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境创设路径探索

作者

刘琪

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三湖镇中心小学 3313000

一、核心素养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境创设的内在关联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含四个方面: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创造能力,且阅读教育是形成这种核心素养的重要过程。而场景营造作为一种手段,可以有效建立文学作品和这种核心素养的关联。从这一意义上讲,二者的连接是极其紧密的:营造文化场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真实的语境可以提供言语交际的机会,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提问式场可以促进学生思考,提升其思维发展与提升;欣赏美之场可以带领学生感受文字之美并提升审美创造能力。可见,成功的场营造是完成阅读教育核心素养目标实现的关键。

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境创设的现存问题

实际课堂教学中存在四点误区:首先,过犹不及,在形式上的视觉效果、媒体运用上远大于与课文内容、教育目的的结合;其次,在认知维度上的过分抽象脱离学生所具有的知识基础和阅历经验,如在学习《观沧海》这样的文学作品时使用的晦涩的专业词语,或者在农村学校用城市的繁华景象;再者,单纯的信息与内容传递的教学模式而非让学生以主体参与式学习模式展开;最后,过多呈现只完成引入式过程而未完整持续地让学生遇到学习的延续。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境创设的具体路径

(一)立足生活实际,创设生活联结情境,夯实语言运用能力

语文学习源于生活,生活是一种情境,创设一种与学生生活有关联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在熟悉的语言情境中进行理解及运用。要找到文本与学生生活相类似的地方,把文本的内容“具体化”为真实的现实生活情境,并引导学生在这样的境遇中体验语言的功能。

例如,在教学《慈母情深》一课时创设“我的亲情故事分享会”的情境来达成“感受母爱的深沉和用语言表达情感”的教学目标。首先让学生回忆生活中母亲怎样疼爱自己,然后再用课文中“母亲为儿子节省钱买书”的经历与自己生活实际进行比较,紧接着用“对妈妈说一句”让学生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说出对母亲的感谢。这样就把课文和生活联系起来,既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所要表现的情感,又能培养学生口头说话的能力,达到了“学用结合”的核心素养的教学效果。

(二)聚焦文本疑点,创设问题驱动情境,发展思维能力

问题是思想的起点,设置问题情境,以问题为导引点,能够点燃学生思考的引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要紧扣课文重点、难点、疑点设置逐层递进的问题链,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中深入理解文本。

在《两小儿辩日》中开展的“培养批判性思维,体会古代学者好学精神”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设计“辩论会”的任务情境并提出“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的问题,进行设置。同学们两分为“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这一侧的同学支持“日初近午远”,“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这一侧的同学支持“日午近初远”的辩论比赛之后,又进行问题的反思:“辩论比赛的结果到底有什么价值?这两侧小孩以及孔子各自可贵的精神分别体现在哪里?”让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思维能力,理解了古代学者求学精神。

(三)挖掘文化内涵,创设文化浸润情境,增强文化自信

由于课文中的小学校园之中有很多文化信息存在,创建文化氛围能够让学生在实际中体验到文化独特的魅力和增强他们的文化归属感,教师要深入剖析文章中存在的各种文化和因素,例如节日风俗、革命情怀、地域风情等,并使用讲故事、亲身体验等方式对小学生进行启发让他们感悟到文化的精神内涵。

在教学《少年闰土》中,为了让学生了解“乡土文化和劳作精神”,设置了“步入鲁迅描写的农村景象”的情境并展示绍兴水乡面貌的照片和播放乌篷船视频,介绍了闰土所在农村环境及生活现状。将学生分为两组,“闰土”组、“鲁迅”组,分别演绎“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的对话情境,体验课文描述,再联系自身生活谈一谈自家乡土文化及劳作情况。情景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一方面深入了解课文中的乡土风光,另一方面能培养起对乡土文化、本土风俗的自豪感。

(四)依托数字技术,创设数字化情境,提升审美创造能力

通过数字化的技术,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将抽象的文学语言化为具体的具象环境,实现一种“情境体验式的”学习,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创作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虚拟实景(VR)、交互式学习软件等数字工具搭建三维时空,诱发学生的共鸣体验,体验文学的美。

例如在《桂林山水》的学习时,为达到“感受自然美景,领悟鉴赏美的方法”这一教学目标,运用 VR 技术构建“虚拟桂林之旅”环境,通过 VR 设备将学生带入桂林美景之中,亲身感受“奇峰耸立、流水碧绿、深洞幽闭”的美景。将视线关注在文中的“船在碧绿的水面上行驶,人好像同画中景物融合成一体”一句,要求用语言描述所见之景,比较文章的写法,继而通过绘画、书写和诵读等形式重构心中完美的“桂林山水”,提升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论

应该在突破追求形式化、忽视学生实际需求等问题后,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问题、文本难点问题、文化科技问题等,将环境设计指向具有针对性和互动性的语文阅读教学环境,从而提升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以文化认同意识、语言使用能力、思维能力和艺术实践等为基础的核心素养,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从知识传输方向转向为基础素质培育,实现“环境设计-核心素养培养”相结合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并不断发展创新,更好地培养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王荣生.阅读教学的理念与策略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2] 李丽.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境创设研究 [J]. 基础教育参考,2023 (12):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