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乡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究
李丹华
惠州市博罗县福田联和小学 516131
引言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乡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已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如何立足新课标,结合乡村教育实际,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是摆在广大乡村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新课标背景下乡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纵观当前乡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仍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学理念相对滞后,教师一言堂现象普遍,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彰显,教学内容相对单一,局限于课本,缺乏整本书阅读、经典阅读等拓展,教学方法相对传统,满堂灌、题海战术盛行,缺乏有效阅读策略指导,种种问题叠加,严重制约了乡村学生阅读素养提升。
二、新课标背景下乡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改革必要性
(一)新课标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新要求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帮助学生形成广泛阅读兴趣,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丰富精神生活。这对乡村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掌握科学阅读策略,拓宽课外阅读视野,培养自主阅读、深度阅读能力,以适应新课标的时代要求。
(二)乡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面临新挑战
乡村小学相较城镇学校,在师资力量、图书资源、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语文阅读教学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机会相对有限,对新课标内涵的把握有待深化,乡村学校图书馆藏书量少,品类单一,优质阅读资源匮乏,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不足,影响了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面对重重挑战,乡村小学语文教师唯有锐意进取,努力破解制约语文阅读教学的瓶颈,方能不断提升乡村学生的阅读素养[1]。
三、新课标背景下乡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新课标理念指引下,乡村小学语文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教学的主人,教师要放低姿态,虚心聆听学生的心声,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敢于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
以《桂花雨》一课为例,在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精心设计了赏析花雨、感悟花香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搜集桂花图片、视频等资料,了解桂花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等,并鼓励学生畅想花如雨、雨如花意境。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考:你觉得课文中写桂花雨真像下雨一样吗?作者为什么要把桂花飘落比作下雨呢?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桂花飘落密密麻麻,就像下了一场花雨,好美呀!作者把桂花比作雨,是想表达桂花飘落时那种美丽、浪漫的感觉。桂花香气四溢,沁人心脾,就像春雨滋润万物一样让人感到幸福,......学生们眼中闪烁着对美的憧憬,沉浸在课文营造的诗情画意中,教学中,还组织学生编排桂花雨情景剧,学生自编自导,用肢体语言表现花瓣飘落的诗意画面,在演、议、赏中,学生在审美体验中主动建构对课文的理解,语文阅读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二)拓展教学内容,注重经典阅读与整本书阅读
新课标提出,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经典名著,扩大阅读面,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在教授《将相和》一课时,适时补充了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片段,并引导学生阅读《三国志》《后汉书》等整本史书,在更为宏阔的历史视角下感悟将相和的深刻内涵。学生通过对不同历史人物事迹的阅读比较,感受到了将相和谐、君臣同心的重要性,懂得了个人的进退、国家的安危往往系于将相之间能否和睦相处、精诚合作。学生还自发组织了将相和主题演讲比赛,综合运用课内外阅读积累,各抒己见,争相发表对将相和的感悟,有的学生现身说法,结合身边的小事,谈和睦相处的益处,有的学生旁征博引,列举古今中外的史实,证明将相和乃兴国之本……学生在一篇篇精彩演讲中,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语文人文素养得到了有效提升[2]。
(三)创新教学方法,融合多元化阅读策略
在信息时代,乡村语文教师要主动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网络、移动终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营造沉浸式、互动式的数字化阅读环境。
在《鸟的天堂》一课时,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入鸟类鸣叫声,配以鸟类高清图片,加上富有节奏感的配乐,把学生带入鸟的天堂,在身临其境中感知课文意境之美。引导学生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开展鸟类小百科的合作探究活动,学生自主分组,通过网络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出现的鸟类的科学知识,总结归纳后制作飞鸟集手抄报。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梳理、归纳、对比等阅读策略,提炼关键信息,概括中心意思,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在集体智慧中掌握了快速获取信息、筛选整合信息的基本方法,在成果汇报展示环节,各小组或联袂朗诵课文片段,或分角色朗读创编的鸟类童话,在声情并茂的表达中对课文内容有了更为细腻入微的体会,学生在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的过程中,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得到了发展提升,还以鸟的天堂为话题,引导学生写一篇读后感,鼓励学生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读写结合中提升语文表达能力。
结语
新课标为乡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指明了前进方向。乡村语文教师要准确把握新课标内涵,立足乡土实际,着力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策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唯有尊重学生主体,用心用情育人,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让语文阅读真正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沃土,成为学生未来发展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 张水云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 [J].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5,(06):16-18.
[2] 王菲 .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文化陶冶阅读教学方法的应用策略探究 [J]. 中华活页文选 ( 教师 ),2025,(04):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