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实践

作者

周亚芳

泰州市实验小学 江苏泰州 225300

“双减”政策的实施对基础教育提出了减负增效的新要求,作业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亟需优化设计以提高学习效率。传统“一刀切”的作业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分层作业因材施教,有助于实现差异化教学。本文聚焦小学数学学科,探讨分层作业的设计与实践,旨在通过科学分层、精准施策,减轻学生负担,提升学习效果。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计分层作业的意义

(一)尊重个体差异,促进公平教育

每个学生因为家里情况、学习习惯、喜欢做的事情都不一样,所以在学数学时,他们的能力、学习快慢和兴趣点也会有所不同。教师通过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就能给每个学生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任务,真正做到因人而异的教学。这种分层的教学方法,不仅能让学生更喜欢学习,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还能避免那种“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带来的问题,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难度上都能有所进步。而且,这样的作业设计也是公平教育的一种表现,它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和自己能力相匹配的学习机会和资源,不会因为统一的教学标准,让有些学生被忽略或者感觉太难。另外,设计这样的作业还能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二)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

在小学数学课上,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真的很重要。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们对学习更有兴趣。以前那种所有学生都做一样作业的方法,有时候会让一些学生觉得太简单没意思,或者太难做不来。但是,如果我们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来给他们布置作业,那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这样一来,学生们就会觉得自己被重视了,学习起来也会更有劲头。而且,这样的作业还能让学生们学得更好。因为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给他们布置合适难度的作业。

二、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实践策略

(一)明确分层作业标准

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教育工作者们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分层作业旨在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明确分层作业的标准。

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这一章节为例,教师在设计分层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设定不同的作业目标和难度。

例如,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作业可以侧重于巩固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公式和计算方法;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以设计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题目,如运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明确分层作业标准不仅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这也是落实“双减”政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科学实施作业分层

分层作业设计的核心在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作业内容和难度。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为例,我们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进阶层和高级层。

对于基础层的学生,我们应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设计一些简单、易懂的分数乘法题目,帮助他们逐步掌握分数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同时,在作业设计上,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趣味性和生活化的元素,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进阶层的学生,我们应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提高题目的难度和深度,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和实际应用。作业设计上,可以增加一些拓展性的题目,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

对于高级层的学生,我们则应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题目,让他们运用所学的分数乘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路,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实施分层设计时,我们还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层次上得到发展和提高。同时,教师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作业内容和难度,确保分层设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三)强化学习过程评价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计分层作业的意义深远,它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还能有效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下将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倍数与因数”这一内容为例,详细阐述设计分层作业的重要意义。

在“倍数与因数”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学会找出某个数的所有因数以及倍数,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然而,由于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传统的“一刀切”作业模式往往难以适应所有学生的需求。因此,设计分层作业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分层作业,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学生,作业可以侧重于巩固因数和倍数的基本概念,通过简单的练习帮助他们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业则可以增加一些挑战性较强的题目,如探索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样的设计既能够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又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此外,分层作业还有助于强化学习过程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不同难度作业时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学习态度的变化。对于在作业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取得进步。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教师则可以给予表扬和肯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结语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通过差异化、精准化的任务布置,有效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提升了学习效率。实践证明,分层作业能够兼顾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习兴趣,促进个性化发展。未来,教师应进一步优化分层策略,结合智能化手段动态调整作业难度,确保分层作业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朱琴清.“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新模式[J].天津教育,2025,(18):95-97.

[2]林伟育,潘金城,曹久清.“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探索[J].数学教学通讯,2025,(13):79-81.

[3]陈睛.“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与管理研究[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5,11(1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