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与学生人文素养培养

作者

汤震莉

江苏省常州经开区冯仲云小学

引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伦理思想和审美情趣。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化品位。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枯燥等。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以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一、以教师为引导者

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大量描写传统文化节日的诗歌、散文、古文等等。老师要抓住这些文章内容,挖掘课文里的传统文化元素,将课文与节日联系在一起,在学语文的时候也能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比如以《嫦娥奔月》为例,故事的目的是要让孩子学到像嫦娥那样纯洁的品质,同时代表中国传统节日—中秋。当老师教学这个课题时,可以适度地让孩子了解中秋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演变过程;放灯笼、赏月亮、吃月饼的风俗;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的故事;有关中秋节的诗词、成语等等。既可以达到教学要求,还能丰富语文课堂教学、拓宽孩子的视野。

小学语文教师要有效利用语文教学课堂这一传承文化的阵地,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应用,扮演好学生成长的领路人。孩子在这个阶段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所以对于接触一些传统的节日活动很有兴趣。在适当的时候,只要教师将一些传统习俗介绍给孩子,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起点,这对孩子以后打下坚实的基础知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长期的角度看,对孩子的成长是有益的。教师不仅要做一名教书者,还要做一位朋友,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帮助孩子建立人文素养。有关节日的教育,可以利用中国的传统节日布置一种场景,让教师和学生在教室一起感受到节日的快乐气氛,让孩子在学校能够感受到与同学之间的友谊,能提高孩子们的感知能力,有利于日后的课堂活动。

二、以教材为基本

好的语文老师需要善于在教科书中发现并提炼教科书中的传统节日元素。借助诗词、古文或现代文章等多种形式融入传统节日文化的课程文本已经融入小学生课本之中,并不是把传统节日文化的课程文本融入,而是积极寻求那些具有独特价值、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传承传统文化的课程文本来丰富语文课程内容,通过对学生的教育内容进行系统地教育从而更好地实现节日文化教育的任务。例如《元日》中的新年、《寒食》中的寒食节、《端午的鸭蛋》中的端午节……这并不是只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也是希望学生能够认识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了解这些节日特有的习俗和情致。老师们在教学中结合一些关于传统节日的相关风俗习惯、文化理念、历史渊源等方面的信息,都可以作为传统节日文化拓展教育的良好支点。虽然我们每年都在过传统节日,但这些节日不曾消失,而一直以存在的形式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教科书中的传统节日得到表达的因素所在。这些节日并没有消失,是我们每一年都在过的节日,教材中渗透传统节日体现了文本与生活的呼应。在文本中反映生活,在生活中领悟文化,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理解和探索的过程,使学生们更直接、更深刻地感受到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情感。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考虑到语文是一门语言文字为主学科,我们在学习相关语文知识的内容时可引导学生将他们对于每一个节日的庆祝活动的经历写出,或者以书写文章或者写日记的形式都能让他们运用自己的文字来表达对于传统节日的感受。让学生用自己的笔墨描画出自家乡,亲身经历过的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回忆童年的那些传统节日的快乐记忆,更加深刻体会到自身对于中国节日文化的节日精神的感受。

三、合理整合多方资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要做到回归生活、源于生活。可以将现实生活中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事物渗透到教材中,比如剪纸、戏剧、祭祀等,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的文化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同时根据传统节日的意义讲解中国文化传承及表现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同时得到升华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还要教给学生怎样在实践中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化兴趣,让学生真正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愿意了解并研究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例如在教学《咏柳》时,我们在“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思考这两句诗是否符合生活中的场景,并带着这样的思考走进小组展开讨论来加深对诗歌记忆与认识。同时还可以加强内容衔接,适当带学生外出游玩观赏美景,感受诗歌中描绘的优美风景,让他变作生活经历或在固定的节庆时刻,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些手工艺制品,例如包粽子、煮汤圆、烤月饼等,让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内涵有真正感受与体会,做好真正化实于心。

四、掌握古文精髓,弘扬传统文化

语文学习的课堂应该是有包容性的,学习语文知识的途径有很多。而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就显得十分必要。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课本中的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让他们融会贯通所学到的文化底蕴,这是经常使用或是示范、演出即可达到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气质风度,也能够引导学生完成自身的综合素质培育。而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当前的主要的教学任务,也是目前我们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师生携手合作,培养学生喜欢传统文化并且宣扬传统文化的良好风气,把学生的综合素养显著提升。

结束语

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开展丰富的课堂活动以及加强家校合作,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韩艳娟.浅论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及意义[J].艺术科技,2016(09):143.

[2]习近平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J].有线电视技术,2018(9):8.

[3]任静.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析[D].贵州.贵州师范大学,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