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比较与适用性分析

作者

艾孜买提江·艾合买提

新疆师范大学基建处 830001

0 引言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是指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各参与方之间所形成的合同关系、管理职责与协作方式的整体框架,其选择直接影响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及安全等核心目标的实现。随着建设工程日益复杂化和业主需求的多样化,国内外涌现出多种项目管理模式,每种模式各有其特点、优势和局限性。作为项目投资方和使用者的建设单位,在项目启动阶段即面临模式选择的重要决策,这不仅关系到项目能否顺利推进,更涉及投资效益与风险控制等根本问题。因此,本文旨在系统梳理常见管理模式的内涵与特征,对比分析其优缺点,并结合项目实际条件探讨其适用情形,为业主科学选择项目管理模式提供依据。

1 主要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概述

当前国际上应用较为广泛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传统设计-招标-施工模式(Design-Bid-Build, DBB)、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Design-Build,DB)以及建筑工程管理承包模式(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M)。DBB模式是一种线性顺序执行模式,业主分别与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签订合同,设计完成后才进行施工招标,其特点是阶段分明、权责清晰,但项目周期较长且变更成本高。DB 模式则采用单一责任制,业主与一个总承包单位签订合同,由该单位同时负责设计与施工,能够有效整合资源、缩短工期并减少业主协调工作量,但对总承包单位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CM 模式又分为代理型 CM 和风险型 CM 两种形式,其核心是引入专业管理单位,在项目早期即介入并提供全过程管理服务,侧重于加快建设进度、优化设计与施工的衔接,尤其适用于工期紧迫、技术复杂的大型项目。此外,还存在管理承包(PMC)、项目总控(Partnering)以及近年兴起的集成化交付(IPD)等模式,但以上三种仍为当前工程实践中的主流选择。

2 不同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2.1 DBB 模式的优缺点分析

DBB 模式作为最传统且应用历史最长的项目管理方式,其主要优点在于流程规范、法律关系清晰,业主可通过分开招标选择专业的设计与施工团队,且在设计阶段保有较高控制权,便于根据自身需求调整方案;同时,由于竞争性招标的存在,往往在投资可控的前提下能够获得较为经济的设计与施工报价。然而,该模式也存在明显缺点:由于设计与施工分离,双方缺乏有效协作,容易导致设计可施工性差、变更频繁等问题;项目整体周期较长,业主需承担较大的协调与管理压力;且出现质量问题时设计与施工双方容易相互推诿,业主风险集中。

2.2 DB 模式的优缺点分析

DB 模式通过设计施工一体化,能够显著缩短项目工期,减少业主多头管理的负担,并因单一责任主体而降低业主的合同管理与风险应对难度;同时,总承包单位早期介入有助于优化设计方案、控制项目成本,并促进技术创新与资源整合。但其缺点同样突出:业主对设计细节和施工过程的控制力较弱,若招标阶段需求表述不清,易导致成品与预期不符;总承包单位可能为追求利润而压缩成本或选用较低标准的材料;且目前国内具备强设计与施工综合能力的总承包企业数量有限,市场竞争不充分可能影响服务质量。

2.3CM 模式的优缺点分析

CM 模式的优势体现在能够实现快速路径施工,即设计未完全完成时即开始施工,极大缩短建设周期;专业管理团队的早期介入为业主提供了全过程管理支持,有效提升了项目整体规划与控制的科学性;同时,该模式灵活性高,能够及时响应项目变更与风险。但其缺点主要在于业主需要支付较高的管理服务费用,且对管理单位的专业能力与诚信度依赖较大;在代理型 CM 中,由于 CM 单位不直接承担施工风险,可能缺乏成本控制的足够动力;而风险型 CM 中业主则需面对施工与管理的双重协调挑战。

3 管理模式的适用性分析

3.1 基于项目特征的模式选择

项目规模、技术复杂度及工期要求是模式选择的关键因素。对于技术成熟、设计标准明确且工期宽松的中小型项目,DBB 模式因流程成熟、成本可控而较为适用,其清晰的权责划分和阶段明确的特征使得项目管理更加规范有序,尤其适合对设计控制要求较高的业主。对于技术复杂、工期紧迫且需高度整合设计与施工的大型工业项目或基础设施,DB 模式或 CM模式更具优势,尤其是 DB 模式适用于业主需求明确且希望减少自身管理投入的情形,能够通过设计施工一体化显著提升项目效率,而 CM 模式更适用于业主缺乏专业管理能力但希望保留一定控制权且工期紧迫的项目,其分阶段发包和快速路径施工的特点能够有效压缩工期,为复杂项目提供灵活高效的解决方案。

3.2 基于业主能力与风险偏好的模式选择

业主的管理能力、经验及风险承受能力直接影响模式选择。若业主具备较强的项目管理团队与经验,能够承担较多协调与监督职责,则 DBB 模式或代理型 CM 模式均可考虑,这两种模式允许业主深度参与决策过程并保持对项目的直接控制;若业主希望降低自身管理负担并将风险转移,则DB 模式或风险型 CM 模式更为合适,通过合同设计将主要风险转移给承包方,从而专注于项目宏观目标的实现。此外,业主对投资控制的严格程度也需纳入考量:DBB 模式通过分阶段招标易于实现投资控制,但变更可能增加成本;DB 模式一般采用总价合同,利于投资锁定但灵活性不足;CM模式则通过价值工程可能节约成本,但管理成本较高,需业主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做出权衡。

3.3 外部环境与市场条件的影响

外部环境如法律法规、市场成熟度及承包商资源同样制约模式选择。在法律法规健全、市场信用体系完善的地区,DB 模式与 CM 模式的应用更为广泛,因为这些模式高度依赖合同各方的诚信履约与协作精神。而在承包商资源丰富、设计施工综合能力较强的市场环境中,DB 模式的实施效果更佳,业主能够通过充分竞争选择最优的总承包单位。相反,若当地缺乏高水平的总承包企业或专业管理公司,则采用 DBB 模式可能更为稳妥,因其传统且成熟,对市场条件要求相对较低,实施风险也较小。此外,项目融资方式、政策导向、行业技术发展水平以及当地建筑市场景气度等宏观因素也需综合考虑,这些外部变量往往直接影响特定模式的可行性与最终实施效果,需要业主在决策时予以充分重视。

4 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是一个多目标决策过程,需综合考量项目特性、业主需求、风险偏好及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DBB、DB与 CM 等主流模式各有其优缺点与适用场景,并无绝对优劣之分。从甲方视角看,业主应摒弃盲目追求“新模式”或“流行模式”的倾向,而是基于自身项目目标与管理能力,理性分析不同模式的适用条件,选择最匹配项目实际的管理方式。未来,随着建筑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深入推进,新型管理模式如 IPD、BIM 集成应用等将进一步发展,但其核心仍在于通过协同与整合提升项目价值。

参考文献

[1] 余建. 国内外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比较研究[D]. 西南大学[2025-09-03].

[2]王爱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研究与思考[J].中国人民大学, 2005.

[3]王昌.当前建筑企业管理模式比较与研究--以济南四建集团为例[D].山东建筑大学[2025-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