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评价策略研究

作者

刘明星

双清区火车中心完小 563000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培育已成为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性工具学科,其口语交际教学承载着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重任,因此教师必须要从关注学生的社会参与、责任担当等核心素养发展入手,将评价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关键环节,在其科学性的直接影响下,促进各项教学目标达成。此外,积极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口语交际评价策略,还会对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更多参考。

一、核心素养与口语交际概述

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必备品格,其主要内容囊括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多个维度,具体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等六大素养。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学科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更是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关注,还要从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高阶素养中,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通过设计情境化、任务驱动等口语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各种知识内化为思维工具,在真实的语境中实现素养的动态生成;打造“表达-倾听-反馈”的互动生态,让学生在语言碰撞中获得更多的文化认同,在思维交锋中培育其批判性意识,进而为语文口语教学的持续改进提供反馈。

二、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评价策略

(一)规范技能评价:夯实表达基础

基本技能评价是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起点,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围绕语音、词汇、句式、语调等语言要素进行量化标准设计,还要将学生发音准确性、用词恰当性、语句连贯性、语调情感性等维度纳入到评价中,让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掌握规范的语言交际方式。此外,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制定“开场白礼貌用语使用率”“关键信息完整率”“语速语调适配度”等指标,结合学生在口语交际范读、同伴互评、录音回放对比等阶段的具体表现,帮助学生感知自身表达的优劣与改进方向。

以统编版五年级的口语交际活动“制定班级公约”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多维量化+规范技能评价”指标,引导学生以小组讨论方式对“我建议每周五检查卫生”和“我提议将卫生检查日定为每周五,这样既能保证整洁,又不会占用过多课余时间”进行对比,判断哪种表达方式更容易说服对方。随后,在逻辑连贯性的评价中,则要设计出观点、理由和措施三位一体的评分表,如在讨论“设立图书角”时,某小组补充“我们需要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借阅公约》,并明确损坏赔偿规则”等细节,在二次展示中运用“首先、其次、最后”等语言进行优化。此外,还要将文化维度融入到用词文化性评价中,引导学生用“与人为善、君子协定”等典故讲解公约精神在班级制度设立中的重要地位。

(二)思维过程评价:促进深度学习

交际思维评价更加关注小学生对语言组织、论证推理以及各种应对突发情况的表现,强调其思维过程的显性化展示。为了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口语交际积极性,教师要通过引入追问、质疑、角色互换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逻辑表达,在暴露思维漏洞与展示思维体系优势的过程中,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对于一些表达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教师要引入“你为什么这样认为?相信你一定有具体的数据支持”“如果对方反驳这个观点,你会如何说服他”等连续追问,提高学生对论点进行补充论据、预判反驳的能力,以此形成完整的思维链条,为后续深度交际训练筑牢根基。

例如,在四年级上册“我们与环境”的口语交际训练中,教师就要以主题辩论方式打造思维显性化评价体系。首先,要为学生设置“塑料污染治理”为主题的辩论赛,要求正反方需在 3 分钟内陈述各自观点。当反方提出“禁用塑料袋会影响生活便利”时,教师需要引导对方辩友提出这样的追问:“‘影响便利’具体指什么场景?您是否可以提供数据支持?”以此引导学生完成“超市购物袋使用频次调查”“可降解袋成本对比”等论据补充。还要结合实际,抛出突发情境问题,如:“当商家因成本提高拒绝提供袋子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等方式,详细记录学生从观点陈述到论据补充直至最后得出“方案优化”的思维轨迹。从逻辑严密性、证据相关性以及创新可行性三个维度对其进行评分,帮助其更加关注证据的可靠性以及方案可行性等深度思考维度,让口语交际思维实现从浅层表达向核心素养提升的跃迁。

(三)情境适应评价:强化实践应用

真实情境中的语言运用是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表现之一,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教师要营造各种生活化、开放性的交际任务,考查学生是否可以根据交际对象、场合来调整语言策略。鼓励学生从机械模仿实现向策略性表达的转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口语情况,设计出各种分层的情境任务:对基础层,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能否根据对象调整沟通语言;进阶层则要观察学生是否可以依据正式和非正式场景,选择论据类型和相应的说服策略。最终在语言适配度和策略灵活性的双维量表评价中,完成语境、身份、策略的关联认知,实现语言能力向实践沟通的输出。

例如,四年级的“安慰”口语交际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引入分层情境任务:基础层模拟“同桌考试失利,痛哭不止”的场景,要求学生在共情表达、提出解决方案之中,用“我理解你,上次我英语考砸了哭的比你还要惨,但后来每天做一套综合卷就进步不少呢。所以你不要担心”,观察学生是否使用“别难过”“我陪你”等温暖用语;进阶层则要在“邻居家宠物猫走失,主人自责难过”的复杂情境中,引导学生区分正式(对长辈安慰)与非正式(对同龄人安慰)场合的差异表达。对长辈而言要选择“您已经很尽力的找了,请注意身体”等尊重性表达,对同龄人则是要通过分享“我上次用寻猫启事+朋友圈扩散找到了我的小猫”实用策略。教师则要在“语言温度、交际语言有效性”的双维量表中评价学生口语实践能力,为全面提升其核心素养提供支持。

三、结语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评价,要从打破传统评价模式局限入手,结合学生认知实际将规范技能、交际思维、情境适应等能力融入其中。研究结果表明,量化指标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能全面提升学生语言表达的规范性;追问质疑与突发情境模拟可推动学生思维显性化发展;分层情境任务设计则有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实际运用。希望在日后的教学中,会有更多优秀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到相关课堂的研究中,为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供支持,为持续优化口语交际教学生态贡献力量。

五、参考文献

[1]张宁.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J].华夏教师,2025,(S1):66-68.

[2]仲翠.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4,(11):86-

[3]冯国芬.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以“请你支持我”为例[J].新课程,2024,(04):28-30.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和评价标准的实践研究 ”(XJKX18A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