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冯昕
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530006
【摘要】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也是社会和谐稳定、边疆巩固安宁的生命线。来宾市在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中探索出坚持精神共美、“三交”共美、民俗共美、富裕共美、和谐共美的“共美”模式。 为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本文根据对来宾市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活动的实地调研,围绕来宾市的实践与探索,提出几点感受和体会。
【关键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一、引言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进步关系着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各族人民的共同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民族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是搞好民族团结,并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各项工作的主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实践路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同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指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 作要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坚持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坚持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 2022 年,国家民委发布了最新修改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地、州、盟)、县(市、 区、旗)测评指标(东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新的指标更加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将东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进行分类考核,突出了考核的实效性。一系列文件和政策的出台,表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我国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有效载体,是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民族地区发展各项事业的基本保障,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力途径。
二、文献综述
近年来,关于民族团结进步的研究呈增长趋势,相关研究可分为两类:理论型、实证型研究。理论研究主要探讨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政策机制、内涵、意义以及内在逻辑。旨在强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各项体制机制的引导作用,“各民族共同”参与,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巩固中华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项重要民族工作和社会工程。理论研究意在说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需要全民族的参与和力量的汇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对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识意义非凡。实证研究多集中于对云南、贵州、宁夏、广西、内蒙、黑龙江等地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践经验和特色的研究。如吕伟、熊国刘等(2020年)对云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成立的背景、政策、原因及面临的问题进行探究,对云南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工作水平提出对策建议,为全国其他地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供思路。罗剑、商莹(2021年)总结了贵州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的实践与经验。杨文笔、何洋(2021年)在对宁夏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历史、现实和经验基础综合考量的基础上,揭示了宁夏在创建中面临的 挑战和现实问题,为宁夏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提供了建议。学界对全国各民族地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实证研究成果颇丰,各地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不断呈现出新的思路和新的形式,把民族团结 进步事业不断推向新的高度,为我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提供了载体,也为民族地区开展民族工作提供了鲜活的范例。
三、来宾市的实践探索
广西位于中国华南地区,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有壮族、汉族、瑶族、苗 族等12个世居民族。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期间,赋予广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崇高荣誉;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称赞广西“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八桂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并提出新征程上要“继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的殷殷重托。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工作安排,并纳入建设壮美广西“1+1+ 4+3+N”目标任务体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审视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现实困囿,理性寻求攻坚克难的纾解路径,对于广西在新征程上“继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来宾市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全市上下呈现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目前,来宾市坚持精神共美、“三交”共美、民俗共美、富裕共美、和谐共美的“共美”模式,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一)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要强化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入脑入心。来宾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的行动特别坚定,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干部教育培训,推动全体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准确全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深刻认识其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现实针对性。一是指导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重视民族工作培训。从实地抽考结果来看,领导干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政策及重点工作知晓程度占比达到90%以上。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属性的认识,调研对象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的事情,需要各族群众共同参与”占比99.70%,仅有0.20%人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某个民族的事情,无需全民参与”。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全域属性的认识,调研对象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全方位广覆盖的国家建设活动,涉及国家治理和民族事务治理的诸多领域,绝非一般意义上的民族工作所能涵盖,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相关社会团体共同参与”的占比100%。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属性的认识,调研对象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的占比为96.70%,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服务保障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没有意义”占比2.50%,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只对维护本民族根本利益有利 ”的占比为0.70%。
正确把握“四对关系”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点。关于对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关系的认识,调研对象认为“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的占比94.00%,有少部分人认为“尊重差异性就是要对各民族在饮食服饰、风俗习惯等方面全部保护和传承”,占比6.00%。关于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的认识,调研对象认为“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的占比82.90%,认为“中华文化是56个民族文化的简单叠加 ”的占比0.20%,认为“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之间是对立的,中华文化认同和各民族文化认同相悖”的占比0.40%,认为“各民族文化之间不需要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也能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占比16.30%。关于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和各民族利益的关系的认识,调研对象认为“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占比83.30%,仅有2.50%认为“民族间有相同的利益,也有不同的利益。妥善处理民族间的利益关系关乎民族关系的健康发展实现各民族的团结进步,但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帮助并不大”,认为“当本民族利益与中华民族利益发生矛盾时,本民族利益不需要服从中华民族利益”的占比14.00%。来宾市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视巡察、政绩考核,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各领域全过程。
(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近年来,来宾市在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动各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来宾市充分发挥地理、资源优势和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作用,打造一批彰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精品,《逛新村》进京演出并荣获全国首届农民艺术节最高奖—精萃奖、大型瑶族舞蹈诗《瑶都神韵》参加第八届广西剧展大戏展演荣获桂花奖铜奖、现代彩调剧《蔗乡女》参加第九届广西戏剧展演获大型剧目桂花银奖;《忻城土司文化探究》《忻城莫氏土司官族诗文选注》《中国瑶药学》等书籍编辑出版。来宾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创作更多的文艺作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创作出具有中国精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作,充分激发来宾市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生命力,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三)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来宾市围绕全面加速提质目标,坚持政策为大,以战略思维布大局、布优局、布远局,争取自治区出台了广西的“十四五”区城协调发展试点(来宾)实施方案,从自治区总体战略层面推动来宾市区域协调发展:科学编制出台了“十四五”规划、50条支持工业振兴政策措施,为“十四五”发展理清了思路、增添了动力。
来宾市聚力推进产业振兴。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预计制糖及综合利用业产值达100 亿元,延链产业可降解新材料年产能达14万吨;金属新材料宜愉腾铝基、银铝铝业等补链强链项目投产上规,铝加工产业链具备 100%就地转化银海铝业电解铝水能力,汇元锰业年产3万吨硫酸锰等项目竣工试产;经过多年艰苦努力,成功引入柳钢集团对广铁公司进行战略重组。积极培育特色、新兴产业,木材加工业成为首个百家规上企业产业;碳酸钙产业产值突破80亿元、规上企业达60家;电子信息业中沛光电科技公司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强化创新引领,来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获认定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汇元锰业列入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绿源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升级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无机材料绿色制备与应用重点实验室获自治区认定,忻城南方牛都项目获评自洽区农业科技产业园。认定备案高新技术企业32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66家,入选自洽区“瞪羚”企业培育库7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29项。兴宾区以“四个注重”防贫机制经验做法、金秀县破解脱贫攻坚成果巩固难题工作做法获全区推广。推动现代农业做大做强,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蔬菜、水果、高禽、水产品等产量稳步提升,预计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8%。创建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6个、休闲农业示范点17个。
来宾市推动本地区融入新发展格局,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本地区建成全国或区域工农业产品基地,推进各民族地区共同富裕进程。
四、结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多年来民族工作的经验总结,对保持我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广西各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转化为“民族团结”的思想与行为,促进社会的全面更新,构筑起“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文明文明的基础,形成了“民族团结、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共同体时空观、历史观、统统观,为民族团结奋斗出一条新的“广西经验”。
作者简介:冯昕(1998.06),性别:女,民族:回族,籍贯: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
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华民族学,单位:广西民族大学