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化科学项目中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教师支持策略研究
孙柯欣
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幼儿园
一、场景化科学项目中教师支持的核心要素
(一)支持的针对性
教师对幼儿的支持应是围绕情景化的科学活动的主题以及根据幼儿自身发展水平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帮助、指导和支持。不同的情景化科学活动涉及到的知识经验背景和具体的探索目的有所不同,在活动中引发出的问题也有差别。因此教师需要明确本次科学活动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并且清楚了解参与活动的所有幼儿各自当前的认识基础和发展水平及相应的学习速度和进度如何,从而为他们提出针对性强的帮助性建议例如在探索种子发芽活动中,有的幼儿能准确说出种子需要水和阳光,这时教师就引导他们记录不同光照下种子的变化。
(二)支持的启发性
对于“ 启发式” 理解,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积极地帮助幼儿按照自己的速度和方式去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和知识。“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想法,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与创造。” 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以启发为主的新型教学方法,并且这种启发不是教师给幼儿一个标准的答案让他们记忆下来,而是引导幼儿从自身出发,经过对事物的理解以及各种感官的参与,主动探索并发现其中蕴含的道理。
(三)支持的互动性
“ 支持” 不是从上到下的灌输式教育,而是一种交互式的合作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有教师对幼儿的支持以及同伴间的互相帮助和支持。这种支持主要表现在: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式来同化幼儿,并且利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去影响他们;为幼儿提供一种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使他们在自由自在的状态下学习探索新知;激发幼儿主动参与讨论的兴趣并大胆发表意见,从而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问题上来进行深入思考;组织幼儿开展集体或小组形式的合作研究,让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并且从中获取经验。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发展能力,而且能增强其自信心及成就感。
二、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教师支持策略框架
(一)探究准备阶段的奠基策略
在进行“ 场景化” 科学项目的前期准备阶段中,教师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以促进儿童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从而完成从无到有的转变,并且帮助他们顺利进入有目的、有意义的学习状态。首先,在明确主题内容后要仔细研读主题课程中的核心概念及该主题的价值所在;其次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来设置相应的活动目标以及相关的探究任务;最后还需要准备好合适的材料和操作工具等。
(二)探究过程中的引导策略
在幼儿实际展开场景化的科学探索活动中,需要随时对幼儿的活动状态、行为表现做出判断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在关键点上给予适宜的支持和指导:当幼儿遇到困难而无法继续时,可以使用开放式提问的方法来引导幼儿重新思考;当幼儿产生了错误认识时,可以通过向他们提供具有比较性的物质材料或者再次让幼儿去观看事物的变化促使幼儿自我更正自己的观点;当幼儿获得了阶段性的发现后应该引导他们自己整理归纳这些零碎的知识经验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的认识体系等等。在这一过程中要灵活地把握介入时机,并且依据幼儿的实际进展情况改变自身的支持方式及力度。
(三)探究延伸阶段的拓展策略
科学探究的终结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开始。教师需要进一步发挥“ 后续效应” ,为幼儿提供拓展性的、持续的支持,使他们在场景化的项目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和理解得以迁移至新的领域或新的情境之中,并且以此来丰富他们的经验基础。“ 围绕着‘ 物体沉浮’ 这一项目开展的系列活动” ,给小鱼喂食” 、“ 谁会漂上来?谁会沉下去?” 等情景式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是根据“ 沉浮” 的相关主题活动而生成的教学环节;另外,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发现孩子们会对身边的事物产生一些好奇的问题:为什么有的东西是软绵绵的,有些却是硬邦邦的呢?那它们是不是也有轻重之分啊?这些疑问都源于他们日常生活的直接感知体验,但是仅仅依靠这样的直观认识还不够,如果能把这种零散的认知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去加以总结概括的话,那么就会更好地指导今后的生活实践,让其具有更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从而也就能体现出真正的意义所在!
三、教师支持策略的实施路径与优化
(一)提升教师的观察解读能力
首先,有效支持的前提是正确地读懂幼儿的行为。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敏锐而深入地去观察幼儿,能随时发现并把握住他们正在进行或即将开始的各种探索活动,并从中读出他们的“ 心思” 来。“ 只有当教育者具有了充分的理解能力时,他才能为那些真正有求于他的孩子提供恰当的帮助。”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观察水平与质量:一是要养成持久性、经常性的习惯;二是要善于抓住瞬间即逝的现象进行仔细推敲,使自己更接近幼儿的真实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在想什么,怎么思考问题,有什么样的心理期待等。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有必要进行帮助以及如何帮助等问题。同时还要学会从外部表象到内部动机及认知的过程,透过现象看本质。
(二)构建动态调整的支持机制
在场景化的科学教育中,探究活动往往没有明确的目标或路线,教师需要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来调整其支持行为,并且通过不断地反思、分析和判断等环节实现“ 教” 的方式上的转变:当发现某些支持是无效的时候,要及时做出改变;对于那些不适合的,要立即纠正过来。并且还要给幼儿留有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探索内容及进程。这样才能保证教师提供的帮助处于一种灵活的状态之中。
(三)加强教师的专业协同与成长
优化教师的支持策略要靠大家集思广益,采取多种形式来加强教师的交流和合作:以观摩活动的形式组织教师对某一个场景化的科学项目的支持案例展开讨论,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请有关专家给教师做讲座等,在这些活动中促使教师学习其他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从而在相互协作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的能力水平,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支持策略。
结束语
基于“ 情景式” 理念的教学支持:教师对幼儿活动的支持是推动幼儿进行深入学习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应从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准备、有启发性的实施过程以及能有效激发后续活动这三个方面入手,形成一套包含探索前的准备、探索中的指导和探索后的延续三个阶段的教学支持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及需要适时改进自己的支持方式,采取多种措施来提高自己对于幼儿的学习情况的观察能力,增强自己根据幼儿发展状况而及时做出调整的能力,并且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协作,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支持质量。
参考文献
[1]朱心黎. 场景化课程中幼儿深度学习的研究[J]. 早期教育, 2022,(01): 20-22.
[2]鲍俐利. 以场景化课程助推幼儿深度学习[J]. 江西教育, 2020, (18):93.
[3]陈秀眉, 陈婷芳. 以场景化课程助推幼儿深度学习——以大班科学领域教育为例[J]. 教育导刊(下半月), 2019, (06): 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