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引领下《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课程改革研究
付晨 汪晶晶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四川德阳 618000
1.研究基础
1.1 项目研究背景
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首要任务,并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部署。数字技术本身就是一种新质生产力,也是撬动千行百业蓬勃发展的新支点。当前,数智化供应链与实体经济在各领域加速融合,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都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新质生产力重要内涵之一的就是“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打造“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以及“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
立足新财经应用型人才需求,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进一步明确能够应对数字化机遇与挑战的财会审专业人才应该为具备复合思维、技术思维、创变思维的新质人才。其中复合思维为具备自主学习意识、人类共同体思维与跨文化视野;创变思维为具备创想能力与实践智慧;技术思维为人机共生思维与AI 应用技能。基于复合思维呈现创意,运用技术思维进行实践创造,通过创变思维实现创新改进。在法律法规底线意识、风险管理规范意识、技术支撑服务意识的不断提升下,实现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1.2 项目研究现状
.2.1 数智驱动下“理实并行、人才共育、竞教融合”式审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数智驱动的背景下,审计行业面临着快速变革的挑战与机遇。为落实《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精神》,推动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我校在应用型新财经审计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不断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可实施”“可持续”“可推广”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
2.拟解决的问题和工作目标
2.1 拟解决的问题
2.1.1 校企合作,共建课程,解决课程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审计行业正面临数字化转型,因此对人才培养中的课程体系与课程深度、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平衡与调整提出了新要求。学生由于接触企业经营实际情况较少,缺少风险管理意识,对于企业进行内控建设的目标和意义不明确,因此采用校企合作共建案例库的形式,让学生通过真实的企业案例,以实现素养目标中的社会责任感、风险管理意识的培养。
2.1.2 技术融合,知识碎片,解决理论性与应用性融合不足的问题
本校秉持 “一个头脑、两个工具、三项习惯、四项品质” 的人才培养目标,在通识课中设置了多门信息技术类课程,专业核心课则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专业性和综合性。然而,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解决财税审专业问题时能力不足,暴露出理论性与应用性融合不足的问题。加之课程衔接不够完善,学生缺乏系统运用所学知识对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风险进行分析的能力。基于此,依托智能风控平台,将知识碎片化,将案例项目化,方便学生课后反复练习,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和转化。
2.1.3 案例驱动,团队研讨,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
由于课堂讲授及单人抽问回答形式过于传统,难以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兴趣及团队研讨学习氛围,成果驱动的效果不明显。混合式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解决专业课程学习枯燥、应用性不强的问题,因此理实并行课程体系要求师资队伍进行数智化转型。因此,以动画、录课形式将案例内容提前至课前阶段,引导学生搜集信息,进行课堂小组研讨与汇报,并完善课程评价体系,以优秀案例分析成果纳入课程案例库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
2.2 工作目标
在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下,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特别是对于那些与企业运营和管理紧密相关的课程,如《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面对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和技术革新,对这门课程的课程目标进行重构、课程内容进行更新,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是确保学生掌握前沿知识、技能,并具备解决未来财会审领域实践问题的能力的关键。
3.工作思路与举措
3.1 解码新质生产力要求,重构课程目标
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范畴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财务审计和流程监控。因此,课程目标的重构需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在数字化、 智能化 识别、评估、控制和应对的综合能力。这一综合能力应当包括:强化学生的数 使学生能够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工具进行风险预测和监控;提升学生 应企业日益复杂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适应性,使他们能够在快速 环境中,不断调整和优化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策略等。
3.2 融合新质人才培养理念,更新课程内容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进步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实践活动也在不断演进和变化,在融合新质人才培养理念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引入最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例如增加关于新兴风险(如网络安全风险、供应链中断风险等)的识别和应对策略;引入最新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如区块链、云计算等,并探讨它们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应用;引入真实的商业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和模拟实践,深入理解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实践应用。
3.3 嵌入数智化技术平台,改革教学方法,丰富课程评价体系
在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教学方法与课程评价体系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未来的职业发展。例如:基于线上教学平台进行PBL 项目式学习以及翻转课堂,鼓励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一个或多个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相关的项目 案例分析,以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内部控 风险管理》嵌入了大数据分析平台与大数据智能风控平台进行模拟实训与参加大学生大数据企业决策大赛,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应对能力。
总结:本文探讨了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 专业课程面临的问题及改革方向。通过对项目研究背景与现状的分析,明确了当前人才培养的需 与应用融合不佳以及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 阐述了从重构课程目标、更新课程内容到改革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 改革,培养具备复合思维、技术思维、创变思维的新质财会审人才, 为相关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推动教育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助力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项目来源: 2023 年度校级课程建设项目《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 黄群慧。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发展规律与培育路径 [J]. 中国工业经济,2024 (2): 5-23.
[2] 刘永泽,况玉书。数智化时代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J]. 会计研究,2023 (11): 15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