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土木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技术研究

作者

王超 鲁明娇

身份证号:222424199304273515 身份证号:220181199303075524

引言

土木工程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领域,其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成败、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社会稳定。随着建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工程规模的扩大,传统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复杂多变的施工需求。

1 土木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技术研究意义

土木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技术的研究,对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与基础设施网络扩展,工程项目的复杂性与风险性显著提升,传统管理手段难以满足精细化、动态化管控需求。通过引入先进的质量检测技术与智能化安全监测系统,可实现对施工全过程的实时感知与精准干预,有效规避因材料缺陷、工艺偏差或操作失误引发的质量隐患,同时降低高处坠落、坍塌等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此类技术创新不仅有助于延长工程使用寿命、减少后期维护成本,更能保障作业人员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可倒逼施工企业优化管理流程、提升人员素质,推动行业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转型。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绿色施工技术的融合还能降低能耗与环境污染,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2 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策略

2.1 精细化材料与构配件全流程管控

土木工程材料质量是工程实体性能的基础保障。从原材料采购环节起,需建立严格的供应商准入与动态评估机制,优先选择具备稳定生产能力与质量追溯体系的企业合作。材料进场时,应依据规范要求开展多维度检验,涵盖外观、规格、性能参数等核心指标,并留存完整检测记录以备溯源。对于关键构配件,如预应力锚具、高强螺栓等,需实施批次化管理,结合无损检测技术识别内部缺陷,杜绝不合格品流入施工环节。存储阶段应针对不同材料特性规划专用库房,控制温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避免因保管不当导致性能衰减。施工过程中,建立材料使用台账,实时记录领用数量、使用部位及剩余量,防止错用或浪费。通过全流程的精细化管控,可确保材料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为工程结构安全与耐久性奠定坚实基础。

2.2 标准化施工工艺与操作规范执行

施工工艺的标准化是保障工程质量均匀性的核心手段。需结合工程类型与技术特点,编制详细的作业指导书,明确各工序的操作流程、技术参数及验收标准,并组织施工人员开展专项培训与考核,确保其掌握关键技术要点。施工过程中,推行“样板引路”制度,通过先行制作实体样板段,直观展示质量目标与工艺要求,为后续大面积施工提供可视化参照。针对隐蔽工程,如地基处理、钢筋连接等,应强化过程旁站监督,采用影像记录、实时上传等方式留存关键工序证据,确保可追溯性。建立动态纠偏机制,通过定期质量检查与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工艺执行偏差并采取整改措施,避免系统性质量缺陷。标准化工艺的严格落实,能够显著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质量波动,提升工程整体品质。

2.3 智能化监测与动态调整机制构建

引入智能化监测技术是提升施工质量控制效率的重要途径。利用传感器、物联网及大数据分析平台,对混凝土浇筑温度、大体积结构应力、支架变形等关键参数进行实时采集与预警,实现质量风险的早期识别与干预。在深基坑施工中,通过埋设测斜仪、水位计等设备,动态监测土体位移与地下水变化,为支护结构调整提供数据支持。对于装配式建筑,采用 RFID 标签或二维码技术对构件生产、运输、安装全流程进行标识管理,确保安装位置与连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建立基于 BIM 的质量信息模型,将检测数据与三维模型关联,直观呈现质量缺陷分布及整改状态,辅助管理人员快速决策。智能化监测与动态调整机制的融合,能够突破传统人工检查的局限性,形成“感知-分析-决策-执行”的闭环管控体系,推动施工质量控制向精细化、智能化方向升级。

3 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技术提升途径

3.1 全员安全责任体系与能力建设深化

构建覆盖全员的安全责任网络是提升安全管理效能的基础。需依据岗位特性细化安全职责清单,明确从项目负责人到一线作业人员的具体义务,并通过签订责任书、定期考核等方式强化履职监督。针对管理人员,开展安全管理法规、风险辨识与应急指挥等专项培训,提升其统筹协调能力;针对作业人员,实施“岗前安全准入”制度,结合虚拟现实(VR)技术模拟高风险场景,强化安全操作技能与应急处置意识。建立安全行为积分制,将日常规范操作、隐患排查等纳入正向激励,对违规行为实施梯度处罚,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为安全”的良性氛围。通过责任与能力的双重强化,推动安全管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

3.2 智能化风险预警与动态管控平台搭建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为安全风险管控提供了精准化手段。依托物联网传感器、视频监控及人工智能算法,对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稳定性、用电安全、机械运行状态等关键风险点进行实时监测,自动识别异常数据并触发预警。通过在塔吊上安装姿态传感器,实时监测吊臂倾斜角度与载重,超限时立即停机并推送整改指令;利用 AI 图像识别技术分析作业人员安全帽佩戴、防护栏使用情况,自动生成违规行为报告。构建基于 BIM 的动态风险地图,将监测数据与三维模型关联,直观呈现风险分布及演变趋势,辅助管理人员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智能化平台的运行,实现了风险从“人工巡查”到“智能感知”、从“事后处理”到“事前预防”的跨越式升级。

3.3 标准化应急预案与实战化演练机制优化

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是降低事故损失的关键保障。需结合工程特点编制分级响应预案,明确火灾、坍塌、高处坠落等突发事件的处置流程、资源调配及外部协作机制,并定期组织专家评审与修订,确保预案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针对不同岗位人员开展差异化培训,使管理人员掌握应急指挥技巧,作业人员熟悉疏散路线与自救方法。推行“双盲”演练模式,即不预先通知时间、不设定具体场景,通过随机触发模拟事故检验队伍响应速度与协同能力。演练结束后,采用“复盘推演”方式分析处置环节的不足,针对性完善预案细节。通过标准化预案与实战化演练的有机结合,可显著提升施工现场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与有效处置能力。

结束语

土木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是技术与管理深度融合的系统工程。通过引入 BIM、物联网、大数据等智能化技术,可实现施工全过程的动态监测与风险预警,显著提升管控效率。未来需进一步强化技术创新与标准规范协同,推动行业向精细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为构建安全耐久的工程体系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珏.土木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与安全管理策略[C]//重庆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协会,重庆建筑编辑部,重庆市建筑协会.智慧建筑与智能经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江西昌铭建设工程有限公司;,2025:1172-1174.

[2]李一政.土木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技术研究[C]//重庆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协会,重庆建筑编辑部,重庆市建筑协会.智慧建筑与智能经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2025:630-633.

[3]张诚荣.土木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技术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5,(13):58-60.

[4]杜洁.土木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技术研究[C]//广西网络安全和信息化联合会.2025 年第四届工程领域数字化转型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河南宣昌置业有限公司;,2025:572-573.

[5]贾蝶.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J].大众标准化,2025,(03):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