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班主任实施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傅新发
福建省南安市柳南中学 邮编:362302
引言
“双减”政策的落地,既减轻了学生学业负担,也为班主任优化道德与法治教育提供了新契机。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初中阶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内容,人教版教材虽提供了系统知识框架,但传统教育模式常存在内容抽象、形式单一、家校协同不足等问题,难以充分适配“双减”下学生课余时间增多、个性化需求凸显的新情况。在此背景下,探索班主任实施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创新路径,不仅能提升教育的针对性与吸引力,更能帮助学生在轻负环境中深化道德认知、树立法治观念,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挖掘教材深度,融合生活实例
(一)深度解读教材内容
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涵盖丰富知识体系,班主任应深入钻研,把握各章节核心要点与内在联系。例如,在八年级上册教材中,“遵守社会规则”单元涉及社会秩序、规则、道德、法律等多方面内容。班主任要梳理出从认识社会秩序重要性,到理解规则如何保障秩序,再到道德与法律作为重要规则的区别与联系这一逻辑脉络,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知识框架,而不是孤立地讲解知识点。
(二)引入生活实例
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感悟。在讲解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中“行己有耻”“止于至善”内容时,班主任可引入校园中同学自觉遵守考场纪律、主动帮助他人等实例,让学生明白道德规范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同时,也可结合社会热点事件,如某明星因偷税漏税受到法律制裁,引导学生思考法律的权威性以及遵守法律的必要性,使学生意识到道德与法治并非抽象概念,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
二、创新活动形式,增强学生体验
(一)开展主题班会活动
主题班会是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阵地。班主任可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多样化主题班会。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富强与创新”单元后,开展“我眼中的科技创新与国家发展”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科技创新对生活的改变,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所了解的我国在科技领域的成就。通过交流讨论,激发学生对国家发展的关注与责任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爱国情怀。
(二)组织实践活动
“双减”政策下学生课余时间增多,班主任可充分利用这一契机组织实践活动。结合人教版教材中法治教育内容,带领学生参观当地法院,旁听真实案件审理过程。在参观过程中,学生能直观感受法律的庄严与公正,了解司法程序,深化对法律知识的理解。此外,还可组织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如参与垃圾分类宣传、关爱孤寡老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践行道德准则,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一)定期沟通交流
班主任应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定期通过家长会、线上沟通等方式,向家长传达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学校的教育计划。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亲情之爱”单元前,班主任可与家长交流,让家长了解该单元教学目标,引导家长在家庭生活中注重与孩子的情感沟通,培养孩子感恩、孝敬等品德。同时,班主任也可从家长处了解学生在家表现,共同探讨教育方法,实现家校教育的一致性。
(二)开展亲子活动
组织亲子共同参与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能增进亲子关系,强化教育效果。如开展“家庭法律知识竞赛”活动,以家庭为单位,围绕人教版教材中的法律知识进行竞赛。在准备竞赛过程中,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法律知识,促进家庭法治氛围的形成。此外,还可组织亲子志愿服务活动,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家庭的社会责任感。
四、利用信息技术,拓展教育资源
(一)多媒体教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讲解八年级下册“我国国家机构”时,班主任可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展示国家机构的工作场景与运行流程,使抽象知识具象化,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国家机构的职能与作用。同时,利用图片、动画等形式呈现法律案例,增强教学趣味性与吸引力。
(二)在线学习平台
借助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资源。班主任可推荐优质道德与法治学习网站、APP等,如“学习强国”平台中的教育板块,有丰富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包括时事新闻、案例分析、专家解读等。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拓宽知识视野。此外,班主任还可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布置个性化作业,如让学生观看法治纪录片后撰写观后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进行指导。
五、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一)了解学生特点
初中学生在道德认知与法治观念形成过程中存在个体差异。班主任要通过日常观察、与学生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背景等,分析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习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例如,部分学生对社会热点事件感兴趣,在学习相关法律知识时积极性较高;而部分学生可能因家庭环境影响,在道德情感培养方面需要更多关注。
(二)个性化指导
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育。对于道德认知能力较强的学生,可提供更具深度的学习任务,如组织他们参与道德与法治课题研究,撰写小论文;对于在法治观念理解上存在困难的学生,班主任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一对一辅导,通过简单易懂的案例帮助他们理解法律概念。同时,在班级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特长,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有所收获。
六、结论
“双减”背景下,班主任通过多维度创新路径可有效提升道德与法治教育质量。挖掘教材与生活的关联,让教育脱离抽象说教;创新活动形式与家校合作模式,拓展了教育场景与合力;借助信息技术与个性化指导,兼顾了教育的趣味性与针对性。这些路径相互配合,既适配“双减”政策对教育提质增效的要求,又切实解决了传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痛点,帮助学生在实践体验与多元学习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与法治意识,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高质量开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框架。
参考文献:
[1] 李萍.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与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融合运用[J]. 今日文摘,2025,(2): 193-195.
[2] 赵宏伟. 道德与法治课与班主任工作的教育融合[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4,(8): 25-28.
[3] 刘俊萍.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和班主任工作的融合路径[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3,(9): 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