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信息化教育技术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作者

宋倩

张店区第五中学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践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化教育技术展开名著阅读教学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教师作为知识传授的载体,应对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实践运用展开深入探究,带给学生新颖、个性的阅读学习体验,更好地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同时充分调动学生们自主阅读名著的积极性,为他们全面发展奠定基础。鉴于此,本文主要围绕以上方面展开论述,期望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覆盖面,实现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技术;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引言

在信息技术领域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更加深入和广泛。优秀的名著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精髓,组织学生开展名著阅读,有助于锻炼学生的阅读思维,扩宽学生的知识视野。然而,传统的名著阅读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阅读兴趣不高、缺乏互动性等,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因此,如何将信息化教育技术与名著阅读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成为了当前初中语文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教师应保持与时俱进性,探寻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将语文学科的资源优势充分展现,这也是当前语文教学的核心宗旨所在。

一、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信息化教学流于形式

虽然信息化教学逐渐成为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的重要趋势,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是简单地将传统教学转化为多媒体教学,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这种教学方式并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学生难以掌握知识点

由于信息技术具有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学生在阅读名著时可能会难以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加上有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没有做好笔记或总结,导致难以有效地掌握名著中的重点和难点。另外,初中阶段的学生,其思维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氛围的影响,若是为了完成名著阅读任务而展开教学,学生也会处于“无所谓”的学习状态之下,这样也会破坏学生对经典名著的探寻兴趣,学生无法在阅读学习中感受名著作品中所赋予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缺乏信息化教学评价机制

在信息化教学中,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是重要的一环。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并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教学评价机制,导致难以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二、信息化教育技术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一)整合多元化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网络平台为教师提供了收集素材的新方式,在名著阅读前,利用网络平台获得多元化的资源,如原文、翻译、注释、赏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传统的名著阅读方式,主要采取理论讲解的方式,学生理解难度大,长期下去还会降低阅读学习兴趣,此时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搜集更多与名著内容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用来展示名著中的情节、人物、场景等,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名著的魅力,这也有助于让学生对名著阅读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例如,在《西游记》的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索相关的资料和文献,如唐僧取经的历史背景、孙悟空的原型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部经典名著;同时,教师还可以推荐一些优秀的网络阅读平台,如微信读书、京东读书等,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适宜的名著阅读环境氛围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但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也要起到督促和辅导学生阅读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为学生营造适宜阅读的优越环境和氛围,正确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将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起来。为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建线上图书角,通过定期发送一些优秀并值得学习的阅读名著片段或书籍名称,并结合现阶段的阅读教学目标来合理布置相应的任务,旨在让名著阅读与日常语文学习深度融合。对于线下教学而言,同样可以通过搭建图书角的方式营造良好的名著阅读氛围,鼓励学生相互分享家中的名著书籍,让学生们相互分享阅读的喜悦。另外,教师可以不定期举办一些有关名著阅读的讨论会,例如,在《朝花夕拾》名著导读中,学生完成阅读后,尝试运用简洁语言概括和讨论鲁迅在童年、少年和青年三个阶段的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升学生们对于名著阅读的热情和有效性。

(三)多样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以教师讲解和提问为主。而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应用则可以多样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水浒传》的阅读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梁山好汉的形象和故事情节,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人物和情节。同时,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工具帮助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思维导图逐渐被广泛用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和概念学习中,首先,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和目标。在开始阅读前,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兴趣制定名著阅读的目标,例如,了解某一部名著的情节、背景、人物性格和思想等。然后,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阅读计划细化为具体的任务和时间安排,每天阅读多少页、需要多长时间完成等。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进度和方向,提高阅读的效率和效果。其次,利用思维导图记录阅读笔记和总结,将名著中的关键信息、重要情节、经典语句和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同时,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不同章节或段落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类和整理,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以此提高阅读效果和效率。最后,利用思维导图可帮助学生进行拓展和反思。例如,可以结合名著的背景、情节和人物性格等,对名著中的主题、价值观和意义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同时将名著中的知识点与其他名著或实际生活进行联系和比较,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信息化教育技术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名著的背景和人物形象。例如,在《红楼梦》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图片等展示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形象及其生活背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音乐、游戏等方式营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名著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名著中的场景;或者利用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扮演名著中的角色,进行互动式阅读。例如,以角色饰演的方式进行《西游记》名著阅读,《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独特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为了提高学生对《西游记》的理解和兴趣,可以采用角色饰演的方式开展名著学习。以下是具体的实践方法:首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人数根据班级规模而定。然后,由小组成员共同协商,选择各自想要扮演的西游记角色。教师可以在教室张贴角色海报,以便学生随时了解可选角色。其次,剧本创作,每个小组可以根据《西游记》中的章节或情节,创作自己的剧本。剧本应包括角色的对话、动作及场景描述等。整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对经典情节进行创新改编。教师则可提供相关指导,确保剧本质量。通过角色饰演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深化他们对名著中故事情节和情感表达的理解,保证阅读质量和效率。

三、结语

信息化教育技术为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采取以上信息化阅读教学策略,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同时丰富学生的阅读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教学效果。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应不断探索和创新,将信息化教育技术与名著阅读教学相结合,为培养具有现代信息素养的初中生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赵许升.信息化教育技术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新通信,2022,24(20):182-184.

[2]罗燕琼.信息化教育技术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文学少年,2021,000(033):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