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底盘材料腐蚀防护技术研究

作者

严伟

南京恒天领锐汽车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汽车底盘材料腐蚀的现象、成因及多种防腐技术。腐蚀主要表现为锈蚀等,由物理、化学及环境因素引发。防腐技术包括电化学防腐、化学防腐、涂层防腐、热处理防腐和复合材料防腐。未来发展方向聚焦于智能防腐技术、纳米材料和新型复合材料的应用,以及环境友好型防腐技术。

关键词:汽车底盘;材料腐蚀;防腐技术;电化学防腐;化学防腐;涂层防腐;热处理防腐;复合材料防腐

引言:

汽车底盘作为车辆的关键承载结构,其耐腐蚀性能对车辆使用寿命和行驶安全性至关重要。腐蚀不仅影响车辆外观,更会降低底盘结构强度和刚性,引发性能下降和安全隐患。本文旨在分析底盘材料腐蚀的现象、成因,并探讨现有的多种防腐技术及其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提升汽车底盘的耐腐蚀性能提供理论参考。

一、底盘材料腐蚀现象及其成因

汽车底盘作为车辆的承载和支撑结构,其材料的耐腐蚀性能直接关系到车辆的使用寿命和行驶安全性。底盘材料腐蚀现象主要表现为锈蚀、表面斑点、凹坑和金属结构的减薄,这些现象不仅影响车辆外观,更重要的是会降低底盘的结构强度和刚性,导致车辆性能下降,甚至可能引发安全事故。腐蚀的主要成因可以从物理、化学及环境因素三方面来探讨。首先,物理因素包括了汽车行驶过程中底盘受到的机械冲击,如碎石的击打,这会导致表面防护层的损伤,裸露的金属与环境直接接触,加速腐蚀。其次,化学因素主要体现在材料的化学组成和性质。不同材料对腐蚀的抵抗能力差异显著,如某些合金中添加的镍、钛等元素能有效提升耐腐蚀性能,而某些铝合金或镁合金中的二次相颗粒可能降低其抗腐蚀能力。材料的微观结构,如晶粒大小、位错密度和相界面,也会影响腐蚀速率和机理。环境因素是引发腐蚀的主要诱因。汽车底盘暴露在湿润、污染、温度变化大的环境中,这些条件促使金属表面形成水膜,溶解金属离子,同时吸附腐蚀性气体,引发大气腐蚀。在沿海、工业区和冬季使用盐除冰的地区,氯化物的存在会加剧电化学腐蚀,如电偶腐蚀和缝隙腐蚀。缝隙腐蚀则发生在汽车底盘部件的接缝处,这些隐蔽区域容易积水,形成局部的高腐蚀环境。此外,汽车行驶过程中,底盘与路面的摩擦及飞溅的泥浆也会加速腐蚀,尤其是泥浆中的酸碱物质和颗粒对材料表面造成化学侵蚀和物理磨损。

二、底盘材料腐蚀防护技术

2.1 电化学防腐

电化学防腐技术是通过调整金属材料的电位,使其在电解质溶液中处于不活泼状态,从而避免或减缓腐蚀的发生。在电化学防腐体系中,主要分为阳极保护和阴极保护两种方法。阳极保护是通过外部电源将被保护的金属置于阴极电位,使得金属表面发生还原反应,阻止阳极氧化过程,从而防止腐蚀。例如,在汽车底盘部件表面镀覆锌,当镀层破损后,锌作为阳极优先被氧化,保护了底材钢,这种现象被称为牺牲阳极保护。然而,阳极保护的局限在于其镀层的耐久性问题,一旦镀层完全消耗,保护作用将失效。相比之下,阴极保护是通过外部电源将被保护的金属置于阳极电位,阻止阴极氧化,从而达到防腐的目的。汽车制造中常用的阴极保护技术是阴极电泳涂装,它利用电场驱动带电涂料分子沉积在工件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的涂膜。阴极电泳涂装效率高,成本低,且漆膜耐腐蚀性能优异,能够有效保护底盘材料免受大气和电解质的侵蚀。然而,这种技术的质量控制较为复杂,需对漆膜形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如颗粒、缩孔等进行细致的监控和改进。

2.2 化学防腐

化学防腐是通过在材料表面形成化学保护层,以隔绝腐蚀介质与基材接触,从而延缓或阻止腐蚀过程。主要方法包括传统的涂层防护和新兴的缓蚀剂技术。涂层防护是最常见的化学防腐手段,通过在材料表面涂覆一层或多层化合物,形成连续的物理屏障,防止水分和腐蚀性物质渗透。涂层材料通常包括金属镀层(如电镀铬、锌或镍)、无机涂层(如达克罗涂层)和有机涂层(如油漆或塑料)。其中,金属镀层如电镀锌能够形成紧密的锌层,即使表面微小损伤,锌仍能作为牺牲阳极优先被腐蚀,保护底下的钢铁。无机涂层如达克罗涂层,其在金属表面形成的钝化膜具有优异的耐蚀性,尤其在高温和高湿环境下表现优越。有机涂层则凭借其颜色丰富、装饰性强的特点,广泛用于汽车的内外饰表面,同时也能提供一定的防护效果。缓蚀剂防护是一种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的化学防腐策略,它通过在腐蚀介质中添加特定的化学物质,来抑制或减缓腐蚀反应的发生。缓蚀剂通常分为阳极型、阴极型和混合型三种。阳极型缓蚀剂通过降低金属的氧化还原电位,阻止阳极反应,阴极型缓蚀剂则通过降低腐蚀介质对金属的浸润性或改变其电化学性质,抑制阴极反应。混合型缓蚀剂则兼有以上两种作用。缓蚀剂的使用通常与涂料防护结合,形成复合防护体系,以提高整体防护效果。例如,某些缓蚀剂可以嵌入到涂层中,实现缓蚀与保护的双重作用。纳米材料在化学防腐中的应用也是化学防腐技术的一大亮点。纳米粒子的高比表面积和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在缓蚀剂和涂层中表现出优异的防腐效果。例如,某些纳米粒子可以作为填料,增强涂层的耐候性和耐蚀性;而另一些纳米粒子则可以作为缓蚀剂,通过吸附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层,抑制腐蚀反应。

2.3 涂层防腐

涂层防腐,作为汽车底盘材料防腐的基石,通过在金属表面形成连续的保护层,有效隔绝腐蚀介质与基材的直接接触,从而显著降低腐蚀速率。涂层材料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金属镀层到现代复合材料涂层的演变,其设计和应用愈发精细,兼顾防护性能与环保要求。金属镀层,如电镀锌、铬、镍,凭借其经济、高效和优异的防腐性能,至今仍被广泛应用。电镀锌通过形成紧密的锌层,即使表面受损,锌作为牺牲阳极的特性也能保障底材钢铁的防护。然而,锌的耐热性和耐候性较弱,因此在高温或高湿环境下,如汽车尾气排放区域,需与其他技术结合使用,以增强防护效果。无机涂层,如达克罗涂层,以其无铬、无磷的特性,成为环保涂层的代表。达克罗涂层通过化学反应在金属表面形成钝化膜,该膜具有高耐蚀性、耐热性和良好的附着力。添加硝酸铈铵和石墨烯等新型添加剂,可进一步强化其抗腐蚀性能。然而,无机涂层的涂装工艺相对复杂,需要精细的温度控制和化学条件,以确保膜层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有机涂层,如油漆和塑料,因其色彩丰富、装饰性好,主要用于汽车的外观装饰,同时也能提供一定保护。然而,有机涂层的耐腐蚀性及耐候性通常较弱,需要通过优化配方,如使用聚氨酯、氟碳树脂等高性能树脂,来增强其防护性能。

2.4 热处理防腐

热处理防腐技术是通过改变金属材料的内部组织结构,以增强其耐腐蚀性能,这种方法通常作为材料预处理手段,在汽车底盘部件的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热处理主要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工艺,它们通过调整金属材料的晶粒尺寸、相结构及组织成分,以提高材料的机械性能和耐蚀性能。退火是将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以消除内应力,细化晶粒,改善材料的塑性和韧性。退火处理后的材料,表面缺陷和微观裂纹得以弥合,能增强涂装材料的附着力,从而提升涂层的耐腐蚀性。正火则是将材料加热至适当温度,然后在空气中冷却,这有助于细化晶粒,消除过热组织,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材料的耐蚀性,减少腐蚀诱因。淬火是将材料快速加热至高温,然后迅速冷却,以获得高硬度和耐磨性。在某些特定的汽车底盘应用中,如高强度钢,淬火可以提高其抗疲劳性能,减少由于应力集中导致的局部腐蚀风险。回火是将淬火后的材料在较低温度下加热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这一过程可以降低材料的内应力,提高韧性,防止因过脆而引起的脆性断裂,从而间接改善材料的耐腐蚀性能。除了上述的基本热处理方法,还有渗碳、渗氮等表面改性技术,它们通过将碳或氮原子渗透到金属表面,形成一层高硬度、高耐蚀的表面层,以增强材料的耐磨性和抗腐蚀性。例如,渗碳处理能在低碳钢表面形成一层高碳的渗碳层,显著提高其抗磨损和耐蚀性,同时保持心部材料的韧性和塑性。在实际应用中,热处理防腐策略通常与电化学防腐、化学防腐等其他技术相结合,以实现多层面的防护。例如,通过热处理优化材料的耐蚀基体,再配合电镀或涂层,可以增强整个防护系统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2.5 复合材料防腐

金属基复合材料,如铝基、镁基或钛基复合材料,通过在金属基体中加入增强纤维,如碳纤维、玻璃纤维或芳纶纤维,既保留了金属的力学性能,又大大提高了耐腐蚀性能。这些增强纤维能够增强材料的抗疲劳和抗冲击能力,尤其是在盐雾和海水环境中,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耐蚀性显著优于单一金属。此外,通过优化纤维的排列和分布,可以进一步提高材料的抗疲劳性能,延缓腐蚀疲劳裂纹的扩展。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如长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LFGR-PP)和连续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CFRP),则以其轻质、高强韧和耐化学性,被广泛应用于汽车保险杠、防撞梁等部位。这些复合材料的基体树脂具有良好的耐化学性,而增强纤维则提供了优异的机械性能。通过涂层或表面处理,可以进一步增强这些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使其在恶劣环境中保持稳定。陶瓷基复合材料,如氧化铝、氮化硅等,以其高硬度、抗磨损和优异的耐高温性能,常用于汽车底盘的耐磨和耐热防护。例如,陶瓷涂层可以应用于排气系统和制动系统的部件,提供优异的耐热腐蚀和耐磨性能,延长这些部件的使用寿命。复合材料防腐技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设计和制备的灵活性,通过调整基体和增强材料的比例、纤维的类型和排列方式,可以实现对材料性能的精确控制。此外,通过复合材料的表面处理,如镀层、涂装或化学改性,可以在复合材料表面形成一层额外的防腐屏障,进一步提高其耐蚀性能。

三、底盘材料腐蚀防护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智能防腐技术将成为主流。通过集成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智能防腐系统能够实时监测腐蚀环境和材料状态,自动调节防腐措施,实现精细化管理。例如,自适应控制系统可以根据湿度、温度、腐蚀介质浓度等参数,调整阴极保护的电流强度,确保最佳的防腐效果。此外,智能涂层,如光、热、电化学响应的自修复涂层,可以依据环境条件修复自身,从而延长防护寿命。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这些智能防腐系统将更好地预测和控制腐蚀过程,提高防护效率。纳米材料和新型复合材料的应用将进一步深化。纳米粒子的高比表面积和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得它们能够显著提高防腐涂层的耐久性和防护效率。通过优化纳米粒子的掺杂、分布和表面修饰,可以开发出性能更优的抗腐蚀涂层。此外,新型复合材料,如碳纳米管、石墨烯增强的复合材料,将充分利用其优异的电导性和机械性能,应用于智能防腐系统中,提高汽车底盘的耐久性和可靠性。环境友好型防腐技术将得到更多关注。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和消费者对绿色产品需求的增长,低VOC排放的水性涂料、粉末涂料以及无铬、无磷的环保涂层将获得更广泛的应用。同时,研究更易降解、无毒的有机涂层材料,以及开发可持续的生物基防腐材料,将有助于实现汽车制造的绿色转型。

结束语:

汽车底盘材料的腐蚀防护是确保车辆使用寿命和行驶安全性的关键环节。通过深入探讨腐蚀现象、成因及多种防腐技术,本文为提升汽车底盘的耐腐蚀性能提供了理论参考。未来,智能防腐技术、纳米材料和新型复合材料的应用,以及环境友好型防腐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增强汽车底盘的耐久性和可靠性,推动汽车制造业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浅谈车身防腐的制造要点[J].林旭峰,陈鹰鸿,张奇浩,周新宇,陆培锋,顾强.涂层与防护,2020(07).

[2]汽车底盘部件腐蚀行为及研究进展[J].江寅超,张瑜,姜松涛,王宇鑫.全面腐蚀控制,2020(03).

[3]石墨烯基自修复防腐涂层的研究进展.王玲玲,曾国屏,韩飞,晏恒,陈桂华.涂料工业,2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