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的提升方法分析

作者

李昶

韶关市武江区地方公路管理站 广东省韶关市 512000

引言

农村公路作为连接农村与城市、农村内部各村落的纽带,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农村公路的总里程不断增加,覆盖范围持续扩大。然而,“三分建,七分养”,公路建设完成后,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养护管理,才能确保农村公路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其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其在农村地区的交通支撑作用。因此,深入研究提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意义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具有多方面重要意义。从经济层面看,良好的公路状况能降低车辆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促进农村物资流通和农产品销售,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在社会发展方面,便捷的交通有助于加强农村与外界的联系,促进信息交流和人员往来,推动农村社会进步。同时,完善的公路养护管理还能提升农村地区的生活质量,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促进农村旅游等产业的发展。

2.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养护意识淡薄

部分地方政府在规划农村发展时,将大量精力与资金倾斜于公路建设,对后续养护重视不够。在考核体系里,公路建设成果是重要指标,而养护成效缺乏量化考量,致使地方政府缺乏养护积极性。农村居民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公路养护是政府的事,与自身无关。日常使用中,随意倾倒垃圾、堆放杂物,甚至超载车辆肆意通行,加剧公路损坏。由于忽视日常养护,公路出现裂缝、坑洼等病害时,未能及时处理。雨水渗入裂缝,侵蚀路基,导致路面塌陷等严重问题,原本可简单修补的小病害,因拖延演变成需大规模翻修的大隐患,大幅缩短公路使用寿命,增加后期养护成本。

2.2 养护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缺乏全国统一、细致的养护标准和规范。不同地区养护要求差异大,操作随意性强,质量参差不齐。在责任划分上,交通、乡镇政府等多部门职责交叉,出现病害时,各部门相互观望、推诿扯皮。例如,路面损坏涉及路面结构与路基,交通部门认为是路基问题归乡镇管,乡镇则称路面结构属交通部门职责。养护资金管理混乱,资金来源渠道多,有财政拨款、社会捐赠等,但缺乏统一管理平台。资金使用过程透明度低,存在挪用、浪费现象,且无有效监督机制约束,导致真正用于养护的资金不足,难以满足公路日常巡查、小修保养等实际需求。

2.3 养护技术水平低

农村公路养护队伍构成复杂,多为当地农民,缺乏专业养护知识与技能培训。专业养护技术人员稀缺,难以对养护工作进行科学指导。养护设备陈旧落后,先进的路面检测设备、自动化养护机械匮乏,仍依赖人工清扫、铁锹铲土等传统方式。对于常见的路面裂缝,仅用普通沥青简单填补,无法根据裂缝成因和宽度选择合适材料与工艺,修补后易再次开裂。面对路基沉降、桥涵损坏等复杂病害,由于缺乏专业技术和设备,无法准确诊断问题根源,只能进行表面处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严重影响养护质量和公路使用寿命。

2.4 监管不到位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监管力量薄弱,监管部门人员不足、专业素质有限,难以对广袤农村地区的公路养护进行全面、深入监管。监管手段落后,主要依靠现场巡查,缺乏信息化、智能化监管方式,难以及时发现隐蔽病害和养护工作中的违规行为。考核机制不完善,对养护质量的评估缺乏科学、统一标准,多以主观判断为主。例如,对路面平整度、抗滑性能等关键指标没有量化考核,导致养护工作好坏难以区分。由于监管不到位,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存在敷衍了事现象,养护工作流于形式,无法达到保障公路安全畅通、延长使用寿命的预期效果。

3.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的提升方法

3.1 提高对公路养护的重视

开展多维度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养护意识。针对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举办专题培训班,邀请公路养护专家讲解养护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长远影响,如良好路况可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农产品销售等,同时发放包含成功养护案例和数据分析的宣传资料。面向农村居民,开展“爱路护路”主题活动,通过文艺演出、知识竞赛等趣味形式,普及公路养护知识。政府要把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置于重要战略位置,在年度工作计划中单独列出养护任务与目标。加大政策倾斜,出台税收优惠、补贴等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护。增加资金投入,设立公路养护专项基金,确保资金随公路里程增加而合理增长,为养护工作提供坚实保障,营造全社会重视、参与养护的良好氛围。

3.2 完善公路养护管理制度

构建全面且细致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制度体系。以法规形式明确交通、乡镇政府等各养护责任主体的职责范围,避免职责交叉与空白。制定统一、科学的养护标准和规范,涵盖路面平整度、抗滑性能、桥涵承载能力等各项指标。建立严格的养护资金管理制度,拓宽资金筹集渠道,除财政拨款外,积极争取社会捐赠、企业赞助。规范资金使用流程,设立专门账户,详细记录每一笔资金流向。建立养护工作考核机制,制定量化考核指标,如病害修复及时率、路面质量优良率等。将考核结果与养护人员薪酬、晋升挂钩,对表现优秀的给予奖励,对不称职的进行岗位调整或培训,提升养护工作水平。

3.3 提高公路养护技术水平

全方位加强养护队伍建设以提升技术水平。定期组织专业培训,邀请行业资深人士授课,内容涵盖公路病害诊断、养护材料使用、设备操作等。开展技术交流活动,组织养护人员到先进地区学习经验,促进知识共享。积极引进先进养护设备和技术,购置高精度路面检测设备,能快速准确检测路面裂缝、坑槽等病害;引进自动化养护机械,如自动摊铺机、压路机等,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鼓励养护人员开展技术创新,设立创新奖励基金,对研发出适合农村公路特点的新养护方法、工艺的人员给予物质奖励和荣誉表彰,激发创新积极性,推动养护技术不断进步。

3.4 加强对公路养护管理的监管

构建严密高效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监管机制。监管部门制定详细监管计划,明确监管频率、内容和方式,对养护全流程进行无缝监管。定期深入现场检查养护工作,查看病害修复情况、设备使用状况等。采用科学评估方法,运用专业检测仪器对路面、桥涵等进行量化检测,生成客观准确的评估报告。对养护不到位、质量不达标的情况,下达书面整改通知,明确整改期限和要求,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力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建立公众监督渠道,设立举报热线和邮箱,在公路沿线设置监督公示牌。对居民反馈的问题及时核实处理并反馈结果,形成政府严格监管、社会广泛参与的监督格局,确保养护工作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和农村居民的共同努力。通过提高对公路养护的重视、完善养护管理制度、提高养护技术水平和加强监管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农村公路的养护质量和使用寿命,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保障。未来,还应不断探索创新养护管理模式和方法,适应农村公路发展的新需求,推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龙姝霓.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的提升方法[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2,(16):227-229.

[2]杨通.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与质量的提升路径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1,(06):112-113.

[3]张玉花.探析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和质量提升的措施[J].河北农机,2021,(06):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