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大班积木“滑轮遇上搭建”,助推幼儿建构游戏学习

作者

杨颖

江苏省张家港新南幼儿园 215600

概要:幼儿园教师要始终把“游戏”、“环境”和“经验”作为支持儿童探索的主题词,鼓励他们在探索活动中主动学习,感受学习的乐趣。本文以大班幼儿积木“滑轮遇上搭建”为例,阐述教师支持孩子积木建构的做法,旨在让幼儿作品与生活有机融合,促进其思维发展。

关键词:大班;建构;积木;探究;学习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建构游戏是幼儿通过各种材料的拼搭、操作,运用想象力、创造力等构建不同的物体形象,反映生活的一种游戏。那么教师应如何着手观察,为幼儿提供有效的指导,促进幼儿建构游戏往更高水平发展呢?下面以大班建构“滑轮遇上搭建”为例:

一、捕捉兴趣

建构游戏开始了,奕辰、谕谕等小朋友要搭一个天安门的游戏。在大家协力合作下,不一会儿“天安门”搭建好了。源源说:“天安门前面还有五星红旗的。”奕辰立即拿了两个长积木,一个竖放,一个横放,说:“我们的红旗搭好了。”智辰说:“你这个国旗太小了,旗杆这么矮,上面也没轮子。”教师提供了滑轮。幼儿拿到滑轮后,不停地摆弄,开始饶有兴趣地用滑轮进行探究搭建了。

二、探究活动

(一)第一次探究:旗杆搭建

1、搭高了会倒

源源将三个四倍块竖放在地上,并且将一个单倍块放在它们上面,对峰峰说:“旗杆搭好了,我们去拿滑轮吧。”峰峰看了看旗杆说:“这个旗杆都没有我们高啊?还要再搭点吧。”源源说好,继续搭。突然高高的旗杆“哗哗”倒了。

2、用积木围住

峰峰想了一下说:“我知道了,用积木把它围起来。”说完,他搬来了四个单倍块,并利用围合的方式横放在地上。军军、峰峰来帮忙了,这样旗杆被积木围住了,他们将围住的积木来回晃动,旗杆第一次没有倒下,但第二次旗杆倒了。

3、靠墙搭放

源源说:“我有办法不让它倒了。”他边拿了一个四倍块靠墙放,边说:“要不,我们把它靠墙,肯定不会倒了吧。”老师说:“那你可以试一试。”峰峰、军军一起协作,搭到一定高度后,源源拿来了滑轮想要放在上面,但是刚放上去,旗杆又倒了。

4、用绳子拦住

峰峰、源源将积木紧紧靠在墙上,辰辰用挂钩的绳子拦住积木。但是,没过长时间,钩子掉下来了,积木又倒了。搭建“旗杆”成了大家主话题。有点说用胶水、胶枪,粘住木块,但被大家否决了。老师提示:我们平时在积木区用哪种搭建方式搭建出来的作品比较稳固啊?孩子们意识到要改变搭建方式和结构。

第二天孩子们又进入状态:智辰、峰峰、军军他们进行工字型搭建了,他们将双倍块,放在两个四倍块中间,他先是以平铺的方式摆放了三个积木,接着又按照工字型的方式逐层减少一个的规律搭建了金字塔形状,同样地,在另外一边也搭建相同的造型。相互合作,很快搭了一个比他自己还高的作品。

(二)第二次探究:滑轮怎么安装?

1、用魔尺,牢固滑轮塑料套口

旗杆上怎样安装滑轮呢?智辰说:“这个滑轮上面有个圈圈,我觉的可以用来套东西。[1]”智辰说:“很可能。”辰辰拿了滑轮,发现滑轮下面有塑料套口,他把套口套在旗杆顶端,发现大了,有点晃动,接着换一个,发现没有适合的,他想怎么固定套口呢?在想思考,辰辰看见了,说:“魔尺呀!”过来,他们将魔尺卡在缝隙处,这样滑轮稳固了。

2、绳子穿滑轮,如何固定

滑轮稳固了,睿睿、军军想到了用绳穿过滑轮上面的圈圈,再将绳子的两头分别绕在两个积木上。睿睿拿了一面小红旗。军军用胶带把红旗底端缠绕在绳子上,轻轻拉动绳子,红旗升起了!可是放手了,绳子就松了。”辰辰说:“想办法,把绳子固定。”辰辰说:“打结”。可是自己也不会打结,想了想说:“用夹子夹住。”

3、利用夹子,学会打结

辰辰找来一个夹子,将绳子固定了,红旗高高飘扬起来。由于夹子张口太大,衔不住较厚的积木,突然夹子松了,绳子红旗一起落下。夹子夹不好,是打结,还是用胶带、绑住绳子呢?最后发现打结是最好的办法。夹子影响美观、胶水不环保。孩子根据图示学习怎样打结,这样方便多了。小红旗慢慢升起,大家双目注视。

(三)第三次探究:学做高楼电梯

滑轮成功了,我们可以用这个搭电梯玩。”说完,军军拿了一个大滑轮,并将上面绳子绕在螺丝钩上面,又拿了两个大三角压在装有滑轮的积木上面。其他小朋友也来帮忙了。睿睿站在旁边观察,说“上来了,真的上来了”。拉着拉着,睿睿看到窗台上面的大积木要倒,连忙用手扶住,说:“等会等会,那个绳子不在滑轮上面,要调整一下。”调整后,恩恩边拉边看着小人说:“哇,快看,小人上电梯了。”接着他们在外围搭积木,一会儿楼房积木搭得高高的。孩子们拍手,大叫:“我要乘电梯了”,“这是我家小区电梯”,“坐电梯了!”

三、幼儿的经验与学习

幼儿开始搭建高高旗杆,发现搭高就倒。于是他们思考、凭经验,进行“用积木拦住、靠墙、用绳子拦住”三种探究,发现都不行。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改变思维,运用“工字型”建构,终于搭建成高高的旗杆。接着固定滑轮,固定小红旗、绳子,他们也是费了一番周折,连串解决问题,最后成功了,这给孩子极大的鼓舞。接着就玩难度较大的电梯游戏。军军等人合作,制作了电梯简易电梯模型,其他人在外围搭建高楼,逼真的电梯做成了。孩子们玩三个游戏,没有较多地向教师求助,基本都是自己思考,孩子学习到了“思考、交流、主动、专注和坚持”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四、教师的思考与支持

教师开展本次游戏是追随幼儿兴趣,由浅入深的学习,基本是孩子自主观察、思考,不断尝试,直至问题解决的过程。教师指导只在两处:用工字型模式搭建,以及绳子打结。这比较难,如果教师不介入,孩子可能因为多次失败就会退缩,甚至放弃。其他有点难的关键点,对于大班孩子可以动脑,交流就会解决的,教师几乎没有指导。有些指导也是“一语带过”。如告诉孩子钢丝绳、滑轮在哪儿。教师要做的是向幼儿提供适合的场地,确保游戏时间,提供充足材料,进行适时、适宜地指导,进行智慧型教学,孩子能积极、有兴趣地进行游戏,这是教师最好的指导与支持。

总之,本次建构游戏中教师提供了数量充足系列积木,以及他们用到绳子、滑轮、钢丝绳,魔尺等材料,满足了孩子们进一步开展建构游戏的愿望。通过“搭建高高旗杆—安装滑轮升旗—制作电梯”这样一个螺旋式上升模式的学习,有效地促进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杜丽静,周茜;我们想搭一台吊机——幼儿园STEM积木游戏案例[J].东方娃娃,2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