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任务群教学实践探究
魏荣荣
榆林市逸夫小学 719000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教师教学工作的重心从传授知识扩展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学习任务群作为一种新型教学理念,能帮助教师落实这项教学要求。学习任务群强调结合实际生活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等要素,设计层层递进、相互关联的学习任务,驱动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对语文知识的有效学习。在实践中,教师要认识到任务群的应用价值,将语言知识、文学文化、实践应用结合起来,设计富有意义的任务群,从而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探究,提升其学习效率,为学生搭建一座通往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桥梁。
一、立足单元整体,确定核心大任务
大任务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能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指明方向,明确教学目标。因此,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在开展任务群教学时应立足单元整体,确定核心大任务,再结合单篇课文内容和学生学情,将大任务分解为一系列清晰的学习目标[1]。这样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促使其以大任务这个宏观主题为出发点,主动完成每项任务,在此过程中掌握相关语文知识与技能,逐步实现具体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父爱之舟》一课时,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细节描写中的深刻感情,并能运用掌握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基于此,教师可以确定核心大任务:在阅读中关注场景、细节,理解父母之爱的深沉、温暖与无私。在大任务的指引下,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学习目标: ① 能在阅读中从作者讲述的小事中发现体现父爱深沉的细节,并一一列举进行阐述;② 对文中的情感细节进行分析,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③ 能结合实际生活,回想成长过程中能感受父母之爱的场景、细节,分享具体故事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④ 运用文中的写作手法将往事连为一体,分享自己的感悟。如此能为学生指明学习和努力的方向,在完成一系列任务的过程中发展语文学习能力,实现学习目标。
二、合理创设情境,给予沉浸式体验
在以往的语文课堂上,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无法促进其阅读思维的发展。随着新课标的持续推进,学习任务群理念引起了教师的重视,在实践中,教师应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实际生活,合理创设任务情境,并自然设置相应的情境任务。这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情境中解读语言文字,完成一系列学习任务,保证学生始终保持思维灵活状态,获得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金色的草地》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视频:很多孩子在草地上玩耍,草地在阳光的照耀下变成了金色。这个视频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不仅能快速吸引学生的目光,还能让他们沉浸在熟悉的场景中,想象自己也置身于金色的草地上。接着,教师可以基于情境,结合文本内容设计学习任务:
任务一:想象自己正处于这片草地上,说一说看到的景象,并尝试解释第一段内容。
任务二:思考为什么草地的颜色会出现变化,在小组内讨论观点,以绘画的形式呈现草地颜色的变化。
任务三:在午后观察校园中的植物,关注植物的特点和颜色变化,与同学互相分享。
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能围绕情境进行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深入解读文本,提升学习能力,从而实现高效阅读、综合发展。
三、坚持学生主体,合理设置任务群
开展小学语文任务群教学能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秉持任务驱动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任务群,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语文知识,并转化为自身的学习经验。对此,教师在设计具体学习任务时,必须精准契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保证任务难度适中,并且任务之间紧密相连、相互促进,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落实。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少年闰土》一课时,教师先围绕文本确定主题“勇敢成长的少年”,再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设置任务群:
基础型任务群: ① 在阅读中圈出生字、词,掌握读音和含义; ② 关注文中对少年闰土的动作描写,进行模仿。(积累语言文字)
发展型任务群: ① 认真阅读文本,结合写作背景对比闰土在少年期和中年期的两个形象差异; ② 分析重要情节,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闰土的变化。(培养思辨阅读能力和文学创意表达能力)
拓展型任务群: ① 分析作者所处的历史背景,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对闰土形象改变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描述; ② 从文中选择印象深刻的情节编写剧本,进行情景剧表演; ③ 利用课外时间阅读《故乡》,提炼关于闰土的内容,梳理其成长历程。(促进学生对多学科知识的学习,培养整本书阅读能力)
以学生为本合理设置任务群,能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理解文本,同时还能让全体学生获得相应的进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明确任务导向,设计实践性活动
新课标提出,教师应根据学段学习要求开展语文学习实践活动,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2]。因此,教师应联结相关教学内容设置学习任务群,同时,为了确保任务的有效落实,教师需要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经验去构建新知识,同时发展自身的语文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素养,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北京的春节》一课时,教师可以构建表达与交流型任务群,引导学生开展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
活动一:学生在小组内收集我国各地区的春节文化习俗,与北京进行对比,结合文中细节和自己的生活经历,讨论对不同习俗的理解。
活动二:结合文本内容录制关于“春节印象”的短视频,介绍文中提到的文化习俗,表达对北京春节的理解。
活动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文中选择感兴趣的场景进行演绎,通过表演呈现除夕夜团聚、元宵节赏灯等场景,同时展示人们的情感、态度和生活方式。
活动四:以“春节文化与我的家庭”为主题进行简短的演讲,思考春节文化与家庭之间的密切联系,理解春节文化、习俗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在完成任务群的过程中,学生能与教师、同学展开互动,并通过实践提升自身的各项能力,同时还能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任务群教学是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实践中,教师要深入理解新课标理念,认识到学习任务群的应用价值,结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和学习需求设计一系列环环相扣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深度探究语文知识,逐步完善知识结构,以充分发挥任务群的优势,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进而推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徐嘉毓.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J]. 文理导航,2025(7):31-33.
[2]郑雪梅.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构建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 2024(30):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