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小学班级管理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新探

作者

邓宝岚

云浮市恒大学校 527300

引言:

在小学教育中,班级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班级管理有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班级管理中,不仅可以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还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然而,目前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们探索新的策略和方法。

一、了解学生心理需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心理需求各不相同。为了更好地理解并满足这些需求,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方式来深入了解学生。例如,通过细致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间的活动,教师可以捕捉到学生的情绪变化和行为特征。比如,某个学生近期在课堂上总是心不在焉,课后也不愿与人交流,教师便可初步判断其可能遇到了一些情感问题。此时,定期的谈心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谈心过程中,教师应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例如,一个内向的学生在谈心时吐露自己因为家庭原因感到焦虑,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一信息,制定个性化的关怀策略,如提供心理支持或帮助联系专业辅导。只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才能制定出更加贴合学生特点的班级管理策略,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

积极的师生关系不仅是班级管理的基石,更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障。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借助赞美、鼓励与公正评价来增强学生自信,构建信任桥梁。比如,当原本英语学科综合表现平平的学生在一次测验中取得显著进步,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你这段时间的努力有目共睹,这次测评就是最好的证明,继续加油!”这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得到认可。同时,在评价学生时,要全面考量,既看到成果,更关注努力过程。教师还可以组织丰富活动来增进师生交流。像开展小组合作的团队项目,学生共同完成一个校园文化展示的任务。在活动中,教师要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当发现性格内向的学生参与度不高时,教师主动引导其发表想法,给予支持和鼓励,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与尊重,进而增强班级凝聚力,为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学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多种形式,能有效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助力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增强心理承受力。定期开展主题班会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比如以“情绪管理”为主题,教师可先讲述因情绪失控导致不良后果的小故事,再引导学生分享自己遇到负面情绪时的表现,共同探讨调节情绪的方法,像深呼吸、转移注意力等,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情绪。此外,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能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开展心理拓展训练,设置“盲人方阵”等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举办心理健康讲座,邀请专家为学生讲解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增强心理调适能力。

四、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着力培养他们的自主管理能力,具有多重积极意义。这不仅能够有效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还能极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团队精神。具体实施时,可让学生参与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比如在新学期伊始,组织一场“班级规则大家谈”的主题班会,鼓励学生结合自身期望与班级实际情况提出规则建议,像“课间文明休息,不追逐打闹”等。学生参与其中,会真切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从而更自觉地遵守规则。设立班级管理岗位也是关键举措。除常见的班长、学习委员、纪律委员外,还可增设图书管理员、绿植养护员等岗位,并让学生轮流担任。例如在图书管理岗位上,学生需要负责整理图书、登记借阅情况等,这能很好地锻炼他们的管理与组织能力。在学生自主管理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当学生在安排活动出现失误时,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逐步提升自主管理能力。

五、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构建和谐的班级氛围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教师可以通过班级文化的建设、师生关系的和谐、教学活动的丰富等方式,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班级环境。例如,布置温馨、富有文化气息的教室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如文艺表演、体育比赛等,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活力。在班级中,要倡导尊重、关爱、包容的价值观,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和生活。

六、促进家校共育

家校共育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积极推广家校共育理念,组织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增强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和支持。例如,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开展家校合作项目,如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等,加强家校互动和合作。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家长提供教育指导和服务,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例如,举办家长教育讲座,传授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技巧,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总之,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班级管理中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作,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可以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解桂蕊.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华夏教师,2024,(32):36-38.

[2] 张继伟.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 天津教育,2024,(32):46-48.

[3]戴美灵.浅议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新智慧,2024,(30):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