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初中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学研究

作者

荆瑞涛

新乡市第二十二中学

引言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然而,传统初中数学课堂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抽象概念,更无法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教学中,学生虽能机械套用公式,却无法理解其在超市购物折扣计算中的实际价值。这种脱节现象严重制约了数学教育目标的实现。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环境”,强调通过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本文结合具体教学案例,系统探讨初中数学与生活实际结合的路径与方法,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1、生活化教学的理论依据与实施意义

1.1 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并非是对知识的被动接收与机械记忆,而是学习者依托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主动对新知识进行选择、加工、整合,从而构建起新的知识体系与认知图式的过程。这一过程具有高度的主动性与建构性。

以“统计与概率”教学为例,若教师单纯依靠课本例题,按部就班地讲解中奖概率的计算方法,学生往往只是表面地记住了公式和计算步骤,却难以真正理解其背后的实际意义与应用价值。因为这种教学方式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没有激活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储备。

相反,当教师引入商场抽奖活动这一真实情境,让学生分析抽奖规则,并自主计算不同奖品的中奖概率时,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学生需要调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抽奖规则进行解读和分析,在小组协作中交流想法、共同探讨,通过会话分享各自的思路与见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将新学的概率知识与实际情境紧密联系起来,实现对概率概念的深度理解和意义建构。这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所倡导的“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这一核心要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数学素养。

1.2 实施意义:破解教学困境生活化教学可有效解决以下问题:

降低抵触心理: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生活场景,如通过“家庭水电费计算”案例引入“有理数运算”,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广西崇左市天等县华隆中学的实践表明,采用生活化教学后,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升42% ,课堂参与度提高 35% 。

提升应用能力:以“家居装修测算”为例,教师可设计任务:计算一间长 5 米、宽 4 米的房间铺设 800mm×800mm 瓷砖的用量(考虑 5% 损耗) ) 学生需综合运用面积公式、单位换算及百分比计算,最终得出总块数=20÷0.64×1.05≈33 块。此类任务可显著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培养创新思维:在“植树规划”项目中,学生需在 20m×15n m地块种植 100棵 树 苗 , 通 过 计 算 最 大 公 约 数 确 定 最 优 行 距 株 距 ( 行 距=20÷√(100×20/15)≈3.16m) )。该过程不仅涉及数学知识,还需结合工程思维进行优化设计。

2、生活化教学的实施路径

2.1 情境创设:搭建生活化教学场景

情境创设是生活化教学的起点。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构建真实问题情境:

多媒体辅助:在“轴对称图形”教学中,播放蝴蝶飞舞动画,引导学生观察翅膀张合过程中的对称性,自然引出轴对称概念。

实物演示:在“勾股定理”教学中,展示直角三角形模型,结合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生活中常见的直角三角形物品(如梯子、屋顶斜梁),帮助学生理解定理的实际应用。

角色扮演:在“方程与不等式”教学中,设计“超市购物”情境:某商品原价 100 元,现打 8 折出售,若顾客希望最终支付不超过 85 元,需叠加使用多少元优惠券?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自主列方程 100×0.8-x≤85 ,求解 x≥-5 (实际意义为无需额外优惠券)。

2.2 问题驱动:引导深度探究以生活问题为载体,驱动学生主动思考。例如:

案例 1:旅行规划中的速度计算

任务:设计从学校到某景区的自驾路线,已知距离 240 公里,平均时速 80 公里,途中需在服务区停留 30 分钟,计算总耗时。

学生需分步解决:

行驶时间 =240÷80=3 小时;

总耗时 ⋅=3 小时 +0.5 小时 =3.5 小时。

此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时间管理与逻辑推理能力。

案例 2:储蓄理财中的利息计算任务:计算 10000 元本金按年利率 3.25% 存 3 年的本息和。

学 生 需 运 用 公 式 : 本 息 和 Σ=Σ 本 金 ×(1+ 年 利 率 × 存期) )=10000×(1+3×3.25%)=10975 元。

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比不同存款方式的收益,如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的差异,培养其金融决策能力。

2.3 实践应用:强化知识迁移通过实践活动巩固理论知识,例如:

校园测量项目:要求学生测量旗杆高度,提供卷尺、标杆等工具,鼓励设计多种方案:

方案 1:利用相似三角形原理,通过测量标杆高度与影子长度比例计算旗杆高度;

方案 2:使用三角函数,通过测量观察者与旗杆的水平距离及仰角计算高度。

学生需评估方案的可行性与误差范围,最终提交优化报告。

家庭水电费分析:布置课后任务:记录家庭一个月的水电用量及费用,分析阶梯电价对总费用的影响。例如,某地电价分为三档:0-200 度按 0.5元/度计费,201-400 度按 0.6 元/度计费,400 度以上按 0.8 元/度计费。若某家庭月用电量为 350 度,总费用 =200×0.5+150×0.6=190 元。通过此类任务,学生可直观理解分段函数的应用。

3、生活化教学的挑战与对策

3.1 挑战分析

教学资源匮乏:部分教师缺乏生活化案例库,导致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评价体系滞后:传统考试侧重理论计算,难以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参与度不均:部分学生因基础薄弱,难以适应开放性问题解决模式。

3.2 对策建议

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初中数学与生活实际应用教学资源库,收录购物折扣计算、装修材料估算等典型案例,供教师参考。

改革评价体系:增加实践任务占比,如要求学生完成“家庭旅行预算表”“社区垃圾分类统计图”等项目,并纳入期末成绩评定。

分层教学策略:针对不同水平学生设计差异化任务。例如,在“概率计算”教学中,基础组分析“掷骰子点数概率”,提高组设计“抽奖活动规则优化方案”。

结语

初中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学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情境创设、问题驱动与实践应用,学生可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本质,提升应用能力与创新思维。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生活化教学中的应用,如开发智能辅导系统,根据学生生活场景推送个性化学习任务,推动数学教育向“生活化—个性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生活化教学,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J].金信凯.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1(11)

[2]浅谈初中数学微课教学[J].雷春兰.中华少年,2022(33)

[3]打造初中数学活力课堂[J].吴学军.新课程(中学),2021(10)

[4]初中数学课堂有效伴随雅行教学的点滴[J]. 金若瑾.考试与评价,2022(09)

[5]浅谈初中数学课导入的艺术[J].殷光寿.新课程(下),202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