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兵分队如何提升执行国际维和行动装备保障能力
周永权 张伟 王志
31637 部队 云南玉溪 653100
中图分类号:E92
中国军队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35 周年来,持续提升维和行动深度和广度,已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关键因素和关键力量。工兵分队作为维和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维和行动日益增多,其装备保障难题日益突显,加强工兵分队装备保障难点和对策研究,对于提高装备保障能力,充分发挥装备作战效能,提升工兵分队执行维和任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 工兵分队维和行动特点
1.1 性质特殊,政治敏感。随着“军事力量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继实施,我国海外利益不断拓展。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家海外利益面临前所未有挑战。工兵分队执行维和行动适应国家发展战略需要,是捍卫国家海外利益及履行有关国际义务所需,展示大国形象,彰显大国担当。维和行动力量多元、目的异同,各国出于自身政治利益和地缘政治考量,立场分裂、决策分歧,文化环境差异、大国干预挑战影响行动;维和行动涉及不同国家主权、政治立场和民族宗教诸多方面,是关乎其国家政权和社会稳定的政治行动,国际国内社会密切关注,在国际舆论、外交政策和其它国际态度等方面存在较多不确定性。
1.2 型号众多,需求多元。工兵分队担负扫雷排爆、工程建筑、维修道路桥梁等多重任务,涉及装备种类多、型号杂,技术含量高,且部分为进口装备,对维修保障力量能力素质要求较高;工兵分队异地独立执行维和行动,虽规模不大、人数有限,但所需专业众多、编配复杂,专业性较强,需要具备较强的自主保障能力;维和任务区风险突发难控,装备保障任务紧、时效性强,要求分队具备敏捷精准的观察能力、灵活机智的判断能力和机动果断的战术素养,人员装备必须精干高效;装备保障内容繁杂、程序严格、点多面广,需与联合国、各出兵国、驻在国等多部门、多机构协调,加之维和人员受各国独有语言、风俗和文化影响,保障周期长、难度大[1]。
1.3 形势复杂,直面威胁。工兵分队维和任务区安全威胁复杂交织,驻在国大多武装派别林立、局势动荡、冲突频发、疫病肆虐,时刻面临武装冲突波及、遭遇袭击和感染疾病等多重安全威胁。随着国际形势发展,维和任务的复杂性日益增加,除疾病、地雷、车祸等传统威胁因素外,现代冲突涉及政治、经济、宗教、民族等诸多方面,形势更加复杂多样,包括恐怖主义袭击、非正规武装冲突等,维和任务难度远超预期。任务区通常为战争多发地、环境恶劣地、自然资源贫瘠地,我工兵分队任务性质决定需经常深入高危地域进行作业,但人员和装备防护能力相对较弱,安全风险较大;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交通状况等因素都与本土差异大,且受冲突和战乱影响,物资匮乏,维修保障受限。
2 工兵分队装备保障难点
2.1 国际影响力大,装备保障标准要求高。维和行动国际影响力大,任务区通常由多个国家共同组织实施,各国装备保障内容、程序、方法不同。为此,联合国制定有一系列装备保障规定、程序和模式,对装备保障任务、标准和编配都有详细规定。我工兵分队通常以湿租方式予以经济补偿,联合国定期核查分队装备技术性能和配套设备,对装备性能和质量要求较高。维和行动装备保障是一项政策性较强的军事外交活动,反应我国政府立场,分队必须严格按照联合国有关标准和规定执行装备保障任务,时刻保持装备良好的战技术性能,避免经济损失,甚至影响国家和军队声誉。此外,维和装备筹措、补充、更换和运输等,涉及军地、国内外众多机构,还需与多国港口、机场协调过境、清关等事宜。
2.2 区域环境恶劣,自身生存防护威胁大。工兵分队执行维和任务多分布于非洲和中东等地区,主要担负战后废墟清理、扫雷排爆、道路清障等任务,作业环境差,安全风险大;任务区国家矛盾交织,处于社会动荡、冲突频发的不稳定状态,各种政治和武装派别、宗教势力林立,关系复杂,冲突各方停火协议或和平协议十分脆弱,随时可能重燃战火,导致我工兵分队受战火波及;任务区内治安混乱,抢劫、盗窃、破坏等时有发生,非法武装活动猖獗,分队装备器材和保障设施易被盗窃、抢夺或袭击等;工兵分队防护能力弱,易成为恐怖主义袭击目标,借机以获取财务或扩大国际影响;此外,任务区交通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事故频发,爆炸物品泛滥,影响人员和装备安全[2]。
2.3 管理条件特殊,装备维修保障任务重。工兵分队任务随机性大,不确定因素多,装备动用频繁、使用强度高、器材损耗大,维修保障任务繁重;工兵分队装备种类多、数量大、技术含量高,包含国产装备、进口装备,涉及军地车辆、机械、扫雷、排爆、装甲等各类装备,导致维修器材品种众多、型号复杂,筹备补充和维修难度大;工兵分队部分军用特殊装备,且因通用性差异等,与当地标准不同,就地采购困难;受任务区存储条件、气候环境、装备老旧和维护保养等因素影响,如高温炎热、滨海腐蚀和风沙肆虐等,长期温度高、湿度大、风沙多等恶劣条件易使装备锈蚀、零部件老化、油料变质,装备故障率升高,增加维修保养难度。
2.4 远离本土保障,装备器材筹措补给难。工兵分队维和行动面临远离国土、形势动荡、资源匮乏等困难,多数任务区工业基础薄弱,还受文化、政治等原因限制,加之战争破坏,无法提供充足物资,难以就地筹措保障资源,需从本土或者他国运输,增加成本和时间,还易受线路安全、运输能力等因素限制,保障难度更大、周期更长、任务更复杂。以黎巴嫩任务区为例,境内多山地,地形复杂,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加之常年遭受战争破坏,经济条件普遍落后,工业不发达,物资稀缺,通行受限,补给困难;装备器材保障需陆运、海运,部分物资还需空运,程序多、周期长、费用高,协调组织复杂。
3 提升工兵分队装备保障能力对策
工兵分队执行维和行动直接服务于政治、外交和军事需要,战略意义重大。装备保障是工兵分队执行维和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兵分队战斗力生成、保持、增强及再生的重要手段。
3.1 紧贴使命任务,加强体系规划建设。站在战略全局高度,对维和工兵分队装备保障进行前瞻性、体系化设计,突出体系能力建设、人才培养设计、装备保障模式等筹划;健全法规政策,进一步明确相关保障制度,为维和行动提供充分法律依据;加强理论研究,分析维和装备保障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总结经验和挑战,为装备保障提供理论指导,推动维和行动装备保障不断发展,确保分队能高标准完成维和任务,为国家海外利益拓展,主动谋事布局[3]。
3.2 注重平战结合,强化装备保障建设。根据维和任务区现实需求,加强保障力量实战化训练,针对不同维和任务区环境,模拟道路阻断、供应中断、遇袭受损等场景,演练战场装备维护保养、抢救抢修、物资器材补给等,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协调能力;提高维和装备通用化、标准化和系统化,强化装备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设计,提高装备保障效费比;加强战略投送能力建设,强化运输力量间协同配合,提高战略投送能力和运输效率。
3.3 突出任务牵引,综合运用保障方式。强化维和需求研究,根据维和任务区实际,科学预测保障任务,合理配置保障力量,综合运用军舰、民船、军机和陆上运输等方式灵活实施保障,提升装备保障效能。立足“动”,突出伴随机动保障,及时进行维修;着眼“快”,综合运用海陆空等输送方式,或预置保障等模式,提高保障效率;注重“活”,综合运用多种保障模式,如军机立体投送、现地采购、加工改造等方式;突出“广”,动员中资企业、华人华侨等社会力量,发挥民间资源优势,加强装备维修、器材筹措等保障。
3.4 强化战略预置,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建立物资储备机制,存储相关装备器材,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借鉴外军经验,加强海外战略布局,与友好国家建立军事合作关系,逐步构建多元海外保障体系,在关键方向和地域,建立保障设施,储备必要物资,为维和行动提供支撑;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下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沿线国家交通、通信等条件,为保障提供便利;深化国际军事合作,拓展后装保障渠道,与多国建立保障合作机制,实现紧急情况下相互支援、资源共享。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参与国际维和行动已成为我军常态化军事任务。加强工兵分队维和装备保障研究,积极探索保障对策,提高保障能力,为工兵分队在严峻复杂形势下,顺利完成维和任务、维护国家利益提供坚强保证。
参考文献:
[1] 刘伟,李福生.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特点规律研究[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9,08:17-21.
[2] 苏喜生,赵闯.浅析如何加强陆军维和待命能力建设[J].国防科技,2020,41(2):121-125.
[3] 陈祥斌,唐昊,赵劲松.国际维和行动装备保障问题探析[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20,22(3):21-26.
作者简介:周永权(1982-),男,云南曲靖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工程师,研究方向:装备保障,多次参加维和装备保障。张 伟(1990-),男,四川广安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装备保障,多次参加维和装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