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机电一体化在现代农业自动化中的应用与前景

作者

宋江涛

公民身份号码 131125198502010153

引言

在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的当下,传统农业劳动密集、效率低下的生产模式亟待革新。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科学技术,将其运用于现代设施农业中当中,可以加快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业生产技术,大幅减少农业生产劳动强度和安全性,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生产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对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机电一体化在现代农业自动化中的应用现状

1.1 农业生产自动化发展基础

现代农业生产自动化的推进,依托于多领域技术的发展积淀。机械制造技术的进步,为农业机械的精密化、高效化提供了硬件基础;电子技术的微型化与集成化,使传感器、控制器等元件得以嵌入农业设备,实现精准控制;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普及,则搭建起数据传输与处理的桥梁,为自动化决策创造条件。此外,农业生产标准化程度的提升,以及规模化种植养殖模式的推广,也为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提供了适配场景。这些基础条件相互协同,推动农业生产从依赖人力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转变。

1.2 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概况

机电一体化技术已广泛渗透至现代农业生产的多个环节。在农田作业中,自动化农机通过集成传感器与控制系统,可自动完成耕地、播种等操作;温室种植领域,环境监测系统结合机电控制装置,能自动调节温湿度、光照等参数;畜牧养殖方面,自动化饲喂设备、挤奶机等通过机电协同运作,实现精准投喂与高效生产。同时,无人机、智能巡检机器人等新型装备的应用,进一步拓展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边界。这些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精准性与效率,推动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型升级。

1.3 现有应用存在的问题

尽管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农业中有诸多应用,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技术层面,部分设备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不足,在复杂农业环境下易出现故障;不同厂商设备的通信协议不统一,导致系统集成困难,形成 “信息孤岛”,且设备的环境适应性与兼容性亟待提升。经济层面,先进机电一体化设备成本较高,中小型农场与农户难以承受;设备维护与升级费用也增加了使用成本,设备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机制尚不完善。此外,农业从业者对新技术的接受度与操作能力有限,缺乏既懂农业又熟悉机电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职业培训体系与人才激励机制缺失,制约了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深度发展。

二、机电一体化在现代农业中的核心应用场景

2.1 耕种环节的自动化应用

在耕种环节,机电一体化技术实现了作业流程的自动化与精准化。播种机搭载的电子控制系统,可根据土壤条件、种子特性自动调节播种深度与间距;耕地机械通过卫星导航与自动驾驶技术,能够按照预设路径进行作业,避免重复耕种或漏耕,提升土地利用率。同时,基于传感器的土壤检测设备,可实时分析土壤肥力、湿度等数据,为精准施肥与灌溉提供依据。此外,智能农机还可通过云端数据共享,实现多台设备协同作业,并且利用 AI 算法优化耕种路线,进一步提升耕种效率与资源利用水平,为作物生长奠定良好基础。

2.2 灌溉与施肥的精准化控制

灌溉与施肥环节借助机电一体化技术,实现了资源的精准投放。智能灌溉系统通过土壤湿度传感器、气象站等设备实时采集数据,结合作物需水规律,利用电磁阀、水泵等机电装置自动控制灌溉时间与水量,避免水资源浪费。在施肥方面,变量施肥机根据土壤养分检测结果与作物生长需求,精确调整肥料施用量与配比,实现精准施肥。此外,通过引入区块链技术确保数据可信,结合无人机巡田实现灌溉施肥区域的动态规划,滴灌、喷灌等灌溉设备与施肥系统的集成不仅提高了水肥利用效率,还能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实现无人化操作,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3 收获与加工的智能化实践

在收获与加工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推动了作业的智能化发展。联合收割机配备的视觉识别系统与自动控制系统,可识别作物成熟度,自动调节收割速度与参数,提高收获效率与质量。果蔬采摘机器人利用机器视觉与机械臂技术,实现果实的精准定位与无损采摘。农产品加工环节,自动化生产线通过机电一体化设备,实现分拣、清洗、包装等工序的连续化作业,减少人工干预,提升加工效率与产品标准化程度。此外,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模拟加工流程优化设备参数,结合 5G 网络实现远程故障诊断,这些智能化实践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还通过质量追溯系统保障了农产品品质与安全。

三、机电一体化在现代农业中的发展前景与挑战

3.1 技术创新与融合趋势

未来,机电一体化技术将与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推动农业自动化向更高水平发展。人工智能算法可优化农业设备的决策模型,使其具备自主学习与智能判断能力;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间的互联互通,构建智慧农业生态系统;大数据分析则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预测与决策支持。此外,随着脑机接口技术探索人机协同新范式,元宇宙技术构建虚拟农业试验场,新材料、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将使农业设备更加轻量化、节能化。技术的创新与融合,将为现代农业自动化带来更多可能性,推动农业生产向智能化、无人化方向迈进。

3.2 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农业产业发展中面临诸多挑战。技术研发方面,农业生产环境复杂多变,对设备的适应性、可靠性要求高,研发难度大;且部分核心技术依赖进口,制约产业自主发展。市场推广层面,农民对新技术的认知不足,购买意愿不强;同时,农业机械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影响用户使用体验。此外,农业产业的季节性、区域性特点,导致设备使用频率低,投资回报周期长,叠加国际技术封锁风险与供应链不稳定因素,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研发与推广的风险。

3.3 未来发展的推进策略

为推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发展,需多方协同发力。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开展技术研发与创新,建立农业机械补贴与示范推广机制。企业要加强产学研合作,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开发适合不同农业场景的设备;同时完善售后服务体系,提升用户满意度。通过建设农业科技教育云平台开展线上培训,推广 “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 应用模式,加强农业从业者培训,提高其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创造良好条件。此外,还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先进经验,推动我国农业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

四、结论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农业自动化中已展现出巨大潜力,通过在各生产环节的应用,有效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尽管面临技术、成本、人才等挑战,但随着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其应用前景广阔。未来,需通过政策引导、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多举措推进,助力现代农业实现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丁承之.机电一体化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5,(02):75-77.

[2]张峰.机电一体化在农业机械化领域的应用[J].山东农机化,2024,(04):40-42.

[3]于金淼.农业机械机电一体化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J].粮油与饲料科技,2023,(02):19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