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探究

作者

黎燕

四川省仪陇中学校

引言

为不断提升高中生的政治素养,实现政治学科的思想政治引领预期效果,教师应意识到信息技术灵活应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为使得政治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完成深度融合,应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教学新路径,为学生构建高效多元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政治学习积极性。

一、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必要性

通过对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情况分析可知,部分教师未意识到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仍旧秉持老旧的理论灌输模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利于高中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在数字化教育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师应客观认识到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可行性,巧用信息技术打造全新的政治课堂,以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以及教学点评的及时性,发挥出两者深度融合的价值与作用,不断提升高中生政治学科的综合学习水平[1]。

二、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现实路径

(一)借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支持,开展高效的课前预习引导

为助力高中生深度系统的预习思考,提升学生的课前学习质量,教师开展政治教学引导时,可借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支持,引导学生在智慧平台中搜集相关的新课内容,并进行自主预习,记录下预习遇到的问题,并整合多方面信息,拓展学生对政治新课内容的理解认识视野,为后续的课堂学习探究提供有力支持。

例如,高中政治教学“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定”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主动检索更多的政治历史知识,了解为何近代中国寻求救国与民族复兴过程中,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成功了,为何其他的政治制度没有成功。在多元信息的汇总下,学生可从多方面切入新课进行预习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记录下学习疑惑,为学生后续课堂的互动交流提供向导,充分发挥出学生课前智慧预习学习的作用与价值。

(二)运用数字化多媒体放映设备,重现政治教材中的相关历史场景

高中政治教学引导时,为启发学生了解国家政治发展的轨迹,教师应合理运用数字化多媒体放映设备,为学生们重现教材中相关的历史场景,从历史发展的视角下解读国家政治的演变,从而验证相关政治举措的正确性,帮助学生解读相关政治事件的历史意义,避免学生浅显的解读,影响到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2]。

例如,高中政治教学《伟大的改革开放》相关内容时,教师为使得学生们体会改革开放的时代意义、历史价值,可利用数字化多媒体放映设备,重现 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场景,让学生们感受邓小平同志的讲话,了解当时中国面临的发展困境,从而深刻地意识到改革开放的时代决策正确性与必要性。

(三)依托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打造实时动态的多元主体互动模式

高中生学习政治学科内容时,教师需引导学生沟通交流,灵活引入课外教学资料,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学习诉求。为此,教师在教学引导时,可依托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打造实时动态的多元主体活动模式,并契合学情快速整合筛选课内外优质的学习资料,并推动给学生,辅助其在交流互动中探究思考,拔高学生的政治思维品质与综合学习能力。

例如,高中政治教学“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时,为使得学生能够深度正确地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教师可巧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为学生们创设自由沟通交流的环境,并引入具体的政治热点事件,组织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使其认同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坚定政治自信与民族文化自信。

(四)整合挖掘学生的学习数据生成数字画像,定量定性的精准评价

新时期高中政治教学创新时,教师可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学生们的政治学习行为数据进行快速记录,如智慧平台的访问记录、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互动记录、政治课堂表现等。基于数据挖掘为学生们生成数字画像,辅助教师展开定量定性的精准评价,以挖掘出高中生的政治学习潜能,充分发挥出数字化技术与政治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价值与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文中以高中政治教学工作为例,重点阐述了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教学融合的现实路径,旨在说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迫切性与有效性。在今后的政治课堂教学工作开展时,教师需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案,紧扣学生的学习诉求进行灵活引导,以挖掘出信息技术的赋能价值。

参考文献

[1] 门权乘 .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研究 [J]. 中国新通信 ,2025,27(7):233-235.

[2] 张亚娟 . 利用信息技术活化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J]. 中国新通信 ,2025,27(5):23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