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小学语文多元化阅读教学模式构建

作者

朱玉萍

重庆市黔江区民族小学校

引言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发展思维以及提升个人素养的关键方式。然而,受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束缚,部分教师仅仅将重点放在知识的传授上,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其个性差异,这直接导致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无法得到显著提升。针对这一情况,教师们需要在全面剖析当前阅读教学现状之上,积极探索可行的教学方式,以此来构建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模式,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1.1 忽视个体差异

传统教学模式常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此模式下,教师按既定计划和步伐授课,未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阅读能力、兴趣和学习方式。这造成部分学生阅读吃力,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感到内容简单无趣,缺乏挑战。长期下去,学生的个性成长受限,阅读潜力未能充分发掘,教学成效受到显著影响。

1.2 阅读兴趣与动力缺失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常遇到阅读动力不足的问题。课堂阅读内容单调,缺乏吸引力和趣味性,难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教师过度强调应试技巧,使学生将阅读视为应试手段,而非获取知识或享受阅读乐趣的方法。这种应试导向的阅读观念,进一步削弱了学生的阅读意愿,使他们在阅读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小学语文多元化阅读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2.1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旺盛、求知欲强烈,对新颖、有趣的内容充满热情。教师挑选课文时,需着重考虑其趣味性。如选读奇幻童话、生动科普或深情文学作品,能唤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多样情感,激发主动阅读的欲望。此外,避免枯燥的讲解法,运用故事讲解、声音模仿、角色扮演等手法,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教师可扮演课文角色,模拟语气情感,使学生有代入感。同时,可通过举办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如阅读比赛、日记分享等,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愿。

2.2 创新教学方式,开展多元阅读活动

为改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法的革新上扮演着关键角色。惯常的阅读教学常常显得单调和无趣,难以唤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必须策划多元化的阅读活动,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从而全方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达此目标并非易途。不少教师受限于陈旧的教学理念,更倾向于使用保守的教学策略,对于新兴的教学模式反应不够灵敏,有时甚至表现出抵触情绪。这种保守的教学心态不仅让教师错过了创新教学的机会,也可能对教育事业的发展造成阻碍。因此,教师必须意识到创新教学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敢于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持续提高教学水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培养创新思维,主动在阅读教学中采用高效的教学手段,并设计各种形式各异的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如多媒体和互联网,来增强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在互动中更深入地理解文本,从而增强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学科修养。

2.3 传授指导阅读技巧,强化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技巧的掌握对学生至关重要,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阅读量相对较少,常在阅读时感到无从下手,这影响了阅读效率。教师应适时向学生传授阅读技巧,并指导他们如何运用。以《慈母情深》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快速浏览,把握文章整体内容;随后,引导学生细致阅读对母亲描写的段落和细节,感受作者的情感。通过这样的教学步骤,学生可以学会略读和精读的方法,提升阅读效率。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内外都养成做笔记的习惯,标记文中精彩词汇和句子,并记录在摘抄本上,这有助于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积累词汇和句子,还能提高他们对语言表达的敏感度。

2.4 依据教学内容推荐课外读物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虽能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但课本内容相对固定,不易有效拓展学生的阅读领域,易导致思维局限,阻碍阅读水平的提升,进而限制教学质量的发展。在此情况下,教师可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与增色,实现课内外阅读资源的有机整合。在准备教案时,教师需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依据他们的兴趣和需求,挑选与课本内容在主题、题材或结构上相呼应的课外读物,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引导他们进行课外阅读。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运用课堂上所学知识技能,自主阅读课外读物,归纳总结内容,真正提升阅读能力和文本鉴赏能力。教师指导下的课外阅读还能使更多学生喜爱阅读,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主动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5 注重读写结合,渗透写作

阅读与写作,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犹如鸟的双翼和车的两轮,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进步。教师若能在阅读教学中巧妙融入写作练习,便为学生搭建了一条从理解到实践、从吸收到输出的桥梁。以《夜间飞行的秘密》这篇科普课文为例,它不仅传授了科学知识,还展现了科普文章的独特风格。教师可以利用这一资源,引导学生深入文章,揭开科普文章的写作奥秘。在学生对文章内容和写作技巧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挖掘文章的精髓,掌握科普文章的写作关键,为学生的写作实践打下基础。课后的写作实践则是本次教学的高潮,教师鼓励学生关注现代科学和生活的联系,寻找仿生学的实例,并尝试模仿课文来撰写科普短文。这种设计巧妙地将阅读与写作结合,使学生能在实践中加深对科普文章写作的理解和应用。在观察、思考和写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将阅读所学转化为己用,还提升了写作技巧,实现了知识的吸收和能力的增强。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为确保其效能的充分发挥,教师应当积极对阅读教学进行优化,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来转变传统的阅读教学,实现教学形式的创新与阅读教学内容的丰富,全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晓琦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J]. 文理导航(下旬),2024(10):58-60.

[2] 杨李枝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优化策略 [J]. 甘肃教育研究,2024(12):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