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船舶电气设备的安全设计与管理维护

作者

孔祥龙

身份证号:21140319850126845X

引言

船舶电气设备作为船舶运行的核心动力与控制支撑系统,其安全稳定性直接关系到船舶航行安全、船员生命保障及货物运输效率。随着船舶向大型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电气设备的复杂度与集成度不断提升,传统的安全设计理念与管理维护模式面临新的挑战。

一、船舶电气设备的安全设计核心要点

1.1 适应海洋环境的防护设计

海洋环境的特殊性对船舶电气设备的防护性能提出严苛要求。在安全设计环节,首先需重点考虑设备的防腐蚀、防水防潮及抗振动性能。从材质选择来看,应优先选用耐海洋大气腐蚀的金属合金材料,如 316L 不锈钢、钛合金等,同时对设备外壳表面采用镀铬、镀锌或喷涂防腐涂料等处理工艺,有效阻隔盐雾对金属基体的侵蚀。

1.2 电气系统的绝缘安全设计

绝缘性能是保障船舶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基础,一旦绝缘失效,极易引发漏电、短路甚至电气火灾等安全事故。绝缘材料应选用耐高温、耐老化、耐油的特种绝缘材料,如交联聚乙烯、聚四氟乙烯等,此类材料在船舶长期运行过程中能保持稳定的绝缘性能,避免因材料老化导致绝缘电阻下降。

1.3 电气设备的过载与短路保护设计

船舶电气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因负载突变、设备故障等原因出现过载或短路现象,若未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将导致电气设备烧毁、线路损坏,甚至引发火灾。因此,过载与短路保护设计是船舶电气设备安全设计的核心环节。对于过载保护,需根据电气设备的额定功率与额定电流,合理配置过载保护装置,如热继电器、过载保护器等,当设备运行电流超过额定值时,避免设备因长时间过载造成绕组烧毁。

1.4 应急供电系统的安全设计

船舶在航行过程中,若主供电系统因故障中断,将导致导航设备、通信系统、动力控制系统等关键设备停运,直接威胁船舶航行安全。因此,应急供电系统的安全设计至关重要。应急供电系统应具备独立可靠的供电能力,通常由应急发电机、蓄电池组及应急配电板组成。在设计中,需确保应急发电机的启动时间满足规范要求,如导航雷达、GPS 系统、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应急照明等。

二、船舶电气设备的管理维护关键环节

2.1 建立规范化的日常巡检制度

日常巡检是尽早发现船舶电气设备安全隐患的有效途径,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巡检制度。确定各巡视责任,将电气设备按系统划分给责任人,比如主配电系统、应急配电系统、导航电气系统、机舱电气设备等,让每个电气设备都有巡检责任人。确定巡检内容明细,根据不同的电气设备确定巡检重点,比如针对变压器的巡视要检查温度、油位、声音、绝缘套管有否破损;对电动机要检查温度、震动、轴承是否缺油、接线端子有否过热变红;对电气线路要检查线缆绝缘层有否老化开裂、接点固定是否牢固、接线端子有否松脱等。

2.2 强化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

电气设备的定期维修保养,是保障船舶电气设备寿命、预防设备故障发生的最重要的措施。应依据设备维修保养使用说明书与本船船舶检修经验,为设备制订合适的定期维修保养方案。依据维修保养周期的不同,将船舶设备的定期维修保养分为月度维修、季度维修、年度维修和航修等。其中,月度维修主要是对使用中的易损电器件进行维修保养,如清理电气设备上的灰尘、检查蓄电池中电解液高度、紧固松动的接线端子、进行设备接线桩头的清洁等;季度维修主要是针对较大型设备的性能开展检查保养,进行电动机绝缘检查、断路器动作性能检查、应急发电机自动起动功能等测试工作。

2.3 重视设备故障的应急处置管理

虽然经过良好的设计及维护,能够对电气故障的发生几率进行控制,但也难以保证船舶的电气设备绝对不会发生故障,所以,还要安排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制定电气设备短路故障、电气设备绝缘故障、应急供电故障等电气设备的应急预案,规定好出现各类故障时的应急流程、应急责任人及应急工具材料,对电气设备故障如何进行判断及应急处理方法、故障问题的紧急停机程序、故障应急时的替代性措施以及故障问题处理完毕后的再次检测和查验等内容,以保证运行及检修人员能在出现问题后及时妥善应对。

2.4 加强船员专业技能培训

由于船员是实施船舶电气设备管理维护工作的具体人员,因而船员电气管理维护人员的技术能力直接影响到船舶电气设备管理维护工作及管理维护效果,为此应制定船员专业技能培训机制,并完善技能维护、船舶电气设备故障判断、应急处理等培训内容,且为满足设备更新要求,应适时进行船舶电气设备新技术、新设备、智能化电气控制系统、远程监控检测诊断技术等相关培训,使船员熟练掌握新型设备的掌握与操作技能。

三、船舶电气设备安全设计与管理维护的优化策略

3.1 引入智能化技术提升安全设计水平

随着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智能化技术融入船舶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可显著提升设备安全性能与故障预警能力。在设计中,可采用智能传感器与物联网(IoT)技术,对电气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如设备温度、电流、电压、绝缘电阻、振动频率等,通过传感器将监测数据传输至船舶中央控制系统,实现对电气设备运行状态的远程实时监控。

3.2 构建数字化管理维护平台

传统的船舶电气设备管理维护依赖人工记录与经验判断,存在信息不及时、管理效率低等问题。构建数字化管理维护平台,可实现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升级。该平台应整合设备基础信息、巡检记录、维护档案、故障数据等信息资源,形成完整的设备生命周期管理数据库。通过平台可自动生成设备巡检计划、维护提醒,工作人员可通过移动终端实时上传巡检数据与故障信息,管理人员能远程查看设备状态与维护进度,实现管理流程的透明化与高效化。

3.3 完善安全设计与管理维护的标准化体系

标准化是保障船舶电气设备安全设计与管理维护工作质量的重要基础。需结合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的《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船舶电气设备标准及我国船舶行业相关规范,制定符合船舶实际需求的安全设计标准体系,明确设备选型、结构设计、安装调试等各环节的技术要求,确保安全设计工作有章可循。

结论

船舶电气设备的安全设计与管理维护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需从设计源头把控安全风险,通过规范化的管理维护保障设备稳定运行。在安全设计方面,应重点强化海洋环境适应性防护、绝缘安全、过载短路保护及应急供电系统设计,为设备安全运行奠定坚实基础;在管理维护方面,需建立日常巡检、定期维护、应急处置与人员培训相结合的管理体系,确保设备全生命周期安全可控。

参考文献

[1] 庄 生 建 . 船 舶 电 气 设 备 的 安 全 设 计 与 管 理 维 护 [J]. 船 舶 物 资 与 市场,2021,29(12):27-28.DOI:10.19727/j.cnki.cbwzysc.2021.12.010.

[2] 孟 哲 . 论 船 舶 电 气 设 备 的 安 全 用 电 与 管 理 维 护 [J]. 内 燃 机 与 配件,2021,(18):168-169.DOI:10.19475/j.cnki.issn1674-957x.2021.18.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