价反馈往往只给出简单的分数或评语,缺乏详细的分析和指导建议,学生难以从反馈中了解自己的学习优势和不足,无法有针对性地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成效。此外,支持服务的渠道和方式相对单一,主要依赖于在线教学平台和电话咨询,缺乏多元化的沟通渠道;支持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也不够丰富,不能满足乡村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

需求。

四、应用数字化手段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一)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源优化

1.改善网络条件。积极探索与政府、企业展开合作,共同推进乡村网络建设。政府可制定专项政策,加大对乡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开放大学可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网络运营商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乡村地区 4G/5G 网络和光纤宽带的覆盖。双方可协商制定针对乡村学习者的网络优惠套餐,降低学习者的网络使用成本;运营商则应加强乡村地区网络基站的建设与维护,提高网络信号的稳定性和带宽速度,保障在线教学的流畅性。

2.开发定制化资源。开放大学可根据乡村产业发展特点和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开发定制化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加强与农业科研机构、企业、行业协会等的合作,将最新的专业信息、实战经验融入课程内容,提高课程实用性和针对性。在内容设计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根据乡村不同地区的产业特色和发展水平,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满足不同地区乡村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呈现形式上,应充分考虑乡村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采用多样化、生动形象的方式,增强学习的沉浸感和互动性,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提升学习者数字化素养与学习能力

1.开展数字素养培训。针对乡村学习者数字素养较低的现状,开展系列化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涵盖数字设备操作基础、网络基础知识、信息检索与甄别技巧、数字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在培训方式上,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上,利用数字化学习平台,制作并发布数字素养培训课程视频,供学习者自主学习。线下,组织教师到乡村教学点开展面对面的培训活动,通过现场演示、实际操作指导等方式,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数字技能。在考核评价方面,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学习者的数字素养提升情况。同时,引入学习者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等方式,全面了解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激励学习者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字素养。

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开放大学通过加强学习指导,帮助学习者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在课程设计中,融入自主学习指导内容,让学习者对课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明确学习方向。建立学习支持服务团队,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帮助。学习支持服务团队可由专业教师、辅导教师、助学导员和班主任等组成,通过在线答疑、学习组群等形式,与学习者保持密切沟通,及时解决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此外,利用学习分析技术,对学习行为数据进行分析,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学习资源推荐。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动力,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增强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与完善支持服务

1.开展教师培训促发展。提升开放大学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是保障数字化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制定系统的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培训计划,在培训内容上,包括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数字化教学设计、乡村振兴相关知识等方面,使教师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数字化教学工具开展教学活动。在培训形式上,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同时,还可组织教师到数字化教学示范院校进行观摩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模式。在考核标准方面,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对教师的培训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对考核合格的教师,颁发数字化教学能力培训证书;对考核优秀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并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激励教师积极参加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字化教学能力。

2.优化支持服务体系。为提高开放大学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应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在学习辅导方面,优化辅导机制,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建立专职辅导教师队伍,确保每个学习者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学习辅导。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辅导系统,实现24 小时在线答疑,及时解答学习者的问题。在学习反馈方面,加强反馈机制建设,教师在评价学习者的学习成果时,应提供详细的分析和指导建议,帮助学习者了解自己的学习优势和不足,明确改进方向。在支持服务渠道和方式上,拓展多元化的沟通渠道,除在线教学平台和电话咨询外,增加微信公众号、短信通知、线下服务点等沟通渠道,方便乡村学习者获取支持服务。

结论

开放大学作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载体,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提供了独特且关键的支撑。未来,随着教育数字化的持续推进,开放大学将继续深化技术赋能,推动数字化手段与乡村人才培养需求的深度融合,不断优化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输送更多“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人才,推进教育数字化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为乡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参考文献

[1].刘增辉.国家开放大学:“一村一”开辟“新农人”培养新路径[J].在线学习,2024-04-30.

[2].孟亚玲,续琴琴.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时代价值、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4-09-25.

[3].王洁曼,杨淑珺.我国职业教育数字技能发展的实践进路——以浙江省为例[J].职教论坛,2023-08-20.

[4].孙晓芳.新时期南京工业大学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D].南京:南京工业大学,

2015-06-01.

基金项目:

本研究是吉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2025 年度一般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开放大学服务乡村人才振兴实践研究”成果之一,立项编号:JJKH20251949SK。

本研究是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数字赋能教育”2024 年度一般课题“教育数字化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2024-SJYB-105S。

本研究是长春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 年度一般课题“开放教育赋能高素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JKBLX20240471。

作者简介:

李梅(1973-),女教授,研究方向为开放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与实践。

崔准海(1995-),女助教,研究方向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