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市政工程道路排水管道施工技术要点探析

作者

王建厂

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三十三工程处 安徽省 234000

引言

城市建设水平和市政道路建设质量间具有极其密切的关系,而市政道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即为排水管道建设。在市政工程道路排水管道施工过程中,若管道建设不符合标准,就会对城市运转产生严重影响。因此,相关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市政工程道路排水管道施工,确保每道工序都符合标准,以及市政工程道路排水管道具有良好的排水能力,为城市居民的出行品质和居住品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市政工程道路排水管道施工现状分析

1.1 部分市政工程道路排水管道规划设计存在缺陷

市政工程道路排水管道规划要以城市或乡村建设发展布局规划为主,它的规划不仅要满足现阶段的实际需要,更要适应于未来城市改造建设的需求。过去由于人口密度低、车辆少,有许多地方排水管网设计得较为保守,致使管道需要改造时很难满足需求。

1.2 市政工程道路排水管道施工水平有待提升

近年来,为了解决城市内涝、道路积水问题,近年来,多地政府逐步加大市政工程道路排水管道的建设力度。但是,在市政工程道路排水管道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面积破坏道路路面进行开挖,且施工时间较长,这不仅容易造成涉及路段交通拥挤,也影响了道路路面容貌及道路景观的统一性。

2 市政工程道路排水管道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2.1 排水管道开挖准备

在市政工程道路排水管道施工期间,较为重要的是应用开挖技术,为后续排水管道安装埋设工作给予支撑。关于准备事项,具体包括人员及施工设备、施工材料的准备充足性。施工单位应根据现场开挖规模配备人员数量相当的施工团队,之后在项目经理指导下有序完成开挖任务。所用工具以挖掘机、起重机及安保设备为主。当施工人员进入排水管道开挖工序以后,实则可按照施工策划 $$ 测量放线→开挖作业→沟槽支护的顺序明确施工重点。在深沟槽开挖现场,宜借助挖掘机对管道安装区进行开挖,以先开挖,后土方运输的方式,逐步挖出地基淤泥及土方,待符合沟槽开挖规格标准后,施工人员需协助技术员、测量员,借助全站仪确定管道安装位置。在测量放线部分可利用白灰对沟槽开挖范围设置“十字形标记”,且标记周边宜设计宽度为 50cm 土方轴线。当施工人员确定好沟槽开挖界限后,多应用“纵向分段分层开挖”技术实施开挖施工,每个工作面可配置至少 2 台挖掘机。为满足深沟槽开挖需求,施工人员可逐层进行边开挖边支护操作,即首层开挖土层,可在内部装设支护结构,而后留取厚度为 30cm 到 50cm 的土方。所以,在进行基坑开挖时,要注意保护原状土,防止扰动、浸水,保证其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机械开挖时,要控制沟深,分层挖深,槽底留有一定厚度的土层,人工开挖至设计标高、平整。对于软土或其它不稳定土层,为保证沟的稳定,需要采用横排撑板支护等支护措施。在基坑开挖过程中,要加强对边坡稳定性的监测,避免因边坡失稳而引发的安全事故,同时,应合理安排土方的堆放、运输,避免影响周边的交通及环境。

2.2 管道安装与接口处理

管道安装与接口处理是市政工程道路排水管道施工的重要环节,其安装质量直接关系到排水系统的排水效果和使用寿命。首先,做好基础处理。施工单位在市政工程道路排水管道安装前,应对基底进行清理,并在沟槽底部铺设砂垫层或浇筑混凝土基础,保证管道安装的平整度和稳定性。其次,下管与稳管。施工单位可以采用吊车等设备将管材平稳吊入沟槽,调整管节中心线及高程,确保管道坡度符合设计要求。最后,接口处理。采用承插式接口连接时,应在承口和插口上涂刷润滑剂,确保接口连接紧密,同时应使用专用的拉紧工具,将管道插入到位,插入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另外,在市政工程道路排水管道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砂垫层进行基础处理,铺设 150mm 厚的中粗砂,下管时采用 16t 级汽车吊双点起吊,起吊点距管端 0.3L(L 为管长),管底与基础间铺设 20mm 厚的砂垫层缓冲。接口采用橡胶圈承插连接,在橡胶圈承插口涂抹植物油润滑剂后缓慢插入,同时应做好接口加固施工,对承插口间隙 ⩾5mm 处采用 1:2 水泥砂浆勾缝,并缠绕玻璃纤维布防渗。

2.3 闭水试验与回填

(1)闭水试验。闭水试验是验证市政工程道路排水管道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在进行闭水试验时,严格控制试验压力和持续时间,通常采用自下而上的分段试压方式,逐步加压至设计值。在保压过程中,密切关注管道接口和变形情况,一旦发现渗漏、破损等异常,立即停止试验,查明原因并及时修复。试验合格后,进行管道内部的清洗和检测,全面评估管道内部状况。通过闭水试验,及时发现和解决管道安装中的隐蔽问题,有效提升工程质量和可靠性。同时,完备的试验资料也是工程验收和移交的重要依据。因此,施工单位务必要高度重视闭水试验工作,严格遵守试验规程和操作规范,确保试验过程科学、结果准确、数据完整。

(2)回填。闭水试验通过后,施工单位应及时组织管沟回填,恢复道路的通行功能。首先,根据设计要求和管材特性,选择级配合理、强度适宜的填料,一般采用砂、砾石或水泥稳定碎石等。在回填前,先在管道两侧进行初步填筑,用人工或小型机械轻轻夯实,防止填料直接冲击管道。然后再采用分层填筑、分段夯实的方式进行主体回填。在夯填过程中,避开管道接口部位,防止剧烈振动导致接口错位或损坏。同时,做好回填土的含水量控制,既要防止填土过干影响压实度,又要避免含水量过高产生湿陷变形,以确保管沟回填密实均匀、无空洞、无松动。在回填结束后,对路面进行平整和压实,恢复路面标高和横坡,为道路通车创造条件,确保城市道路尽快恢复通行,方便市民群众出行。

结束语

传统建造理念下的城市排水系统运行效率低,对大规模降雨的适应能力弱,难以满足现代城市发展要求,创新市政排水系统具有重要意义。随着需求的提升,工程技术人员持续推动市政工程道路排水管道施工技术创新发展,体现在施工工艺优化、材质升级、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建造的排水管道系统更加稳定。因此,研究市政工程道路排水管道施工关键技术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先进技术建造高质量的排水系统,能够有效应对恶劣降雨天气,为城市稳定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参考文献

[1]于龙波,武瑞菲.市政道路排水管道沟槽开挖及支护施工技术研究[J].北方建筑,2024,9(05):105-108+113.

[2]韦富铭.市政道路桥梁排水管道施工技术[J].交通世界,2021(36):110-111.

[3]伊璐.市政道路排水管道的施工技术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20):154-155.

[4]李斌.市政道路桥梁排水管道施工的技术要点及施工工艺探究[J].中华建设,2023(1):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