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自拟方调肝益胃汤治疗小儿脾胃阴虚型厌食症的效果分析

作者

方艺凝

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浙江杭州 310000

厌食症是儿科常见慢性消化功能紊乱综合征,厌食症的病因多样,包括喂养不当、微量元素缺乏、药物影响、不良饮食习惯等[1]。若不及时干预,则会导致患儿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和免疫力低下,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营养状态和智力发展产生负面影响[2]。在西医治疗中多给予胃动力药物、助消化剂等,短期内具有一定效果,但长期使用疗效不佳,不能从根本上控制疾病[3]。中医范畴中主要归类为脾胃病,属摱袷硵撋耸硵撌持蛿等范畴涉及脾胃功能失调、脾胃虚弱、脾胃阴虚等证型,认为厌食症的发生与脾胃受损密切相关,表现为食欲不振、食量减少、厌恶进食等症状[4-5]。根据临床经验所得,因此拟定健脾消积,滋阴宜胃方剂调肝益胃汤用于脾胃阴虚型厌食症患儿。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自拟方调肝益胃汤治疗小儿脾胃阴虚型厌食症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100 例脾胃阴虚型厌食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22 年10 月-2024 年7 月,开展前瞻新性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50 例。对照组男26 例,女24 例,年龄下至3 岁,上至12 岁,平均年龄(7.86±1.77)岁,病程1-3 个月,平均(2.11±0.23)个月;观察组男25 例,女25 例,年龄下至3 岁,上至13 岁,平均年龄(8.12±1.63)岁,病程 1-3 个月,平均(2.20±0.35)个月,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1)西医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6]诊断标准;(2)中医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诊断标准;脾胃阴虚型。伴有食欲不振、消瘦、面色萎黄等症状;(2)参研对象对研究了解且知情,并达成书面协议。排除标准:(1)免疫障碍患儿;(2)对本研究中药物敏感者;(3)伴严重消化系统疾病患儿;(4)精神异常患儿。

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通化金马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40114,规格:

0.5g*6s*4 板)一次1-2 片,一日3 次。

观察组加用自拟方调肝益胃汤治疗。组方:桑叶、生白术、党参、钩藤各6g,当归5g、白芍、神曲、莱菔子各8g,黄芪 10g 加水煎煮取汁120ml,早晚两次服用(饭前),剂量根据患儿体重进行加减。

1.3 观察指标

(1)中医症候积分对比:对比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缓解情况,包括腰部板硬、痛有定处、肌肉僵硬、麻木,依据无症状、轻度症状、中度症状和重度症状进行0-6 评分,呈负相关。

(2)营养状况:抽取患儿静脉血 3-5ml,采用四川诚邦浩然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 CDC-T60 台式低速自动平衡离心机,离心半径8cm, 2500r/min, 离心10min,应用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红蛋白(HB)。(3)微量元素:经火焰原子吸收法,对两组患儿临床治疗前后的血锌、血钙水平进行检测,同时,经迈瑞BS-350S 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两组患儿临床治疗前后的血清铁水平进行检测。

(4)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减 5% ,饮食恢复正常水平为显效;临床症状积分减少 70%94% ,饮食基本恢复正常水平为有效;临床症状积分减少 ⩽69% ,饮食状况并为改善为无效。

1.4 统计学算法

处理器:SPSS23.0,计量资料(中医症候积分、营养状况、免疫功能)表示方法:( ),检验方法:t 检验;计数资料(临床疗效):率(n,%),检验方法:x2,以 P<0.05 为无均衡性,有意义。2 结果

2.1 中医症候积分

较之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下降幅度更高 (∇P<0.05). ),见表1:

1.2 方法

注:与治疗前比,*P<0.05。

且观察组患儿指标值更高,相较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2.2 营养状况

治疗前组间血红蛋白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

表2 营养状况对比( x s )

2.3 微量元素

治疗前组间血锌、血钙、血清铁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微量元素检测

表3 患儿微量元素指标比较( x s )

注:与治疗前比较,

表1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x s ,分)

表4 临床疗效对比(n,%)

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3:

2.4 临床疗效

较之对照组 82.00% ),观察组 96.00% )临床效果更高( ),见表4:

3 讨论

小儿厌食症是指儿童在进食过程中表现出持久的食欲不振、拒绝进食或对食物缺乏兴趣,从而导致营养摄入不足,进而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体重增长缓慢或停滞、挑食等[8-9]。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经济水平提高以及独生子女所占比重增加、家长对孩子的溺爱等诸多因素影响,小儿厌食症成为困扰许多家长的新型疾病问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10]。中医学认为,该疾病多由饮食不节儿而致,与脾胃、心、肝等脏腑有关,具体病因包括食滞、脾湿、先天不足或元气虚弱、脾胃虚弱等,脾胃气虚型多表现为食欲减退、食后腹胀、疲乏无力等症状[11]。中医治疗厌食症的方法多样,通常根据不同的证型采取相应的辨证施治策略。

本研究中给予其自拟调肝益胃汤治疗,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下降幅度更高 Λ(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 ⋅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 );较之对照组 (82.00%) ),观察组 (96.00% )临床效果更高 )。提示该汤剂治疗厌食症在改善临床症状、营养状态,补充机体微量元素,临床疗效显著。组方中桑叶润肠通便、清肝明目;生白术强气健脾、助消化;党参补中、益气、生津、健脾;钩藤清热平肝;当归润肠通便;白芍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神曲健脾和胃,消食调中,治饮食停滞,胸痞腹胀;莱菔子消食化痰,治食积气滞;黄芪补气固表,利尿托毒。上述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和胃、消积导滞等作用,有效改善患儿疾病症状。现代医学认为桑叶具有抗炎、抗氧化等作用;白术保肝、抗炎、抗肿瘤等作用;党参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应激作用,能够抗疟、抑菌、抗炎、抗病毒;钩藤具有增强免疫力作用;当归中挥发油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白芍有解痉、镇痛、抗炎等作用;神曲中含多量酵母菌和 B 族维生素,有利于增强食欲;莱菔子含生物碱,硫代葡糖苷等多种化学成分,增强胃肠道动力;黄芪具有调节免疫、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作用。通过药材各自药理作用,发挥不同疗效,从而改善患者症状,临床效果显著。同时,微量元素与人体微生物生长繁殖、生理功能存在直接关联性,厌食症的发生会减少患儿能量摄入,导致微量元素缺乏问题,而自拟调肝益胃汤则能够为患儿提供锌、钙、铁等人体必要的微量元素,提升患儿体内的微量元素指标水平。

综上所述,针对胃阴虚型厌食症患儿给予自拟方调肝益胃汤治疗在改善患儿中医证候、营养状态,补充机体所需微量元素,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赵纳,任翔宇,葛慧,张慧敏.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保和丸撘觳⊥螖小儿厌食症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分子机制[J].中医康复,2024,1(8):41-48.

[2]邱水兰,康林华,周智武,刘青青,刘丹凤.扶正健脾汤联合捏脊点穴治疗儿童厌食症脾胃虚弱型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24,40(6):1057-1059.

[3]秦瑞君,王宏杰,周文礼,杨之藻.健脾消食散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胃气虚证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 志,2024,40(9):1716-1718.

[4]钟蒙蒙,陈斯琼,刘运军.自拟健脾助运汤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胃虚弱型的 疗效观察及对血红蛋白、血清微量元素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4,31(2):256-259.

[5]赵玉苓,罗艳,高长花,李霞.脐疗联合捏脊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瘦素和肿瘤坏死因子-岬挠跋靃 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4,31(5):829-831.

[6]江载芳,申昆玲,沈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 8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364-1366.

[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

[8]许格格.醒脾消食汤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及对体内微量元素和血清胃泌素、神经肽 Y 水平的影响[J].中 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2024(2):0037-0040.

[9]李发秋,冯梅,张静敏.加味异功散联合双歧四联活菌片对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临床症状及血清胃肠激素、微量元素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3,22(8):875-879.

[10]李华丽,李江全.养胃增液汤联合益生菌治疗厌食症患儿的效果[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4,37(9):1537-1540.

[11]张静,李静.加味滋培汤联合穴位推拿疗法对脾胃阴虚型小儿厌食症胃肠激素、食欲调节因子及血清微量元素水平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17):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