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策略

作者

张敏

重庆市黔江区民族小学

引言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小学高年级数学教育遭遇了新的挑战与机遇。伴随学生认知能力的增强,旧有的教学模式已不足以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思维需求。课堂提问,作为教师与学生沟通的纽带,不仅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能有力地促进他们深入思考,锻炼问题解决技巧。但现实中,课堂提问的实际运用常遭遇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教学价值的充分实现。鉴于此,深入研究和探讨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方法,对于增强教学品质、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深远意义。本文旨在剖析当前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提问的实际情况,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旨在为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迪。

1 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现状分析

1.1 课堂提问现状调查

在调查分析当前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提问的现实情况时,我们发现存在若干问题。首先是教师提问方式较为单一,缺乏梯度,这不易引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活动。再者,某些教师的提问过于密集,导致课堂进程过快,学生难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个人思考。另外,部分提问内容缺乏针对性,未能与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紧密结合,这影响了提问的效果。

1.2 学生参与度分析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课堂中的发问阶段常导致学生参与度的鲜明分化。那些学习成绩优秀、表现亮眼的学生往往能迅速且精确地回答教师的问题,显示出他们的思维敏捷和坚实的知识储备。相比之下,那些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课堂提问对他们而言可能成为一种心理压力。他们可能因担忧答错问题而选择沉默,不愿在众人面前开口。这种状况不仅降低了教学的整体效率,使得教师难以全面掌握每位学生的掌握程度,还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造成了不利影响。长期如此,基础薄弱的学生可能会逐渐丧失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进而加深他们在课堂中的被动状态。

2 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策略

2.1 创设多元教学情境,增强课堂提问“趣味性”

情境教学以其真实、趣味和生动的特点,将数学问题融入多样化的教学场景中,有效增强了师生互动,提升了学生对数学问题探究的热情,并激发了他们主动学习的思维。教师应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围绕学生的兴趣点来创设问题情境,将吸引学生的素材融入数学问题,以增加课堂提问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并探索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从而主动构建新的数学知识。

采用生活化、信息化和故事化的问题情境等策略,是课堂提问与情境教学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教师应依据数学课程内容的特点,灵活运用这些策略,以优化数学问题的教学呈现。例如,在“正比例”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发生活化的教学辅助资源,整合学校近一年的电费和用电量数据,以表格形式呈现给学生,并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解答以下问题:表格中包含了哪些数学信息?缴纳电费和用电量之间呈现何种数学关系?在哪种关系中有一个量是恒定的?通过将数学问题与生活化教学情境相结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他们迅速融入数学课堂的合作学习。学生们在小组讨论中积极交流,总结出许多有价值的认识,例如:表格中的关键信息包括缴纳电费、用电量及其比值;用电量最多的月份电费最高,用电量最少的月份电费最低等。这些认识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正比例”这一数学概念,为他们在数学课堂上的深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 结合问题分层方式进行课堂提问

在课堂提问环节,教师应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充分注意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提出的问题应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以符合学生的思维成长轨迹。同时,教师在掌握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从基础到深入的问题,确保每位学生在探索和解决难题时都能有所得。

以“倍数与因数”的教学为例,学生需掌握倍数和因数的基本定义,学会寻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为了深化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可以以3 和 6 为例进行具体分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确保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而倍数是无限的,这种说法正确吗?1 是否是所有非零自然数的因数?个位数为0的数字是否都是 2 和 5 的倍数?”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能够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需求,提高他们参与课堂提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3 聚焦思维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至关重要。通过教师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得以锻炼思维,学会在理解问题、制定解题策略、执行策略和反思总结中应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技能,逐步推导和思考,建立完整的思维逻辑,进而增强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及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教师需精心策划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问题,指导学生掌握数学思维技巧,以此培育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学习根基。

2.4 多维切入设问基点,彰显课堂提问“拓展性”

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课堂提问的切入点挑选对引导学生思考的广度有直接影响。教师若能在多个角度入手设计问题,可以提升数学课堂提问的开放性与延伸性,拓宽学生数学思维的宽度,使他们的学习思考从单一线索转向多元化。教师需树立创新的教学理念,多样化地选择问题切入的基点,于教学难点、内容衔接处、学生常见错误点、学习方法认知迁移处、探究思维发散点等教学关键环节,巧妙地提出数学问题,实现数学问题与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教学目标的紧密对接,充分发挥课堂提问在辅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结语

对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提问方法的研究,对提升数学教育水平有着显著价值。教师需不断摸索和实践,构建一套切合学生实际的提问技巧,以此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娜 .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优化策略探究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22):95-97.

[2] 刘爱华 . 浅谈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策略 [J]. 考试周刊 , 2024(37):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