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结构化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
邓小兰
湖南省武冈市稠树塘镇九年制学校 422400
引言
在现今教育变革浪潮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界的焦点话题。核心素养的内涵不仅包括学生的知识技能,还涵盖其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和问题解决能力。作为一种提高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结构化课堂教学设计及执行策略正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致力于分析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结构化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旨在为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1 结构化课堂教学的特点
1.1 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模式着重于学生中心地位,重视学生间的个体特性,旨在推进学生综合成长。课程设计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实现从知识被动吸收到主动寻求转变。教师担当导师与协助者的职责,向学生提供所需指导与资源,协助他们建立知识结构,培育批判性与创新意识。同时,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策略亦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激发学生依据个人兴趣和需求自主驱动学习,进而全面提升其核心素养。
1.2 整合知识体系
借助系统化的课程安排,实现知识的有效融合,构建起全面的知识架构。这种融合既跨越了学科界限,也串联了同一学科内知识点的内在联系。通过打造明确的知识结构,助力学生深入领悟知识的深层逻辑与关联,增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知识体系的整合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使他们能在面对实际问题时不拘泥于单一知识领域,从而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
1.3 强调能力培养
强调塑造学生的思维力、创新力、实践力等核心技能,这些构成了学生未来成长的关键支点。借助富有挑战和实践性的学习任务设计,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和创造力。教师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问题的分析和决策,锻炼他们的独立思考及团队合作技巧。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也为他们未来的学术追求和职业生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 结构化课堂教学设计中的问题
2.1 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进行结构化教学的规划中,常遇到的一个挑战是教学目标的设定不够清晰。教师倾向于专注于知识体系的构建,却忽略了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和清晰化。这使得学生在学习时缺少明确的指引,难以准确辨识学习的核心与难点。同时,目标的不明确也可能影响到教学评估的准确度和实效性。因目标不明确,教师难以确立有效的评价标准和手段,进而难以公正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情况不仅妨碍了教学效果的即时反馈,也可能损害学生的学习和自我肯定。
2.2 教学内容缺乏实际联系
在结构化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之一是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教师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和实践联系起来。这种现象使得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减弱了学习的实用性和吸引力。同时,不贴近实际的教学内容也可能使学生觉得学习内容抽象乏味,难以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可能难以领悟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场合,导致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迷茫和挫败。
3 核心素养导向下结构化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
3.1 明确教学目标,细化评价标准
在核心素养培育的背景下,实施结构化教学的第一步是清晰界定教学目的。教师需依据课程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明确、可执行且可评估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不仅应包括对知识的掌握,还应强调能力的提升和价值观的形成。此外,为了公平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需根据这些目标设定合理的评价准则和方式。评价应当多样化,不仅应包含传统的考试、作业等量化评估,还应当结合课堂表现、小组交流、项目制学习等非量化评估,全方位展现学生的进步和能力增强。
3.2 设计情境化教学活动,增强实践应用能力
在确立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教师需策划一系列贴近实际的互动教学环节,将理论知识点巧妙地嵌入到具体场景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和应用所学。此类活动涵盖角色模拟、仿真实验、案例研讨、实地调研等多种形式,目的是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领悟,增强问题解决技巧。此外,情境化教学不仅能够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让他们在参与和体验中体会到成功感,进而更加热情地投入学习。
3.3 采用信息技术融合教学,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
在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教师需有效运用多媒体、网络等先进技术,将之与教学活动深度结合,从而提高教学成效。通过制作精致的多媒体教材,将原本抽象的概念通过图表、动画、影视等视觉方式生动展示,便于学生深入理解和吸收知识。同时,通过在线教学和即时答疑,教师能跨越时间与地域的限制,让学生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提升了学习的便捷性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另外,教师可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搜集与分析,精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便为教学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3.4 实施个性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在构建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结构化课堂时,教师应当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需细致分析学生在学习习惯、兴趣范围、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进而量身打造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并供应相应的定制化学习资源和辅导。例如,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初级练习和辅助资料,帮助他们稳固基础;而对于能力较高的学生,则可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和项目,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运用差异化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促进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结语
核心素养引领的结构化教学策略研究,带来了创新的教育思维与教学范式,对提高教育品质、培育具备核心能力的新时代人才具有显著价值。未来教育实践中,我们将持续奋进,积极探索,致力于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赵建平,张华,杨晓哲.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J].教育教学论坛,2022(10):56-58.
[2]王晓东,刘春梅,陈莉.新时代背景下的核心素养教育与结构化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22(8):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