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工作创新路径

作者

颜静

台州市新闻传媒中心 浙江台州 318000

1 媒体融合时代新闻采编的特点

近年来,新媒体的发展势头强劲,彻底改变和重塑了新闻行业的格局。传统媒体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必须积极创新运营模式,重塑生产流程,快速适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更好地满足现代受众的多元化需求。媒体融合是指利用各种媒介载体,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全面整合,实现优势互补,为广大受众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新闻服务。在媒体融合时代,新闻采编主要有以下特点:首先,受众掌握了主动权,他们对新闻产品的内容深度、形式创新和质量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采编工作呈现出品牌化和个性化的特征。其次,受众的需求各异,为了扩大新闻信息的传播范围,新闻采编流程需要更加灵活,适应不同平台的传播需求。

2 媒体融合下新闻采编方式创新策略

2.1 创新采编工作理念

媒体融合环境下,新闻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采编队伍逐渐扩大,涌入大量非专业采编人员。这些采编人员往往不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有的只是为了吸引受众,不注重信息质量,严重影响新闻市场传播环境。作为专业新闻工作者,一定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对自己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以应对媒体融合的挑战。一方面,采编人员要正确认识新媒体与行业发展之间的关联,主动了解新媒体,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借助新媒体创新采编模式。采编人员要不忘初心,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确保给受众提供的新闻信息真实可靠。另一方面,采编人员要分析当代受众的审美需求,创新工作理念与工作方式,让新闻产品贴合受众的喜好,吸引受众的关注。在媒体融合环境下,越来越多的采编人员选择从互联网渠道获取信息,但互联网中的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存在大量虚假内容,采编人员要对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加以辨别,宣传社会正能量,以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应对新媒体的冲击。

2.2 拓展信息传播渠道

媒体融合改变了大众的信息消费习惯,大众更侧重于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大众的角色定位,使之由以往的新闻接收者变为新闻传播者,甚至可自主完成新闻发布。采编人员要提高新闻敏感度,意识到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掌握新媒体技术,拓宽信息传播渠道。首先,采编人员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定期登录新媒体平台,从中获取最新的新闻信息,并对新闻的真实性与实效性加以辨别,发挥个人专业优势,提炼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其次,采编人员在信息收集工作中要深入调查,确保信息真实可靠。可适当运用新媒体技术和新媒体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消耗,缩短求证时间。再次,采编人员要提高新闻敏感度,捕捉社会热点,以专业角度还原新闻事件的全过程,避免受众被虚假信息误导。

2.3 生产高质量的新闻产品

在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盈利模式面临挑战,需要根据受众需求生产个性化的新闻产品。在新媒体平台上,大量的新闻资讯呈现明显的同质化倾向,高质量的深度新闻报道变得稀缺。传统媒体应主动承担行业标杆的责任,坚持内容为王的宗旨,为受众提供高质量、个性化新闻产品。首先,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生产个性化新闻产品。通过分析受众的阅读习惯、兴趣和行为数据,新闻媒体可以精准推送符合用户需求的新闻。例如,新闻客户端可以根据用户的操作记录,为其推荐相关类型和主题的专题报道和深度报道。用户在打开客户端时,接收到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进一步提高满意度和用户黏性。其次,新闻媒体可以为受众提供定制化的新闻服务。受众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关注的新闻类型和领域,系统将根据设置生成个性化的新闻简报,并通过电子邮件或移动设备发送给用户。智能化的新闻定制服务,确保受众在快节奏的学习和生活中,不会错过重要的新闻资讯。新闻简报应采用多样化的呈现形式,如图文结合、短视频、长视频和音频,适应不同的使用场景。再次,在新闻采编过程中,采编人员需高度重视受众数据分析的成果,以此为基础,报道受众真正关心的问题。新闻的采编与传播工作,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还是媒体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是对公众知情权的尊重,以及对事实真相不懈探求的过程。通过详尽调查和深入挖掘,采编人员能够确保新闻的权威性和准确性,有效提升媒体的公信力。最后,编辑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与受众进行互动交流。受众可以通过点赞、转发和评论等方式表达观点,并在交流中激发新想法。新闻媒体引导受众找到适合的新闻获取方式,构建个性化的社交新闻圈,增强受众的归属感,在阅读新闻的同时参与讨论,形成良性互动。例如,针对年轻受众,新闻媒体可以根据他们的兴趣特点,在新闻中加入新元素,如网络流行语、热门梗和流行背景音乐,提升新闻的趣味性。鼓励年轻受众参与新闻生产过程,采用专业生成内容(PGC)和用户生成内容(UGC)模式,根据受众反馈灵活调整后续的采编重点,提高受众满意度。

2.4 灵活选用采编技术,提升智能化水平

在媒体融合时代,新闻采编工作必须灵活运用采编技术,以提升采编的智能化水平。传统新闻现场采访获取信息的途径有限,采编人员可以根据新闻事件的特征及传播形式,灵活选择不同的采编技术。首先,新闻机构要加强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积极探索多种传播形式,如视频、音频等,以满足受众多样化的需求。其次,采编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增强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确保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灵活选用采编技术,结合人工智能、区块链和大数据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新闻采编的智能化水平。首先,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自然语言生成技术,可以自动生成简单的新闻稿件,如体育赛事报道、财经新闻报道等。人工智能技术还可用于数据挖掘和分析,帮助记者发现新闻线索、进行深度调查、处理和分析大量数据等。其次,利用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可以用来追踪和证明新闻内容的原创性,保护作者的知识产权,防止未经授权的复制和篡改,避免假新闻和误导性信息的传播,提高新闻发布的可信度。再次,引入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在数据处理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新闻采编人员在海量信息处理过程中,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海量信息进行加工和分析,找到自身想要的信息,提升采编工作效率,为后续新闻制作提供依据。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融媒体时代,新闻采编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传统的新闻采编流程难以适应新媒体的发展,采编工作转型势在必行。新闻媒体应充分利用新技术,整合多种新媒体资源,打造新闻信息采编平台,实现新闻素材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处理。新闻媒体要根据受众的需求和特点提供定制化新闻服务,并根据受众反馈,优化新闻采编流程,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持续制作高水平的新闻产品,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项菲.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优化路径[J].西部广播电视,2023,44(03):181-183.

[2]杨勇翀.谈媒体融合背景下广电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J].中国新通信,2022,24(20):131-133.

[3]张立超.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性特点[J].中国新通信,2022,24(16):68-70.

[4]王换珍.媒体融合语境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22,13(15):167-169.

[5]赵国新.媒体融合下广电新闻采编工作创新途径[J].中国报业,2022,(14):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