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生活场景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新方向

作者

梁玲

高州市高文小学 525200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推进,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愈发重要。传统活动存在与生活联系不紧密等问题。基于生活场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趋势,能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且服务生活,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实践与创新思维。

1.教学内容革新

基于生活场景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需优先从学生日常经历中挖掘教学素材,让数学知识与生活场景深度融合。例如在“百分数的应用”教学中,可选取超市折扣促销、水电费缴纳、商品单价对比等素材,引导学生计算不同折扣下的商品实际价格,统计家庭每月水电费的增减幅度,对比不同品牌同类型文具的单价差异。这些素材源自学生每天能接触到的生活场景,不仅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数学并非抽象的数字符号,而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实用工具,还能激发学生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的兴趣,让综合实践活动从“课堂任务”转变为“生活探索”,切实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2.活动形式创新

2.1 开展项目式学习

以生活场景中的实际需求为驱动,开展项目式学习是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新方向。例如围绕“家庭节日采购计划”这一项目,先让学生与家长沟通确定节日采购清单,明确食品、装饰品、礼品等采购品类及预算金额;接着引导学生通过线上比价、线下超市调研,收集不同商品的单价信息,运用加减乘除运算计算每种商品的预估花费,判断是否符合预算;若预算超支,需分析可调整的采购品类或替换更实惠的商品,最终形成完整的采购方案并向同学展示。在整个项目推进过程中,学生需自主规划步骤、收集数据、解决预算偏差等问题,教师仅提供必要指导,这种形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完成生活项目的过程中,自然掌握数学知识的运用方法,培养自主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

2.2 组织数学竞赛

结合生活场景设计数学竞赛,能以竞技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检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竞赛主题可围绕生活中的常见场景设置,比如“超市购物计算大赛”:给出模拟的超市商品价目表、优惠券规则(如“满 50 减 10”“第二件半价”),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商品采购的最优付款方案”“100 元预算内最多可购买的商品组合”等任务;再如“家庭出行路线规划竞赛”,提供家庭住址、目的地位置及公交、步行两种出行方式的耗时、费用信息,让学生计算不同出行方式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选择最优路线并说明理由。这类竞赛不局限于传统的计算题比拼,而是聚焦生活场景中的实际问题解决,既能让学生在竞争氛围中提升数学应用速度与准确性,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决策中的实用价值。

2.3 进行实地考察

实地考察能让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走出课堂,让学生在真实生活场景中直观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例如组织学生前往社区菜市场开展考察活动:学生需记录不同蔬菜、水果的单价,对比早市与午市的价格差异,计算购买一定重量食材的花费;观察菜市场摊位的布局,用简单的几何知识描述摊位的形状的面积,估算整个菜市场的经营区域大小;甚至采访摊主,了解每天的客流量、销售额,用统计方法整理采访数据。此外,还可组织学生考察学校周边的公园、商店等场所,比如测量公园内健身器材的尺寸、计算商店橱窗的展示面积等。实地考察让学生摆脱了课本和作业本的束缚,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主动观察、测量、计算,不仅能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评价体系构建

3.1 建立多元评价指标

基于生活场景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需建立多元评价指标,全面衡量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与成果。评价指标应突破传统的“计算准确性”单一维度,涵盖知识应用、能力发展、态度表现等多个方面。在知识应用层面,关注学生是否能准确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场景中的实际问题,如数据统计是否规范、计算结果是否正确、方案设计是否符合数学逻辑;在能力发展层面,评价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在项目式学习中,是否能主动收集生活数据、是否能与小组成员有效配合、是否能独立解决预算偏差等突发问题;在态度表现层面,考察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对生活场景的观察细致度、面对困难时的坚持度。多元评价指标能更全面地反映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成长,避免评价的片面性,让每个学生的优势都能得到认可。

3.2 采用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应贯穿基于生活场景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始终,注重对学生实践过程的动态跟踪与反馈,而非仅关注最终成果。在实践活动开展前,评价学生对生活场景的调研准备情况,如是否提前了解相关生活知识、是否制定了清晰的实践计划;活动过程中,通过观察、记录、交流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参与状态,如是否主动参与数据收集、是否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能及时调整实践策略;活动结束后,结合学生的实践记录手册(如生活数据记录表、问题解决思路笔记),分析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知识运用情况和能力提升轨迹。例如在“校园绿植养护”实践中,过程性评价会关注学生是否每天坚持记录绿植生长数据、是否能根据数据变化调整养护方法,而非仅看最终的生长报告。过程性评价能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实践中的问题并给予指导,也能让学生清晰看到自己的成长过程,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3.3 鼓励学生自评互评

在基于生活场景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开展自评与互评,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评价能力。在自评环节,引导学生对照实践活动目标,回顾自己在生活场景中的表现:如在“家庭节日采购计划”项目中,反思自己是否准确理解了采购预算要求、是否能合理选择性价比高的商品、是否能主动与家长沟通收集生活信息,分析自己在知识应用和能力表现上的优点与不足,提出后续改进方向。在互评环节,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生活场景中的实践成果展开评价:如评价同学设计的“垃圾分类统计方案”是否科学、“超市购物计算”的思路是否清晰、“实地考察记录”是否详细,在评价过程中,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场景的实际需求,说明评价理由,避免空泛的表扬或批评。学生自评互评能让学生从“被评价者”转变为“评价主体”,不仅能更客观地认识自己与他人的表现,还能在评价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提升对生活场景中数学应用的理解。

结束语:基于生活场景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新方向,为数学教学注入活力。通过革新教学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构建评价体系,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升综合能力,为未来学习与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唐丽.逛超市学数学——生活场景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路径[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5,(11):138-141.

[2]徐洋.基于生活化理念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J].小学生(中旬刊),2025,(03):106-108.

[3]陈志杰.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学数学课堂构建探究[J].考试周刊,2024,(26):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