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新时期医院预算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的分析

作者

费正蓉

盐城市中医院信息科 江苏盐城 224300

在医疗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医院预算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已成为推动财务管理精细化、科学化的重要抓手。通过系统分析其关键构成,包括数据集成平台的构建、智能预算编制工具的应用、动态执行监控机制的优化以及绩效评价模块的设计,深入探讨信息技术在预算全流程管理中的赋能作用。进而构建高效、精准的信息化预算管理体系,为医院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路径。

一、构建统一高效的数据集成平台

其一,建立标准化数据接口。采用 HL7、DICOM 等医疗行业通用数据标准,实现医院信息系统(HIS)、电子病历系统(EMR)、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等业务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的数据对接。通过 ETL(数据抽取、转换、加载)技术,将分散在各系统中的预算相关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和集中存储。其二,搭建数据仓库。采用分布式存储架构,构建面向预算管理的数据仓库。按照预算编制、执行、分析等不同需求,设计多维度数据模型,包括时间维度、科室维度、项目维度等,为预算分析提供多角度数据支持[1]。其三,实现实时数据同步。运用消息队列和流处理技术,建立业务系统与预算管理系统之间的实时数据通道,确保预算执行数据能够及时更新,为动态监控提供数据基础。

二、应用智能预算编制工具

引入机器学习算法:利用历史预算数据、医疗业务数据等,训练预算预测模型。可采用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结合深度学习算法,对医院收入、支出等关键指标进行预测。例如,基于门急诊量、住院量历史数据,预测未来业务量;基于药品、耗材使用规律,预测物资消耗量。

开发协同编制系统,构建基于 B/S 架构的在线预算编制系统,实现多部门协同编制。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其一,预算模板自定义:根据不同科室特点,提供差异化预算模板;其二,版本管理:支持多版本预算编制和比较;其三,审批流程电子化:实现预算编制的在线审批和会签;其四,冲突检测:自动识别预算数据间的逻辑矛盾。

应用情景分析工具:集成情景分析功能,支持不同政策环境、业务场景下的预算模拟。例如,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药品集中采购等政策变化对医院收支的影响分析,帮助决策者制定更加灵活的预算方案。

三、优化动态执行监控机制

(一)构建实时监控体系

开发预算执行监控仪表盘,实现关键指标的实时可视化展示。监控指标应包括。预算执行率:分科室、分项目的预算执行进度;成本控制指标:

重点监控药品占比、耗材占比等;收入结构指标:医保收入占比、自费收入占比等;设置多级预警阈值,当指标异常时自动触发预警,提醒管理人员及时干预。

(二)建立闭环管理流程

将预算执行监控与医院运营管理相结合,形成“监控--分析--调整--反馈”的闭环管理流程。具体包括:异常情况自动推送至相关责任人;在线发起预算调整申请;多部门协同分析问题原因;制定并执行调整方案;跟踪评估调整效果[2]。

四、设计科学的绩效评价模块

构建多维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应兼顾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包括。其一,财务绩效指标:预算执行率、成本节约率、投入产出比等;其二,医疗质量指标: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再入院率等;其三,运营效率指标:平均住院日、床位使用率、设备利用率等;其四,患者满意度指标:就诊体验评分、投诉率等。

实现自动化评价,通过以下方式提升评价效率:自动采集评价数据、设置指标权重和评分规则、自动生成评价报告,可视化展示评价结果。

强化结果应用,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资源配置的联动机制:将评价结果作为下年度预算分配的重要依据;与科室绩效考核、人员绩效奖金挂钩;识别管理短板,指导改进方向[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医院预算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数据基础、编制工具、监控机制、评价方法等多个方面协同推进。通过构建统一高效的数据集成平台、应用智能预算编制工具、优化动态执行监控机制、设计科学绩效评价模块,可以显著提升医院预算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水平,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与医院实际情况相结合,循序渐进,持续优化,最终形成符合现代医院管理要求的预算管理信息化体系。

参考文献

[1]林文利,刘蕊,苗琳.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效能研究——基于全面预算管理建设[J].经济论坛,2024(7):146-152.

[2]林翔宇.基于业财融合的医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索[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4(9):211-213.

[3]朱夏虹.新医改背景下全面预算管理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分析[J].当代会计,2024(2):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