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张良红
身份证号:370322198904144248
引言: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优劣不仅是评价工程成败的核心指标,更是决定工程能否安全运行、发挥预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根本前提。随着我国大型水利项目如白鹤滩、乌东德等世界级工程的建成,质量控制体系已日趋成熟,但在普遍的项目实践中,质量问题仍是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所以需要深入剖析现状问题,研究并实施更为有效的质量控制策略[1]。
一、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现状与挑战
(一)技术与管理层面
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质量体系虽具雏形,但其技术与管理深层矛盾凸显于实施末端。地质条件的普遍不确定性构成最根本掣肘。工程常深陷复杂地质腹地,地基处理、高危边坡、密布地下洞室群的施工环节中,勘测数据与现场实况常存客观偏差或滞后,精准预判失效,塌方、渗漏等高风险质量隐患随作业面推进不断滋生,构成持续威胁。复杂材料与工艺的精密控制壁垒同样高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温控防裂需贯穿浇筑至养护全程,对材料配比、环境监控、冷却系统运行要求极致;高性能建材的施工适配性与工艺参数窗口极为狭窄,管理响应稍迟或监控失准,极易诱发深层裂缝、蜂窝麻面等内外部缺陷,显著弱化结构耐久性与安全性。多线程施工的协同管控困境更是顽疾。大型项目常需不同工种、数百工序高度交叉、动态推进,作业面相互干扰与信息流割裂成常态。传统依赖人工纸面记录、事后随机抽检的手段,在效率、覆盖面、客观性与数据完整性方面存在结构性缺陷——记录易错漏、过程难复盘、追溯链条断裂、主观判断权重过大,精细化的全周期质量管理始终难以真正落地。技术与管理创新的滞后,已成为质量提升无法回避的基础瓶颈[2]。
(二)人员与执行层面
质量控制体系的最终效力,在人员执行环节面临严峻消解风险。基层作业力量的专业薄弱性首当其冲,处于施工链源头的一线操作人员,特别是劳务分包模式下流动性大、培训投入不足的队伍,技术水准参差极大,底层质量责任意识普遍匮乏。违规操作、简化设计、无视规范要求的行为未能被有效阻止,施工原始质量直接受损。监理效能的系统性弱化构成关键监督失效。部分现场监理专业储备不足无法洞察隐蔽问题,或在复杂压力下履职意愿降低,关键工序验收未能严苛把关,“三检制”(自检、互检、专检)常沦为流于形式的签字环节,监督体系结构性失灵。部分项目在追求政绩、融资成本、市场承诺压力下,出现盲目倒排工期现象,将合理建设周期与资源投入压缩至极限。其逻辑必然性指向偷工减料、违规赶工、检验流程被迫简化等系统性质量妥协行为。管理者、执行者、监督者构成的“人员执行链条”,其专业素养、责任落实与价值取向未能匹配大型水利工程的质量要求,体系运行中的“人因漏洞”成为质量不可控的关键源头[3]。
二、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全过程的数字化质量管理体系
信息技术驱动下的质量范式革新是破局关键,构筑贯通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智能质量信息基座。深度融合 BIM、IoT 感知网络与云计算引擎,将传统割裂的设计、施工、检测数据统一接入智慧工程治理平台。BIM 超越可视化范畴,承担起设计意图无损传导与施工碰撞预演中枢功能,实现复杂节点工艺的动态仿真与方案优化,从源头挤压设计-施工偏差空间。IoT 网络则完成关键实体结构的全域状态感知嵌入——地基变形、混凝土热力学状态、结构应力应变等核心参数,经由高密度埋设的传感器阵列形成连续实时数据流,支撑施工参数的毫秒级调校与风险阈值的自主预警决策。系统自动生成结构化、强时序、可互验的全过程溯源性档案,替代主观记录,令任何异常均可穿透工艺层级直溯诱因,质量控制彻底由事后被动稽查转向事前干预预控与事中闭环纠偏的主动治理范式,该基座奠定了质量透明化、决策数据化、责任可溯化的现代工程管理新范式[4]。
(二)强化组织管理与人因素控制
人员行为与组织机制的协同优化系质量落地的核心保障,构建责任锚定清晰、执行穿透到底的立体质量治理链。质量责任层级固化为首要:建设单位主体责任、设计单位技术兜底、施工单位过程履约、监理单位监督制衡均需以契约化条目明确写入合同条款,并通过量化的绩效-奖惩杠杆刚性传导压力,终结责任空转。基层执行能力重构是基础痛点:一线工人群体须突破技能培训局限,开展以工艺工法可视化规程、质量事故沉浸式案例剖析为核心的认知-能力双维训练,将标准操作固化为肌肉记忆;同步推行监理权威赋权制度——配齐专业力量并赋予其对关键工序、隐蔽工程的质量否决裁决权,确保监督行为具备中止不合格施工流的强制效能,彻底扭转监理虚置局面。工艺先行示范控制锁定高风险首次施工:采用首件工艺标准实体化示范与联合验收认证机制,在同类分项工程铺开前确立不可逾越的实物质量基准,这一架构旨在构筑抗干扰的垂直化质量执行体系。
(三)聚焦关键工序与材料的精细化管理
核心技术载体与物理实体的质量缺陷精准管控,关键工序的专项治理方案不可或缺:需针对地基加固、大体积混凝土温控、复杂灌浆工艺、精密金属结构安装等重难点,定制具备微操指导意义的工艺参数白皮书与质量风险控制树,明确各环节允许波动阈值及超限处置预案。建材闭环监管体系是实体质量的物质根基:钢筋、水泥、特种外加剂等主材实施全生命周期轨迹追踪——供应商准入资质动态考评、到场材料唯一编码身份绑定、智能物联验仓杜绝调包、检测不合格品自动锁定退场、领料-使用环节二维码溯源,以数字化封锁劣质建材入侵路径。质量验证双保险机制提供冗余屏障:在承包商自检、监理平行抽检基础上,引入具备法定资质的第三方独立检测机构,对基础承载、主体结构、防渗体系等核心部位进行随机突击抽检,其数据作为终验决策不可通融的硬性证据链,此策略聚焦于对关键质量变量施加精密控制力,实现技术风险的可计算、材料流线的可验证、隐蔽缺陷的可侦测。
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推动信息技术与质量管理的深度融合,构建数字化的全过程管控体系,并辅以严格的制度执行和人文关怀,从根本上提升质量控制效能,铸就经得起时间和自然考验的优质工程、安全工程,为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朱江浩.水利工程施工阶段关键技术与质量保障措施研究[C]//重庆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协会,重庆建筑编辑部,重庆市建筑协会.智慧建筑与智能经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浙江晨润建设有限公司;,2025:1860-1863.
[2]俞科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因素与控制对策分析[C]//重庆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协会,重庆建筑编辑部,重庆市建筑协会.智慧建筑与智能经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浙江淮恒水利景观有限公司;,2025:1091-1094.
[3]王新伟. 如何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管控[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0, 49 (06):78-79.
[4]陈远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研究[C]//广西大学广西县域经济发展研究院.2025 年第三届工程技术数智赋能县域经济城乡融合发展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禹顺生态建设有限公司;,2025: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