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传统文化走进小学语文教学

作者

张俊梅

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示范小学 657600

前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乃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蕴含着丰富思想智慧、道德理念及人文精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既能丰富学生语言积累、提升文化素养,又可陶冶情操、塑造品格、增强文化自信,语文作为传承文化的重要学科,理当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当前,随着教育改革深入推进,让传统文化以生动、适切方式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创设合理教学情境

老师们要创造一个合适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教育的质量。小学生的思想比较活跃,对新奇的东西也比较好奇,把传统文化引入到课堂中,能让学生们真正地体会到课文的内容和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如: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课时,为使学生对党、对毛主席的爱,不能忘记那些教育过自己,帮助过自己,关心过自己,对自己有恩情的人,老师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录像,把毛主席和战士们和村民们一起挖坑的画面呈现在了同学们的眼前,并配上乐曲,让同学们猜一猜,毛主席为何要率领战士们和村民去掘井?什么理由要挖井呢?”这一切都反映了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排忧解难的感情,人民群众最终能喝到甘甜的水,用毛主席的实际例子来教育同学们要培养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在生活和学习中要乐于助人,和同学们和睦相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进行教学过程中,通过创造真正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思想,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帮助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开展阅读经典活动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应注意将其与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合起来,可采取文化经典阅读的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更好地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传统文化中,经典古诗词和经典作品中蕴含着浓郁的韵律之美,能够让人在阅读经典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比如,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一课中,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使他们对这个节日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如苏轼《题西林壁》,就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一种辩证的思考方式,用古人的智慧启迪学生思考,从而使他们能更深入地理解事物的变化。通过诵读经典,让学生走进诗境,与诗人拉近距离,感受诗的真情实感,这对培养良好的文化意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多读课文,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感染学生,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比如,指导学生朗读《咏柳》,用朗读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诗词的意境,逐渐地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把春天的景色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他们热爱自己的故乡,热爱生活,在这种传统的熏陶下,对古诗词的了解更加深刻,从而使后面的教学更加顺畅。

三、利用传统节日熏陶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充分利用这些传统的文化节日,在某种意义上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这些传统的文化节日和风俗,给他们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到传统节日的特色。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指导他们搜集有关传统节日的信息,弄清楚各个节日都有什么特征,并且将这些特征进行恰当的融入到语文教学之中,让他们懂得了传统文化节日的含义。如:在教学《难忘的泼水节》时,教师通过搜集有关泼水节的录像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傣族的风俗习惯,使学生感受到泼水节的激情,增强对周总理的热爱和敬意。这时,老师就可以让同学们想一想,中秋节一般都吃些什么呢?中秋节的别名是什么?你认识那些有名的诗人都写过关于月的诗吗?中秋节有些什么风俗?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在课下寻找一些课外材料,并把它们用 PPT 呈现给学生。还可以在课后进行吟诗词、赏月亮、吃月饼等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一下,体会到传统节日的气氛,同时也让学生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去探索,体会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意义。

四、组织实践活动,培养语文素养

要想有效地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就必须要有合适的教学活动,将教学内容和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自主地感受到传统文化,从而形成一种多样化的语文学习环境,学生们能够主动地进行合作讨论,持续地将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拓展,从而使他们的合作能力和道德素养得到提升。以兴趣为起点,让学生在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培养出一种独特的学习风格,从而提升了语文教学的层次。比如,在学习杜牧的《山行》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朗读中有感情地去体会诗人的心情,山川、石径、云、人家,都没有让作者停下脚步,而是在鉴赏枫林美景的同时,也不愿意离开,通过不断地把作者的感情升华,让学生们的学习视野变得更加宽广,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歌的韵律和意蕴,从而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地渗透,并在诗歌朗诵中进行了实践教学,使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提高了语文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更是对他们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的塑造。通过经典的诗词、寓言故事和传统节日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与深邃。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继续探索传统文化与语文课程的融合方式,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快乐中汲取文化养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参考文献

[1] 刘婷婷《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新课程》2022 年第3 期。

[2] 李登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新课程》2022 年第3 期。

[3] 曹进庄《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新课程》2022 年第 1 期。

[4] 王富斌《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新课程》2022 年第 1 期。

[5] 赵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小学语文专业教学中的渗透》,《新课程研究》2021 年第36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