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如何加强城市交通轨道线路维修与养护

作者

何琳

洛阳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71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轨道系统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轨道线路的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城市交通的顺畅以及乘客的出行安全。本文通过分析城市交通轨道线路维修与养护的重要性,探讨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加强维修与养护的策略,旨在为提升城市交通轨道线路的运行质量和使用寿命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交通;轨道线路

一、引言

城市交通轨道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环保的公共交通方式,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地铁、轻轨等轨道线路承担着大量的客流量,其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而轨道线路的维修与养护工作是保障其良好运行状态的基础,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维修与养护措施,才能确保轨道线路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出行服务。

二、城市交通轨道线路维修与养护的重要性

(一)保障运行安全

轨道线路是城市交通轨道车辆行驶的基础,其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直接影响车辆运行安全。长期运行过程中,轨道会受到车辆荷载、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的作用,出现磨损、变形、扣件松动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维修与养护,极有可能引发车辆脱轨、颠覆等严重安全事故,危及乘客生命财产安全。例如,某城市地铁曾因轨道扣件松动未及时发现,导致列车行驶时出现异常晃动,险些造成严重后果。

(二)延长轨道使用寿命

合理的维修与养护能够有效减缓轨道线路的损坏速度,延长其使用寿命。通过定期对轨道进行检查、清洁、润滑以及及时修复磨损部位等措施,可以降低轨道的疲劳损伤,保持轨道的几何形状和力学性能,从而减少轨道更换的频率,节约大量的建设和维护成本。研究表明,经过良好维修与养护的轨道线路,其使用寿命可比缺乏维护的轨道延长 20% - 30%。

(三)提高运营效率

良好的轨道线路状态能够保证列车平稳、快速运行,减少因轨道问题导致的晚点、停车等情况,提高城市交通轨道系统的运营效率。当轨道表面光滑、几何尺寸符合标准时,列车运行阻力减小,能耗降低,同时也能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增加发车频率,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

三、当前城市交通轨道线路维修与养护存在的问题

(一)维修养护技术手段相对落后

部分城市在轨道线路维修与养护过程中,仍然依赖传统的人工检查和简单的检测工具,缺乏先进的自动化检测设备和信息化管理系统。人工检查效率低、主观性强,难以全面、准确地发现轨道线路的潜在问题。而先进的无损检测技术,如轨道探伤仪、激光测量系统等应用不够广泛,导致一些早期病害不能及时被发现和处理。

(二)维修养护计划缺乏科学性

一些城市交通轨道运营单位在制定维修养护计划时,往往缺乏对轨道线路实际运行状况的深入分析,采用固定周期的维修模式,不能根据轨道的磨损程度、病害发展情况等进行灵活调整。这种一刀切的维修计划容易导致过度维修或维修不足的情况。过度维修不仅浪费资源,还可能对轨道造成不必要的损伤;维修不足则会使轨道病害逐渐积累,影响运行安全。

(三)维修养护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轨道线路维修与养护工作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来完成。然而,目前部分维修养护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对新型轨道材料、设备以及先进的维修技术了解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可能无法准确判断轨道病害的原因和程度,不能采取有效的维修措施,从而影响维修养护质量。

(四)维修养护资金投入不足

城市交通轨道建设需要大量资金,部分城市在建成后,对轨道线路维修与养护的资金投入相对不足。资金短缺导致维修设备更新缓慢、维修材料质量难以保证,一些必要的维修养护工作无法正常开展,长期积累下来,使得轨道线路的运行状况逐渐恶化。

四、加强城市交通轨道线路维修与养护的策略

(一)引进和应用先进的维修养护技术

大力推广自动化检测技术,如利用轨道检测车、车载式检测设备等对轨道的几何尺寸、扣件状态、轨道表面损伤等进行实时、全面检测。这些设备能够快速、准确地采集大量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软件及时发现轨道病害,为维修养护提供科学依据。

应用无损检测技术,如超声波探伤、电磁探伤等,对轨道内部的缺陷进行检测。通过定期的无损检测,可以提前发现轨道内部的裂纹等潜在病害,避免因轨道突然断裂引发安全事故。

建立轨道线路信息化管理系统,将检测数据、维修记录、设备信息等进行整合,实现对轨道线路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轨道的运行状态进行预测,提前制定维修养护计划,提高维修养护工作的针对性和及时性。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维修养护计划

建立轨道线路健康监测体系,通过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轨道的受力、变形、振动等参数,结合车辆运行数据和环境因素,对轨道的运行状况进行全面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维修养护计划,对于病害发展较快的区域,适当缩短维修周期;对于状态良好的区域,合理延长维修间隔。

采用预防性维修与故障维修相结合的方式。预防性维修是根据轨道的运行规律和历史数据,提前对可能出现问题的部位进行维修和保养,以防止故障的发生;故障维修则是在轨道出现故障后及时进行修复。通过合理运用这两种维修方式,既能保证轨道的正常运行,又能提高维修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加强维修养护人员培训,提高专业素质

定期组织维修养护人员参加专业培训课程,邀请行业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授课,内容涵盖轨道结构知识、维修技术、设备操作与维护、安全规范等方面。通过系统培训,使维修养护人员掌握先进的维修理念和技术方法,提高其业务水平。

建立内部培训机制,鼓励经验丰富的维修人员对新员工进行传帮带,通过实际工作中的指导和示范,帮助新员工快速成长。同时,开展技术交流活动,让维修人员分享工作中的经验和心得,共同解决遇到的技术难题。

加强维修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其在工作中的安全防范意识,确保维修养护工作的安全进行。

(四)加大维修养护资金投入

政府部门应认识到轨道线路维修与养护工作的重要性,在财政预算中合理安排维修养护资金,确保资金投入的稳定性和充足性。同时,可以通过发行专项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用于轨道线路的维修养护和设备更新。

城市交通轨道运营单位要合理优化资金使用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维修养护资金进行专项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避免资金被挪用。同时,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优质的维修材料供应商和维修服务单位,降低维修成本。

五、结论

城市交通轨道线路的维修与养护工作是保障城市交通轨道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环节。针对当前存在的技术手段落后、维修计划不科学、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以及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制定科学计划、加强人员培训和加大资金投入等一系列措施,可以有效加强城市交通轨道线路的维修与养护工作,提高轨道线路的运行质量和使用寿命,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安全、便捷、舒适的出行服务,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城市交通轨道建设和运营中,应始终重视轨道线路的维修与养护工作,不断探索和创新维修养护模式,以适应城市交通快速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陆晨.城市交通轨道线路维修养护管理优化研究[J].交通科技与管理,2023,4(11):164-167.

[2]赵紫京,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养护维修及病害整治综合技术研究.陕西省,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2015-12-07.

[3]王军.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设施设备维修施工管理的研究[J].地下工程与隧道,2015,(03):23-25+34+51.

[4]王乾宇.浅谈城市轨道交通工务系统维修管理模式[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08):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