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从会用到活用

作者

李云

怀集县第一中学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青少年法治意识的培育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法治建设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微视频能够以生动、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法律知识和法治案例,对培育学生法治意识的价值日益凸显。然而,目前很多教师对用微视频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尚处于会用的粗浅阶段,缺乏灵活运用的方法和技巧。本文将从微视频对培育学生法治意识的优势出发,探讨其在学生法治意识培育中的实践路径,展现其在培育学生法治意识应用方面的独特价值。

一、微视频对培育学生法治意识的优势

1. 直观生动性激发学习兴趣

微视频能够将抽象的法律概念、条文和复杂的法律案例以直观的图像、鲜活的人物对话和生动的情节展现出来,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例如,在讲解民事侵权责任时,一段展示真实侵权纠纷场景的微视频,能够让学生迅速理解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和法律后果,比单纯的文字讲解更具吸引力。

2. 信息高效传递增强知识理解

微视频可以在短时间内集中呈现关键的法律知识和信息,通过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帮助学生快速把握重点内容。同时,视频中的案例分析和讲解能够将复杂的法律原理分解为易于理解的片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贴近生活实际促进意识内化

优秀的微视频往往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法律事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些贴近生活的案例能够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法律在维护自身权益、规范社会行为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将法治意识从理论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中的自觉遵守和运用,促进法治意识的内化。

二、目前应用微视频培育学生法治意识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教师应用微视频培育学生法治意识尙处在粗浅阶段,仅仅会用。具体表现在:

1. 形式单一:只是简单地播放微视频,缺乏多样化的运用方式,比如引导讨论、结合案例分析等。

2. 缺乏深度挖掘:看完视频后,未深入探究其中蕴含的法治理念、条文内涵等,学生仅停留在表面了解。

3. 未关联实际:没将视频内容与学生生活、学习中的法治场景相联系,难以让学生真正运用到实际中去强化法治意识。

三、从会用到活用,运用微视频培育学生法治意识的策略

(一)精准选择微视频内容

1.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教师应选取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治微视频,如校园欺凌、网络安全、未成年人保护等主题的视频。例如,播放一段关于校园欺凌事件的微视频,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法治观念。

2. 关注社会热点法治事件

将社会热点法治事件制作成微视频或选取相关的权威报道视频,引入课堂教学。如对于一些重大的刑事案件或新出台的法律法规的解读视频,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了解法治在社会运行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运用法律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融合

1. 视频前引导

在播放微视频之前,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导学生带着思考去观看视频。例如,在播放关于环境保护法的微视频前,教师可以提问:“我们身边有哪些行为可能违反环境保护法?” 让学生在观看视频时更加专注,积极寻找答案。

2. 视频中互动

在播放微视频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暂停视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比如,在播放一段民事纠纷的微视频后,让学生分组扮演当事人和法官,模拟法庭审理过程,加深学生对法律程序和法律责任的理解。

(三)构建微视频教学体系

1. 制定教学计划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科知识体系和法治教育目标,制定详细的微视频教学计划。明确每个阶段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式,确保微视频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例如,在初中阶段,可以按照宪法、民法、刑法等法律板块,分学期制定微视频教学计划,逐步深入地开展法治教育。

2. 整合微视频资源

教师要广泛收集和整理各类优质的法治微视频资源,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可以从网络平台、教育机构、政府部门等渠道获取视频资源,并对其进行筛选、分类和标注,方便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进行调用。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微视频的制作,将学生自己制作的视频纳入教学资源库,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运用微视频培育学生法治意识的案例分析——以《全民守法》为例

(一)教学实施过程

1. 导入环节

在课堂开始时,播放一段简短的微视频,展示一个因不了解法律而导致违法行为的高中生案例,如在兼职工作中未签订劳动合同,权益受到侵害后不知如何维权,反而采取了过激行为,引发了一系列后果。通过这个案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在这个案例中涉及哪些法律知识吗?如果是你们,会怎么做呢?”从而引出本节课《全民守法》的主题,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全民守法的重要性以及不懂法可能带来的危害。

2. 知识讲解环节

播放一系列微视频,包括不同场景下公民守法和违法的对比案例,如在交通出行中遵守交规和闯红灯、酒驾的对比,在商业活动中诚信经营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对比等。在每个视频播放后,教师结合教材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法律条文、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违法行为的后果以及守法的意义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全民守法的内涵、要求和价值,使抽象的法律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二)效果评估

1. 知识掌握评估

通过课堂小测验和课后作业的方式,考查学生对《全民守法》相关法律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显示,在使用微视频教学后,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准确率明显提高,如对公民守法的具体要求、违法的法律责任等内容的答题正确率较之前传统教学方式下提升了约 25% ,表明微视频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法律知识。

2. 学习兴趣评估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微视频教学的兴趣和参与度。调查结果表明,超过 90% 的学生对微视频教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认为微视频使法律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愿意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学习活动。与传统教学相比,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更加集中,主动提问和发言的次数明显增加,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

五、结语

微视频在学生法治意识培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微视频在法治教育中的应用模式,让学生不仅掌握法律知识,更能够将法治意识活用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成为具有法治精神和法治信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陈丽 . 微视频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教育现代化 ,2020(22):35-35.

[2] 黄欢 . 新教材背景下高中政治学科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J]. 亚太教育 ,2020(27):5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