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激励策略在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运用

作者

谢甜果

河源市连平县第一初级中学 517100

一、激励措施在初中德育教育中开展的优势

(一)推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层面上的发展

在进行初中生思想观念的教育指导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行为的反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作为班级的领导者和指导者,班主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采取恰当的激励措施,能够及时地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正向的反馈,从而规范和指导学生的行为。此外,德育激励措施的恰当实施,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是被班主任教师所关注和重视的,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会更加主动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做到更好,从而在思想境界上实现自我提升和成长。

(二)丰富了初中班主任教师的德育教育经验

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知识体系的构建至关重要。这一时期,学生不仅要学习新知识,还要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理解和能力。为了实现这一育人目标,班主任教师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不断革新教育方法并优化教育内容。然而班级中每个学生的情况和问题都是独特的,而且学生人数众多,这使得班主任教师难以对每个学生都做到无微不至的关注。面对这一挑战,通过德育教育中的有效激励措施,班主任教师可以在了解和分析学生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实施因材施教的教育策略。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能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还能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德育教育的经验。

(三)改进来初中德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德育教育得到了显著的完善和发展。所以班主任教师在教学中,也更注重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力求在德育教育中,实现对学生品德、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班主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特别强调德育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激励措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德育活动。通过参与各种德育活动,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在面对各种学习生活问题时,做出符合道德规范的选择。这样的德育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也为他们将来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初中班主任教师在德育教育中发挥激励措施作用的策略

(一)激励措施的开展要及时

在开展初中德育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教师必须保证激励的及时性和针对性。这意味着,当学生表现出值得表扬的行为时,教师应立即给予反馈,并明确指出学生受到表扬的具体原因。例如,当一个学生在校园里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教师不仅要口头称赞他“做得好”,更应该强调表扬的是“自觉捡垃圾”这一具体行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强化随手捡垃圾、保护环境的行动,还能逐渐养成不乱丢垃圾的良好习惯。这样的具体表扬能够让学生明白,他们的哪些行为是值得肯定的,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持续巩固这些正确的行为。

此外,班主任教师应多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以便及时发现并激励他们的正确行为。通过持续的关注和适时的表扬,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哪些行为是符合规范的,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和品德。

(二)强调精神激励对学生的作用

在激励学生行为时,教师常常首先考虑物质奖励。虽然这有助于巩固学生的正确行为,但长期依赖物质奖励可能会给教师带来经济压力,并使学生对正确行为产生功利性看法,从而妨碍德育教育的实施。为解决这一问题,班主任教师在德育激励措施中,应重视精神激励,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引导学生出于内在信念而非物质奖励,去坚持做正确事。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表现,定期在班级内公开表扬优秀学生,以此扩大正面行为的影响力。这不仅能让学生以榜样为标准规范自己,还能激励被表扬的学生在同学和教师的监督与鼓励下,持续提高自己的标准。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集体活动,如班级竞赛、团队合作项目等,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到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鼓励他们为集体荣誉而努力,而不是单纯追求个人利益。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在学习生活中,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持续的监督和精神激励,而非一蹴而就。进而在个人程中激发自己的内在动力,树立长远的目标和理想。

(三)通过学生的错误行为对学生进行激励

在德育教育中,班主任教师的教育工作的开展中,除了要积极宣扬正确的认识,还需要着重纠正学生的不当行为和思想。这就需要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利用激励手段引导学生反思错误行为,并在反思与改进中巩固正确行为。例如,面对经常迟到的学生,班主任可以在其准时到校时给予表扬,以正面激励的方式强化他们的良好行为。接着,班主任可以鼓励学生持续保持这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在日常交流中不断提醒他们准时到校的重要性。此外,班主任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比迟到与准时到校的不同情境,帮助他们分析迟到的原因。比如学生可能因为起床太晚或早晨时间过长,导致长期的迟到。通过这种对比和原因分析,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问题所在,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减少错误行为,增强正确行为。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正确行为,班主任还可以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如评选“守时之星”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守时带来的积极影响。同时,班主任可以与家长合作,共同监督和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通过综合运用激励、引导和合作等多种手段,班主任可以有效地纠正学生的不当行为,培养他们的正确思想和行为习惯,从而在德育教育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结语

总结来看,通过分析初中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运用激励手段的重要性,不难看出,恰当的激励策略能增强学生对思想道德的理解,进而提升德育教育的成效。班主任在利用德育教育激励学生时,需兼顾学生的实际需求,挑选合适的教育内容。同时,教师应关注德育教育的反馈,及时认可学生的正面行为,纠正不当行为,确保激励措施能有效促进学生行为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吴丽 . 论初中班主任德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J]. 家长 ,2021,(34):73-74.

[2] 王俊 .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激励策略的实施 [J]. 当代家庭教育 ,2021,(33):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