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教学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中运用的有效路径
王丹
榆林高新中学
高中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思想的重要载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高中政治的新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因此,高中教师为了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可以采用叙事教学方式,将趣味生动的历史故事带入教学内容,营造故事探索的学习情境,阐述故事中所蕴含的核心道理,从而增强学科知识与实践生活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同时,教师还需要积极分析当前的课程主题,将宏大的叙事转化为学生可感知的故事情节,促进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内化,形成强烈的学习情感共鸣。
一、生动呈现故事内容,展现课程特色
高中政治教师需要秉承内容为王的教育理念,在积极采用叙事教学方法时,需要增强叙述内容的真实性与趣味性,通过引入有益的故事内容,如革命文化故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等,让学生感知故事中所具有的育人价值底蕴。教师应当在情境中设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带领学生探究故事中人物的形象特点,巧妙引入丰富的视听感知素材,让学生在教学叙事中找寻情感连接点,从中汲取个人成长前行的力量。
例如,教师围绕“伟大的改革开放”开展教学时,应引入我国实施改革开放后,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将其融合成为叙事故事,融入叙事教学活动当中,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意识,引导学生了解其中所蕴含的变革以及开放精神。同时,教师还需要积极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相关联,让学生逐步认识这一变革开放精神不是外来的,而是源自传统文化的影响。教师通过引入丰富真实的教学资源案例,让学生了解其中所蕴含的模范先进人物故事,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理解。
二、带领学生分析故事,提升理性认知
教师需要认识到仅仅是呈现故事无法带动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带领学生对故事的情节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了解其在生活和生产中所具有的实践意义。因此,教师需要挖掘叙事故事以及政治知识之间的内在衔接,带领学生对故事主体进行深刻解读,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故事价值,感悟其中所蕴含的情怀,有效启发学生的政治思维。
例如,教师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展教学时,应带领学生参观具有教育意义的博物馆、纪念馆等场所,结合丰富的历史史料素材,带领学生对比分析近代以来的救国主张以及所采取的实践活动。教师通过带领学生探究故事中所展现出的革命精神,积极对比分析不同的主张结果,深刻认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具体原因。教师应当在故事探索过程中设计教学问题链,指引学生的自主思考方向,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批判性的思考能力。
三、结合党史案例叙事,培育理想信念
党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开展叙事教学的重要资源源泉。教师需要从党史中选取经典的教学案例,积极带领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奋斗历程,体会其所展现出的伟大革命精神,初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脉络。教师应当从党史中选取优秀的人物事迹,让学生感受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时所展现出的精神品质。例如,教师可以讲述革命先烈、时代楷模的动人故事,如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袁隆平实现了把饭碗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的千年梦想,从而激励学生树立为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信念。
例如,教师围绕“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开展教学时,应带领学生回顾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革命建设的奋斗历程。教师组织学生积极搜集丰富的党史故事资料,例如引入长征的故事,带领学生感受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所展现出的坚定信念,了解延安时期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不仅可以培育学生的理想信念,还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烈归属感和认同意识。
总而言之,高中政治教师在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时,应积极采用叙事教学策略,带领学生探究丰富内容中所蕴含的价值观点,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探索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应当从故事本身出发,激发学生的主动分析意识,引导学生了解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认识政治学科的核心概念,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逐步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
参考文献
[1] 崔文静 . 叙事教学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D]. 江汉大学 ,2023.
[2] 卢雪莲 , 王芬 . 叙事教学法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的价值及推进路径 [J]. 基础教育研究 ,2023(7):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