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借助任务型学习,提升小学足球课堂身体素质锻炼的有效策略

作者

赵新征

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昌黎路小学 521000

一、借助任务型学习,小学足球课堂任务设计有效策略

小学生身体发育呈现“阶梯式”特点,不同学段对身体素质的训练重点不同:低年级侧重平衡、协调等基础能力,中年级强化速度、灵敏等综合素质,高年级提升力量、耐力等专项素质。任务型学习需构建“技能目标 + 素质目标 + 趣味目标”的三维任务矩阵,让每个任务既关联足球技能,又指向明确的身体素质提升,同时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低年级学生应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对“玩”的需求高于“练”。任务设计需将足球技能拆解为“游戏化小任务”,在互动中渗透平衡、协调、反应速度训练。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弯腰搭成“山洞”,另一组需用脚内侧推球穿过“山洞”,过程中球不能碰“山洞”,即同伴的手或腿。此任务要求控球时身体重心压低,脚步小而稳,既练习了脚内侧控球,又通过“保持身体稳定”提升了平衡能力和下肢小肌肉群力量。又或者教师可以在场地中央放置 10 个足球,学生围圈站立,听到“红色指令”,如:举红旗。需快速跑进圈中用手抱起一个球,听到“蓝色指令”则放下球跑回原位。任务中“快速进出”训练了反应速度和短距离爆发力,“抱球”动作则增强了上肢力量。这类任务将“练素质”隐藏在“玩游戏”中,学生在笑声中完成身体激活,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借助任务型学习,小学足球课堂实施路径

小学足球课堂的实时路径是指从课堂导入到结束,围绕教学目标形成的连贯活动链条,需兼顾趣味性、安全性和实效性,让学生在 40分钟内既能掌握基础技能,又能提升身体素质。以下是结合小学生特点设计的课堂实时路径,分为四个阶段,各环节衔接紧密,动态调整空间灵活。首先,要激活热身阶段(5-7 分钟):用足球游戏唤醒身体。热身阶段需避免传统的“慢跑 + 拉伸”模式,将足球元素融入其中,让学生在互动中激活身体机能。之后练习中教师可以将学习分为小组,两人一组,间距 2-3 米,用脚内侧互推球,传球后小步移动调整位置。既活动脚踝、膝关节,又为后续技能学习铺垫基础。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身身体素质,还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默契与团结。教师在这个过程需实时观察学生状态,若发现部分学生动作迟缓,可缩短传球距离或改用手抛球过渡,确保全员参与。

之后就是技能与素质融合阶段(20-25 分钟):此阶段是课堂核心,需将足球技能拆解为递进式任务,每个任务嵌入针对性的身体素质训练。拿低年级任务示例,例如:“带球过小岛”。在场地布置10 个标志盘,学生用脚内侧推球绕过“小岛”,每过 3 个“小岛”需做一次“青蛙跳”,双脚并拢跳过低矮障碍物。任务中“带球绕障”练灵敏性,“青蛙跳”强化下肢力量,教师巡回指导时重点纠正控球时的身体重心。最后就是放松整理阶段(5-6 分钟):结合足球动作舒缓身体。放松环节需针对课堂中使用较多的肌群,结合足球动作设计舒缓活动。学生可以慢速带球,配合深呼吸,脚步从快走过渡到慢走,放松下肢肌肉。教师需引导学生关注身体感受,如询问“膝盖有没有不舒服”,及时调整放松强度。在课堂结束前,教师需总结反馈阶段(2-3 分钟):教师可以用简单互动总结课堂,如“今天谁带球过了最多‘小岛’?”“哪组防守时移动最积极?”,通过口头表扬强化学生的成就感。同时布置课后小任务,如“回家和家长玩‘踩球数数’游戏”,延伸课堂效果。整个实时路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动作节奏、表情状态,灵活调整任务难度和时间分配,让足球课堂既充满活力,又能切实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以上就是小学足球课堂实施路径。

三、借助任务型学习,小学足球课堂评价反馈

小学足球课堂的评价反馈应跳出“看结果、比技能”的单一模式,教师需立足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鼓励为核心,让反馈成为激发兴趣、推动学生的发展。课堂上,教师要敏锐捕捉学生的点滴进步,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替代笼统评价。比如,学生带球时总掉球,可以鼓励学生:“这次带球球离身体更近了,进步非常明显!”学生在团队攻防中即使没成功传球,也可肯定:“你刚才看到队友有空位主动传球,这种团队意识比进球更重要!”评价要结合足球场景,用孩子易懂的比喻,比如把灵敏的变向跑比作“像小松鼠绕树一样灵活”,把坚持完成任务的耐力夸成“像小马达一样有劲儿”。同时,引入趣味化的即时奖励,比如给完成任务的小组贴“足球小勇士”贴纸,给进步大的学生发“控球小能手”卡片,让反馈看得见、摸得着。还要关注学生的参与态度,对不敢尝试的孩子说:“敢拿起球就是勇敢的开始,老师陪你慢慢试”;对调皮但积极的学生引导:“你跑得特别快,如果能把劲儿用在带球上,肯定能当小组的‘速度王’”。这种评价既肯定了努力过程,又指明了改进方向,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被关注、被认可,从而更主动地投入到足球学习中,在提升技能的同时爱上运动。

结语

任务型学习为小学足球课堂身体素质锻炼提供了全新思路,它打破了技能与体能训练的割裂,让学生在完成“带球闯关”“团队攻防”等趣味任务时,自然提升力量、速度、耐力等素质。这种模式顺应了小学生“在玩中学”的天性,通过阶梯式任务、动态反馈,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切挑战中收获成长。课堂上,教师不再是“指令发布者”,而是“任务引导者”,学生则从“被动练习者”变为“主动参与者”。最终,足球课堂不仅教会学生踢球,更让他们在欢乐中强健体魄,为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埋下种子,真正实现“以球育体、以体育人”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关喜鹊 : 任务驱动式整本书阅读的任务设计与实施 [J]. 初等教育 2023(05):10-11

[2] 陈福生 : 学习任务单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研究[J]. 初等教育 2025(13):7-8

[3] 柴文渊 : 小学体育大单元任务式学习实践探究 [J]. 初等教育2023(24):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