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与阅读整合教学的路径研究

作者

车莹

阿克苏纺城一中 843000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与阅读整合教学的优势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单一的识字教学常以重复认读、机械抄写为主,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而孤立的阅读教学,若缺乏足够的识字储备支撑,学生往往因频繁遇到生字障碍而难以深入文本,难以体会阅读的乐趣。将识字与阅读整合,能让汉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呈现,文本的故事性、趣味性为识字提供了天然的吸引力。学生在阅读时,会出于理解内容的需要主动关注生字,这种基于内在需求的学习动力,远比外部强制要求更有效。同时,识字量的增加又能让学生更顺畅地阅读,感受文本带来的愉悦,这种相互促进的过程,能持续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识字与阅读本就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汉字是构成文本的基本单位,阅读则是汉字在语境中的综合运用。整合教学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清晰感知这种联系,逐渐学会将单个汉字的音、形、义与文本中的语义、语境关联起来。在识字时,学生不仅记住字形和读音,还能通过阅读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在阅读时,他们能调用已有的识字经验,破解文本中的字词密码,理解句子和段落的意思。这种双向互动的学习过程,能让学生逐步掌握从单个字词到完整文本的迁移方法,学会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不同的语言情境,从而提升知识迁移能力。

二、小学低年级识字与阅读整合教学的路径构建

(一)运用多媒体互动技术,让识字在动态阅读体验中深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强调,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互动技术恰能满足这一要求,它突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将文本内容转化为视听结合的动态场景,为低年级学生创造沉浸式的阅读环境。这种技术把抽象的汉字与具体的图像、声音、动画相结合,使学生在感知文本情境时,自然而然地关注和理解生字。通过触控、拖拽等互动操作,学生主动参与识字过程,在动态体验中强化对汉字音、形、义的记忆。这既契合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的认知特点,又让识字与阅读相互渗透,增强学习吸引力。

例如,在教学《秋天》一课时,借助多媒体课件构建动态秋日场景。先播放课文动画,画面中树叶飘落、大雁南飞,配上轻柔朗读声,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读到“天气凉了,树叶黄了”时,点击“凉”字,屏幕呈现飘动凉风动画,标注拼音,展示“冫”部首及“凉”字笔顺演示。学生触屏跟随动画书写“凉”字,正确后,动画显示“凉风”“凉水”等词语,并融入课文句子反复出现。对于“黄”字,展示黄色树叶图片,点击后树叶凸显“黄”字,学生通过拖拽操作,将“黄”字与黄色物品图片匹配。整个过程,学生在欣赏动态阅读场景中,通过互动操作认识和巩固生字,让识字在阅读体验中自然深化,符合新课标倡导的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的理念。

(二)设计游戏化任务链,让识字在阅读进程中自然发生

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应注重情境性、实践性,设计富有情趣的语文学习活动。游戏化任务链将教学目标分解为一系列连贯游戏任务,学生完成任务时推进阅读,实现识字目标。这种方式符合低年级学生爱玩天性,把学习变为有趣闯关活动,降低学习心理抗拒。任务链各环节围绕阅读内容设计,前一任务为后一任务铺垫,识字作为完成任务的必要工具,贯穿阅读全程。学生在解决问题、竞赛、挑战中,主动关注和学习生字,在真实任务情境中识字,记忆深刻且能体会识字实用价值。

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例,设计“小蝌蚪寻亲之旅”游戏化任务链。第一个任务“帮小蝌蚪认路标”,呈现课文第一段中带“蝌、蚪、变”等生字的句子,将生字设为水中气泡,学生准确读出字音,小蝌蚪才能冲破气泡前进。第二个任务“给鲤鱼阿姨送信”,课文第二段中“鲤、姨、宽”等生字成为信件密码,学生正确说出字的部首或结构,解开密码,小蝌蚪才能给鲤鱼阿姨送信。第三个任务“跟乌龟爷爷学本领”,课文第三段中“龟、顶、披”等生字是乌龟爷爷的“本领卡片”,学生通过组词或说句子掌握生字,学会乌龟爷爷本领,继续前进。最后一个任务“和妈妈相认”,学生认读全文生字,完成句子填空,小蝌蚪成功找到妈妈。整个任务链环环相扣,学生在游戏中推进阅读,识字自然完成,落实了新课标对情境化、实践性学习的要求。

(三)实施阅读成果驱动机制,形成良性识字循环

新课标强调,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成果驱动机制以学生阅读成果为导向,通过展示、分享、应用等,让学生感受阅读成就感,激发主动识字动力。当学生意识到识字量增加有助于更好完成阅读任务、展示阅读成果,就会更积极学习生字。该机制紧密结合识字与阅读目标,阅读成果展示为识字提供应用平台,识字积累为阅读成果提升奠定基础,形成“识字—阅读—成果—更主动识字”的良性循环。对于低年级学生,及时成果反馈和肯定,能极大增强学习自信心。

例如,在教学《小公鸡和小鸭子》后,实施阅读成果驱动机制。首先,学生分组准备“故事小剧场”,每组选课文片段表演,表演前认读片段生字,准确说出台词。其次,开展“故事连环画”创作活动,学生将课文内容画成连环画,每幅画下方用一两句话描述,需掌握课文关键生字完成文字说明。然后,举办“故事大王”比赛,学生上台复述故事,复述中准确运用生字情况作为评分标准之一。最后,将学生的连环画、表演视频、复述录音等成果在班级“学习园地”展示,并邀请家长参观。学生为在成果展示中表现出色,主动认读和巩固生字,展示后的肯定让他们更有动力阅读更多文本,学习更多生字,形成良性循环,体现了新课标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习成果评价的重视。

结语

小学低年级识字与阅读的整合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二者割裂的状态,顺应了儿童语言学习的规律。它以兴趣为起点,以能力发展为目标,通过多媒体技术、游戏化任务、成果驱动等路径,让识字在阅读中自然生长,阅读在识字中不断深化。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效率和阅读能力,更能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持久热情和自主学习的意识。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还需不断探索更贴合学生特点的整合策略,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语言学习中,感受到汉字的魅力与阅读乐趣。

参考文献

[1]江文香.小学低年级识字与阅读教学整合策略探析[J].好作文,2021,(03):15-16.

[2]任艳红.关于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6,(11):137-138.

[3]陆国胜.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和阅读教学的关系探究[J].名师在线,2019,(23):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